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采用补脾清肠汤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黄志军

湖南省醴陵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湖南醴陵 4122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药补脾清肠汤用以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脾清肠汤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6%、82.9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P<0.05)。结论:补脾清肠汤用以治疗慢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补脾清肠汤;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又将其称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致病原因不明确,多见于直肠以及乙状结肠,严重者可遍及整个结肠,患者常表现为腹泻、腹痛以及里急后重等[1]。目前,临床对于本病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慢性结肠炎的治疗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有疗效持久、副作用少以及整体调节等作用,故临床多主张应用中西医疗法结合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整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对慢性结肠炎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补脾清肠汤进行治疗,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就诊的慢性结肠炎患者82例,均符合全国非感染性疾病学术研讨会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临床症状、血检、便检及结肠镜检查确诊。除外血吸虫病等其他见腹泻、腹痛、粘液血便症状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1例每组。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2-75岁,平均(46.21±3.17)岁;病程0.5-7年,平均(3.14±1.65)年。对照组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4-71岁,平均(45.88±3.09)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3.51±1.72)年。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以及病程等经统计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禁食辛辣刺激食物,维持情志舒畅,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予以硫唑嘌呤口服,1.5-4.0mg/kg,1次/d;予以柳氮磺胺吡啶口服,1g/次,3次/d,连续用药4周。

观察组:本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补脾清肠汤口服,药用:白芍药(炒)及薏苡仁(炒)各30g,白术(炒)20g,党参及铁苋菜各15g,广木香与防风各10g,黄连6g,炮姜5g。隋征加减:对于湿热重者,加用马齿苋及白头翁,减去炮姜;对于气虚甚者,加用淮山药及黄芪;虚寒甚者,加用补骨脂与吴茱萸;便血者,加用槐花与生地榆;滑泄者,加用石榴皮与诃子。每日1剂水煎至300ml左右,早晚分服,连续用药4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并针对腹部胀痛、腹泻、纳差、里急后重、便血、脉象滑数、舌苔黄腻等症状进行量化评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症状越严重。治疗后均随访3-6个月,统计两组的复发率。

1.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或完全消失,结肠镜复查显示黏膜恢复正常,中医证候评分降低≥95%;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结肠镜检查显示黏膜炎症明显减轻,中医证候评分降低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结肠镜检查改善不明显,中医证候评分降低不足50%。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两组治疗后均随访3-6个月,观察组3例复发,复发率为7.32%;对照组9例复发,复发率为21.9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肠道内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失调、精神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西医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免疫调节剂、皮质类固醇或者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等进行治疗[2]。硫唑嘌呤是一种6-羟基嘌呤类咪唑衍生物,能够有效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细胞增生等,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疗效。柳氮磺胺吡啶是一种磺胺类抗菌药物,对于肠道致病菌群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经口服后能够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于远端小肠以及结肠部位分解产生磺胺吡啶以及5-氨基水杨酸,从而发挥治疗效果。此外,其还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等功效,临床常将上述两药联合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但单纯西药治疗效果难以长久维持,停药后极易复发,且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将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临床疗效[3]。

祖国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痢疾”、“便血”等范畴,多因脾胃受损、肠道功能失似及湿困脾土而致病。脾虚则致水湿运化失司,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痰湿阻塞于肠,水湿内蕴化而为浊,继而导致肠道功能失调。肠道失司则致郁热难消,浊热互结而弥散至血脉,继而化为热毒,蕴积于肠道,损伤肠道脉络,故发为肿胀及糜烂诸症[1,2]。本病病位在肠,并累及脾胃,属于虚实夹杂之症,主要病机为脾虚致浊度内蕴,津液耗损,继而伤及阴阳,导致正虚邪恋而致病,故当治以攻补兼治之法。本研究拟用补脾清肠汤内服治疗,方中,白术及党参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炒薏苡仁可起到健脾益气及利水止泻之功效;铁苋菜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血的功效;白芍药可柔肝止痛,与防风及白术配伍可起到补脾泻肝之功效[4]。诸药共用,可起到清肠止泻以及补脾和中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与党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的功效,铁苋菜具有消炎抑菌以及保护肠粘膜等功效,用以治疗慢性结肠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病情康复[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总有效率达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3%,证实了补脾清肠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疗程结束后随访显示,观察组的复发率仅为7.32%,相比于对照组的21.95%显著降低,证实本研究治疗方案能够降低慢性结肠炎的复发率,改善临床预后。

综上所述,补脾清肠汤辅助治疗慢性结肠炎能够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消退,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德君.中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5):433-434.

[2]蒋文良.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8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181-183.

[3]孙云,沈富林.中医补脾清肠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3,25(12):1840-1841,1844.

[4]刘莲,黄红生,彭绪涛等.健脾清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3):95-97.

[5]刘向花.补脾清肠汤配合灌肠治疗结肠炎7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33-234.

论文作者:黄志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2

标签:;  ;  ;  ;  ;  ;  ;  ;  

慢性结肠炎采用补脾清肠汤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黄志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