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论文_朱东晓

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论文_朱东晓

(西北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风电工程师开发风能最主要的方式,而对于风电工程质量决定着风力利用的效率,其对风能的开发具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通过对风电工程进行简单的描述,并对地风能工程风机基础混凝土施工和质量检测进行的一定的分析,论述风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与检测的重要性。

关键词: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引言

当今社会条件是能源日趋紧张的时代,世界各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都进行控制,所以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了当今社会较为热门的研究课题。我国的可再生资源较丰富,尤其是风能,风能作为可再生资源有着较为多的优点,例如环保,降低能源使用等特点。

1、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种类

混凝土裂缝按照外力作用一般可分为外荷载作用裂缝、次应力作用裂缝和变形变化作用裂缝三种。外荷载作用裂缝一般可以占到混凝土裂缝总数的15%~20%,而变形变化作用裂缝(主要指由于温湿度(膨胀收缩)、徐变等

原因产生的变形变化而产生的裂缝)一般占全部裂缝的80%~85%。根据混凝土中裂缝深度和宽度以及根据裂缝的产生对结构危害程度大小来判定,混凝土裂缝一般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三种裂缝形式。

(1)表面裂缝:这种在工程中无法避免,这种裂缝存在于结构的表面,裂缝窄浅,这种裂缝占结构裂缝总数的绝大部分,但其危害性较小,但是要注意,以免发展成为深层裂缝,贯穿裂缝。

(2)深层裂缝:深层裂缝一般由表面裂缝进一步开展形成,其缝宽一般为0.2mm ~0.4mm,缝深1~5mm。

(3)贯穿裂缝:裂缝贯穿混凝土块,这种裂缝一旦出现,就会延伸至整个结构断面,将结构分离,这种裂缝对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危害,必须严格控制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如气温骤降)引起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以及水泥水化热产生的大量热量集聚在混凝土内部导致的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过大,从而使混凝土结构内产生温度应力,这种温度应力有时候可能比施工期间的外荷载还要大,当此时的混凝土温度应力超过了此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结构就会开裂。温度裂缝的产生不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裂缝的存在,会使结构失去防渗功能,从而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危害

2.1影响风机基础的整体性

一旦混凝土结构浇筑后产生了贯穿裂缝,这种贯穿裂缝就会严重地影响风机基础的整体性,很难修复这种裂缝带给结构的损伤,给风机基础带来的危害是巨大了。

2.2影响风机基础的功能性

当前我国风机基础一般都是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成的,如果结构产生了温度裂缝,基础的渗漏将难以避免且难以修复,就会严重地影响其使用功能,给使用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

2.3不同程度地削弱风机基础结构的刚度

混凝土结构浇筑完成后如果出现了贯穿性裂缝,就会削弱风机基础的结构刚度,风机基础的结构刚度会因为这种裂缝的存在而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从而降低了风机基础安全性,同时也会对风机基础的正常使用及使用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2.4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后,就给外界的侵蚀性物质留下了侵入的通道,使得这些侵蚀物质更容易进入混凝土结构内,侵蚀物质进入混凝土结构后,就会使结构内钢筋发生锈蚀、混凝土慢慢地发生碳化等等,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下降,同时风机基础强度和刚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削弱。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浇筑顺序

混凝土必须连续浇筑,确保混凝土结构内部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混凝土风机基础时竖向采用斜向分层、薄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要保证混凝土的供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上一层混凝土的浇筑,保证浇筑块连续浇筑一次成型,避免施工冷缝的出现。为做好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用塑料薄膜,麻袋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对混凝土进行养生保护。

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水泥水化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在浇筑完成12小时后,应采取措施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如可开启事先预埋在混凝土中的冷却水管进行冷却降温。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为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要加强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工作,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3d左右混凝土中心温度达到峰值,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完的前七天,应每三小时测温一次,之后测温频率可六小时一次,同时要做好测温记录,根据温度变化曲线测算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下一步的措施。

4)做好混凝土测温工作的同时,还应监测外界气温情况,循环冷却水管的出入水口的温度、通水速度及流量,并做好记录。

3.1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遇到高温季节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0℃,而在低温天气进行施工时,要注意保证在进行浇筑施工时其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根据混凝土中心部位的最高温度值的计算公式可知,通过降低浇筑施工时其的入模温度,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混凝土内部中心部分的最高温度,从而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混凝土中心部位与其表面的温差过大的问题,从而避免温度应力的产生。

为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①控制砂石材料温度。在炎热的夏天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时,不要将混凝土中大量使用的砂石料暴晒在自然环境中,可对砂石料进行覆盖遮挡同时可以采用冲水的方式给粗骨料降温。如中粗砂场可搭设防晒棚使之降温。

②降低混凝土搅拌用水的温度。在炎热的夏天,为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可以采用冰水进行搅拌。

③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温度的升高。首先要保持连续均衡供应以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提前和有关部门联系,确保混凝土的连续均匀供应,保证每小时的供应量不少于50m3,避免混凝土集中供应导致混凝土罐车在工地排队等候浇筑施工,人为导致温度的上升。另外,在进行混凝土运输时,可对商品混凝土罐车进行保温处理,防止温度上升。

3.2制定合理监控方案

结合工程特点,通过针对性的制定科学合理温度监测和温度应力计算方案,通过工程现场实际的温度监测,研究分析混凝土的温度以及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在进行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案的制定时,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标准不超过25℃,以及混凝土的降温速度不应超过3℃/d,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升控制在45℃以下的控制目标,同时在制定温控方案的过程中,要对混凝土的主要测试项目进行明确规定,超过标准值后应采取的措施,以便混凝土温度出现异常时可及时调整温控措施。

3.3优化浇捣方法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作业时,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现场周边环境,事先划分好混凝土施工段以及混凝土块的浇筑顺序。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情况,可事先与当地的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事先掌握好天气的变化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如在炎热的夏天进行施工时,可选择夜间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如在寒冷的冬天进行施工时,可选择早上九点后等太阳出来后进行混凝土施工浇筑作业。在浇筑过程中,注意分层浇筑,及时振捣,保证不漏振。可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两次振捣,以达到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目的。为有效控制混凝土沉陷以及收水作用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混凝土面层采取二次抹压,即在刚振捣完毕的混凝土的初凝前和终凝前两个时期对混凝土进行抹压。

结语

通过详细介绍风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探讨问题,深刻认识到其的重要,充分开发可再生资源,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这也能为以后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提供理论上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传琴.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4(24):59+65.

[2]舒华.风电工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质量控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46(7):62-63.

[3]徐宏元,游炎和.浅析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通病防治[J].低碳世界,2014(1):53-54.

论文作者:朱东晓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  ;  ;  ;  ;  ;  ;  ;  

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论文_朱东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