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陈若曦的婚恋小说简论

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陈若曦的婚恋小说简论

吕雅清[1]2005年在《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海外华文女作家陈若曦婚恋小说简论》文中研究说明陈若曦一系列的婚恋小说透过爱情、婚姻、家庭这个中介,对女性的特定存在进行思考,并考察了男性存在状况的历史与现实,体现出作家对“人”的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以及作家重塑“人”的性别角色和人格意识的崇高理想。

吕雅清[2]2002年在《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运用女性学的方法,系统考察了海外华文女作家陈若曦的系列婚恋小说创作,认为其婚恋小说创作经历了叁个阶段:女性问题的初步探讨、困惑与理想的主观性矛盾、性别问题的反思。 陈若曦一系列的婚恋小说透过爱情、婚姻、家庭这个中介,对女性的特定存在进行思考,并考察了男性存在状况的历史与现实,体现出作家对“人”的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以及作家重塑“人”的性别角色和人格意识的崇高理想。陈若曦不仅是从女性的角度对女性再认识,更是从“人”的角度重新诠释人。在反思社会性别的角色规范的过程中,陈若曦经历了不同时期。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作家的女性意识已经开始萌芽,她由形而下的女性境况出发,初步探讨了传统女性的出路问题、命运问题。80年代,陈若曦仍关注女性的特定存在,以男性的存在状况作为参照物,探讨了人类的性爱困惑,并透过男女两性在婚姻期待、婚姻感受与婚姻行为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剖析了在这之下的社会文化背景。但对女性问题的探讨并不是她这一时期的创作重点。这时期她所要表现的是不断得到调整的、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和谐并存的理想性爱和理想的性别角色。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作家主观上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的矛盾统一。80年代末以来,陈若曦仍延续以往的创作方向和主题,更多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性别问题的种种。结合新的时代内容,她不仅表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女性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看到了社会性别文化父权性质的不变性,通过各类男女形象的塑造,揭示出父权文化既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又束缚了男性的自由这一社会历史与现实。

潘旭[3]2014年在《文化冲突中的“婚恋”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若曦一生辗转于海内外,每一次的迁移都使她的文学生命更加厚重深沉。中西方双重文化氛围中的成长与跨越时空的生活体验,给陈若曦带来了更广阔的创作视野。她以批判的立场反思传统文化对情爱的压抑,又以怀疑的态度看待西方现代性爱自由,在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中积极探寻一种“理想”的婚恋状态。她的创作并没有局限于情爱的小世界,而是在婚恋故事中融入了更为广阔的政治关怀。她以“坚持·无悔”的信念坚守着一名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更以文学创作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追求。本文将以陈若曦小说中的婚恋题材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陈若曦的婚恋小说在文化冲突中,对情爱的反思、对政治的隐喻、对社会的关注。本论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通过传统观念束缚下的不幸婚姻、文革书写中被压抑的情爱、文化冲击下的异域婚恋叁种不幸婚姻类型,分析陈若曦在历史传统与社会现实中,对不幸婚姻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反思。第二章分析陈若曦笔下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与负面的男性形象,探寻陈氏“理想”中的两性角色,以此解读她所建构的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婚姻“桃花源”。第叁章深入解读婚恋故事中婚恋叙事与政治书写的辩证关系,分析以男女情感的抉择隐喻两岸政治前景的书写策略,探讨陈若曦在婚恋框架中对政治与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马一萍[4]2014年在《知识女性的乌托邦追寻》文中指出本文以“知识女性的乌托邦理想”为支点,以陈若曦的人生旅程为经线,小说作品为纬线,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探究其文学创作与人格精神之关联。第一章主要以知识女性的乡土情结为切入点检视其早期作品——着重刻画乡间众人的生死挣扎和命运的无情倾轧,以及父权制思想和现代经济大潮对于乡民生活的压迫与钳制。第二章侧重分析“文革”时期各类人物在时代中的挣扎与沉浮,并运用创伤记忆理论分析陈若曦在遭受灾难之后,担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刻画红色乌托邦由“福乐之土”到“乌有之乡”的幻灭过程。第叁章着重讨论她移民时期的作品,从她反映海外华人琐碎生活、描摹多元文化下知识分子群像的作品中探寻流亡知识分子的家国认同。第四章以她回台后的作品为蓝本,透过妇女与宗教问题,讨论女人的出路在哪里这一终极命题——最终由“何处是‘女儿’家”的焦灼不安而转变为“处处是女儿家”的踏实笃定。作家始终不曾放弃对于乌托邦理想的追寻,不断对家庭、婚姻、种族、信仰等人生课题进行省察,开拓出独立的写作生命,透过写作来圆满人生,最终达到“为人生而艺术”的目的。

李江[5]2011年在《困境与突围——陈若曦婚恋小说代表作研究》文中指出爱情和婚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成为文学中永恒的书写主题。"围城"母题作为一个不断重复的精神现象和文学世界中的"叙述代码",在"幅员辽阔"的海外华文文学中,也不断地被书写着、延伸着,使之在叙述两性婚恋情事的基础上,获得了更深刻的复合含义。[1]

参考文献:

[1]. 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海外华文女作家陈若曦婚恋小说简论[J]. 吕雅清. 名作欣赏. 2005

[2]. 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D]. 吕雅清. 华侨大学. 2002

[3]. 文化冲突中的“婚恋”反思[D]. 潘旭. 吉林大学. 2014

[4]. 知识女性的乌托邦追寻[D]. 马一萍.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5]. 困境与突围——陈若曦婚恋小说代表作研究[J]. 李江. 山花. 2011

标签:;  ;  ;  ;  ;  ;  ;  ;  

性别角色的文化反思——陈若曦的婚恋小说简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