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论文_张荣国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论文_张荣国

张荣国(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富乐镇中心小学 四川 会理 6151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108-02

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更是重点和难点。然而,在农村小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思维不够开阔,导致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生由于见识少,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导致他们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写,写起作文来无从下笔,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或者总是口号式的几句,空洞无物,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些问题:

(一)写作的兴趣影响着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从我校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写作文实在是一件令人烦恼的事。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而写作。学生们对写作根本毫无兴趣可言,有些连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成问题,又如何谈得上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呢?

(二)阅读面狭窄,积累不足

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很少在课堂上花费时间给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课后学生自觉看课外书的又少。农村的孩子很少出去旅游,见到的、想到的东西就没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丰富。这样长时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识面窄,生活枯燥,积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最终导致写作能力的萎缩。因而写作时 “无话可说”或“有话写不出”。另外,学生只是一味地看作文书,看作文里的素材,视野不开阔。学生课后主动观察,自觉练笔的人很少。所以作文内容陈旧,假话、套话,屡见不鲜,语句不通顺现象普遍存在。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的图书不多,再加上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受种种条件限制,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立。习作训练过于封闭,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他们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理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重结果,轻过程。从我校小学生作文分析来看,“个性化作文,“亮点作交”“细节的文章”很少。这些都反映出小学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2.重记实,轻想象。在农村小学记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想象作文教学探索起步迟,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也少。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严重抑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重课内,轻课外。作文就是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外起来。在作文课上只是将要求、范文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冥思苦想,胡乱编造。由于缺乏感受和体验,缺乏了课外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二、解决的办法与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将作文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每当老师要求写作时,有些学生常常不知如何下手,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这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的原因所致,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留心周围事物。每当老师要求写作时,只是寥寥几笔,应付任务,所写的内容只是一个大概,没有把一事一物写清楚,写明白。很多老师可能有同感,学生先仔细观察再写作文跟没有观察就写作文是截然不同的。由此可见,观察在作文中的重要性。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1.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乐意去观察;2.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去观察;3.农村学生深入大自然的机会多,鼓励他们随时随地的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不是一件易事,要靠长期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积累好词好句

说话要一句句地说,作文要一句句地写,而每句话都是由词语组成的。因此,要写好作文,必须注重词语的学习和积累。1.从课文中积累;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文天地十分广阔,除从课堂上学习词语外,还有更丰富多彩的词语蕴涵于其他的书籍和各种报刊中。词语构成句子,句子构成段落,段落构成文章。因此要写好作文,好句的积累必不可少。1.精读教材中的课文,勾出自己认为好的佳句,并积累下来;2.收集带有修辞方法的句子,例如“比喻句”、“夸张句”、“排比句”、“拟人句”……等;3.看电视、报刊杂志或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去积累好句。准备一个积累本,并随手抄在积累本上。在校内学习、社交往来和家庭生活之中,都要严格要求,有意识地去运用已经积累起来的好词好句,做到“出口成章”。

(三)博览群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的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极其重要。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以自读,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课外阅读方面,我们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1.信马由缰法。抓到什么读什么,有兴趣就读,没兴趣就歇。因为漫无目标,所以可行可止。思想无负担,放松近乎惬意。2.蜻蜓点水法。只在书上款款飞,一点,二点,三点,如打水漂。浅尝辄止,是因为无意饱餐。据说郭沫若、老舍和杨绛都用过类似的读法,称作跳跃式浏览。3.囫囵吞枣法。4.改弦易辙法。一册书读来无味,绝不强求,马上换书。再无味,再换,至三番乃止。

(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回答问题不流利、不完整,没有条理,或者心中明白却表达不出来,这势必影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极其重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主要在课堂上进行,大力提倡用普通话交流、讨论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创设情景,使学生入情入境,诱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学生大胆去说。教师要相机指导,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得有条理。教师要坚持民主教学,在课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口头表达的心理自由,无拘束地参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培养口头表达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说法,允许没说好再说,允许说长句子、短句子或字、词,创造多种口头训练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更广阔的课堂上经常锻炼。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

小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指望有所肯定,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体验成功,使学生在肯定中得到写作的乐趣。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使学生的写作得到认可,这时,他的写作欲会不断膨胀,即使老师不做要求,他都会主动写。因此,老师首先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欲望;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换言之,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对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修改过多,持过多否定态度,不仅无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给予成功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过多否定,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们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愿你再接再厉”,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啰嗦”改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写得再细致些,再具体些,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出些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对优秀作文尽量打高分,甚至打满分,还可以"百分+超优分"进行评价,在不断的肯定中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对学生、对学生的习作有着真诚的爱。

学生积累的词句多了,有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也有了“说”的经验以后,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害怕作文的心理自然会消除。当然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我们坚信,只要师生共同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就一定能够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

论文作者:张荣国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论文_张荣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