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的重点--“新产业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初探_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的重点--“新产业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初探_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的一部力著——初评《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与布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地理学论文,初评论文,布局论文,高技术产业论文,开发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空间分布规律为研究对象,多年来,在指导生产实践,合理地进行生产布局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应当看到,近些年来,这门学科的发展相对于它所研究的生产实践,是滞后了。传统的经济地理学侧重于因素分析,总结归纳出生产活动空间分布规律,形成了诸如韦伯工业区位论、杜能农业区位论、胡佛的运输费用理论等经典理论。这些理论尽管形成于本世纪初期,但由于其高度的概括性和炼达的抽象性,到目前仍为许多学者用于分析现实问题。但是,由于韦伯等早期学者所面临的产业类型、规模和水平无法与现代产业相提并论,传统理论的不适宜性逐渐地显露出来,用它们来分析现实问题时,往往显得软弱无力。整个经济地理学理论内容亟需随生产的发展而增补或修正。在此,最需理论指导的莫过于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策略,建立各种类型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提高本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高新区在逐渐地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和扩散。但十多年来,始终缺乏系统的对高技术开发区发展与布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致使其在发展中因少有科学指导而出现了许多混乱现象。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过程中应为重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领域。北京大学魏心镇、王缉慈等编著的《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第1版,后文略称为《新的产业空间》)填补了这一项空白。这是一部国内首次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开发区空间布局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的一部论著。全书内容丰富,观点正确,理论联系实际,实用价值高。按照作者的话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使读者认识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的思维方式,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全书应用了大量的国际国内资料,采用比较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实践分析和发展讨论等三篇内容,论述了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各要素及其在协同作用中所形成的一般区位理论;比较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倾斜分布与空间地域推进过程;对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集中开发领域与管理模式、政策理论基础与企业集团化等若干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总体上概述了高技术产业及其开发区基本趋向、经验教训和应采取的战略与政策。

作为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高技术开发区的基础理论著作,该书的独到之处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较完整地论述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区位理论的论著,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区位的论著,国内外早已出现,但针对我国国情,均不全面。如美国学者埃弗雷特·M·罗杰斯和朱迪思·K·拉森所著《硅谷热》(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英国学者西·昆斯等著的《剑桥现象——高技术在大学城的发展》(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分别对美国加利佛尼亚的硅谷和英国剑桥科学公园的形成及其扩散进行了探讨,虽然它们揭示了高技术发展的客观发展规律,但对中国的实际仍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在我国也有类似的论著,如赵文彦、陈益升、李国光所著的《新兴产业的摇篮——高技术开发区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区位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总的来说,分析深度略显不足。而《新的产业空间》这部书不仅从理论上深入细致地探讨了高技术开发区的空间分布规律,而且结合国内外经验教训,具体分析了我国现有开发区的宏观区位态势,是有关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极具深度而体系较完整的一部高水平专著。

2 从高技术产业的特点出发,全面概括出高技术开发区的空间发展规律,为其区位选择和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这部论著较为全面地探讨了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因素,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和发展。多年来,经济地理学在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时,多以综合开发利用实物资源为主,侧重于因素分析,如最低成本学派(韦伯工业区位论)、运输费用学派(胡佛工业区位论)、最大利润学派(廖什市场区学派)等等,都是着眼于原料、市场、运输和劳动力等因素。而高技术产业的最大特点便是高成本、高投资、高效率和高效益,它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此时,再用传统的区位因子分析高技术产业已明显感到不足。魏心镇等人认为由于新型高技术产业所需硬资源量很少,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运输方便,在厂址的区位选择上伸缩性较大,因此,对比资源约束型工业而言,高技术产业属于自由布局类型,在传统理论认定的一般非优地区都有可能发展高技术产业,但具有软资源组合优势的区域对高技术产业的区位选择有巨大的牵引作用。经过总结,作者认为高技术产业区位指向因素的排列次序,智力密集区居首位,其余依次是开发性技术条件,人才及信息网络、完善的基础设施、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等因素。

在分析交通运输因素时,作者摆脱了多年来传统产业所强调的最低运费和最小吨公里的思维定势,认为高技术产业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上具有特殊性,而且其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交通运输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研究与开发阶段,交通运输需求量不大,但微观上,从实验室和其他研究开发设施到娱乐场所之间的地方交通质量十分重要,一般说来,科学技术专家在选择区位时很重视这个条件;在增长阶段,生产区位最好选择在原有的高技术基地,其本身就是最小运费区位;在成熟阶段,由于原料(标准化组件)和产品运输的需要,可靠、优良的航空运输显得十分重要;在衰退阶段,对交通运输所要求的主要是一般意义上的运费节约,因为此阶段产品的性质已经稳定化,产品的需求水平和分配格局都是可以预测出来的。

所以,《新的产业空间》这部论著将传统的区位因子体系作了重大调整和更正,使得新条件下的因素分析更接近高技术产业的特点,由此,它在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增添了新的内容。

另一方面,作者探讨了高技术产业的空间结构特点,指出高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包括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制造、销售与服务这三个环节,它们在内在机制上,是紧密联系的有机体,在空间地域上则是可以分离的独立体。这一特点为高技术产业的空间布局,带来相当的灵活性。高技术开发区与一般城市规划中工业园区规划既有相似处亦有很大的差别。高技术开发的空间布局具有地域性、阶段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所有这些均为高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3 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对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形成作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在方法论上颇有新意

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区域开发类型,对于它的形成机制较少有理论探讨。《新的产业空间》一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作者首先探讨了科学园政策的理论基础,认为这种理论是指对发展科学园有用的理论,是“事后的”,有追溯效力的。具体地,这些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创新扩散理论、企业家能力理论、苗床理论和地区创造性理论。

另外,作者围绕技术创新和产品生命周期探讨了高技术园区的扩散与集聚等宏观区位问题。指出与传统产业不同,高技术产业的区位成长在微观上主要受扩展扩散过程的支配,在宏观上以等级扩散为主。在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现象时,作者提出了高技术综合体的概念,认为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即为高技术综合体,这就与我们常谈及的工业地域综合体区别开来。在分析高技术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时,作者指出与传统产业集聚现象不同的是,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不能仅仅用工厂相互接近和工业的物质联系所带来的节约来解释,高技术综合体的形成与高技术公司的衍生活动、转包活动及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有关。所有这些,都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意义。

4 结合国内外高技术开发区实际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分析,使本书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在总结介绍发达国家建立高技术园区的经验教训后之,本书全面系统地概括了我国2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实绩,解剖典型,深入分析,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和对策,从而使本书具有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特色,对我国高技术开发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世界范围内高技术开发区发展的论著,虽已不少,但象《新的产业空间》一书所作分析如此全面者尚属罕见。作者图文并茂地分析了美、英、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六国高技术园区的不同起源、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开发方式所形成的各自独特道路,颇具启发性。

对我国27个高新区,并非停留在现状描述之上,而是采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对这些开发区的宏观区位和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列出总位次排序。同时,探讨了高新区宏观区位与发展水平的关系,指出宏观区位条件对开发区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决定开发区发展的唯一因素,只有将宏观区位条件与具体区址关系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快的发展。

这些实际分析,使我们对国内外高新区的总体发展有了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中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国情、区情的具体特点,才能促进开发区的顺利发展。

应当看到,本书作为第一部较为完整地论述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区位理论的论著,难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如理论体系不尽系统、定性分析尚显不足、许多内容还值得深入探讨等等。诚然,这些不足很大程度上与高技术产业在我国发展历史不长有关,对它的研究深化还有待于这一产业本身的逐渐发展与成熟,许多问题绝非是作者本人所能轻易解决的。总之,《新的产业空间》一书为我们开拓了视野,为经济地理学增添了新鲜内容,是一部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经济地理学专著。我们也相信,越来越多的区域规划工作者、地区发展决策者、各产业投资者以及各级行政管理人员会从阅读这部著作中受益匪浅。

标签:;  ;  ;  ;  

经济地理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的重点--“新产业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初探_经济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