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_地理论文

地理课堂教学_地理论文

地理课堂教学荟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释疑小结

教学是一个不断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根据提纲由浅入深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集体议论、相互补充,然后水到渠成地导出结论。当然,教师的课堂提问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而是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所提问题的内容,有时往往只需一句话或几个字。例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节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这一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很啰嗦的,我认为只需10个字:“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与“物质循环”的区别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物质是不断循环的”两句话。

对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不准确的问题,应予准确解释,并作出小结。例如,“我国城市的发展”这一节内容,尽管课本叙述了很多,但归纳综合,无非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二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其中第二点是本节重点,而这一重点概括起来又是两句话: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另外,教师还应指出3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记住百万人口以上的31个特大城市;控制大城市规模,主要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把工业向县城扩散,积极建设小城镇,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工业布局和城镇人口分布的重要措施。可见,教师小结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过程,通过小结可以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并把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和综合,总结出规律。学生只要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学会获取这些知识的基本方法,才能顺利地认识客观世界,使自己的认识能力逐步发展。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认识能力,正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那么,不仅能使他们深刻理解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关系和规律,而且使他们认识能力也得到训练,他们就能够由易到难地逐步地掌握各种认识方法,从而由低到高逐步地发展自己的认识能力,以确保他们胜任学习。

记忆四法

形象趣味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将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现象通过形象思维,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味的物态的记忆方法。如“季风的推移”可想象成二牛打架;反气旋和气旋是分别钻入或起出木头的螺丝钉,并转化成半握拳的“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等。这种记忆方法可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尽情想象,科学发挥,即突破难点,又活跃了思维。

设疑导思记忆法 这是由教学中的“程序法”和“启发法”转化成的一种切实可行的记忆方法。如“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内容可这样设疑: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风是怎样形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高空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而近地面风向却斜穿等压线?它们各受哪些力影响形成?这些力的合力是多少?这时风做什么性质的运动?带着这些疑问进行思考,记忆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巧借公式、定理(律)记忆法 地理科学属边缘科学,与许多基础科学相交叉、渗透。在学习相关知识时,可借用其公式、定理(律),避免死记硬背。如学习地球自转速度时,可借用物理学上的圆周运动速度公式;学习地球公转速度的季节变化时可用开普勒第一、二定律;学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向时可结合牛顿第一定律;学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时,可借用生物学上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方程式;学岩溶地形时,可借用CaCO[,3]和Ca(HCO[,3])[,2]的可逆反应方程式,等等。这样即使暂时忘记了结论,也可用公式、定理(律)再推导出来。

比较记忆法 就是把有相似或相反意义的知识,通过比较,搞清实质,深化记忆的方法。如恒星和星云的特点;气旋和反气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冷锋与暖锋的特点、成因及对天气的影响;洋流的成因、分布及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潜水与承压水的概念、特点;背斜与向斜的特点及地形倒置的成因;煤与石油的特点、成因;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特点、工业布局的趋向、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国际人口迁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概念、特点;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等,通过比较,可促使学生掌握实质,加深记忆。

标签:;  ;  

地理课堂教学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