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特点及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论文_范翔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论文_范翔

摘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初中生当下的心理和生理还不够成熟,但随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充斥到生活当中,学生因信息技术影响,所以心理也逐渐和过去时代的孩子心理变化不一样,所以说现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当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作为班主任应当积极去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寻找孩子在心理上的一些错误预判和产生的错误行为。积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德育工作的角度进行教育,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心态。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特点;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文:不少的初中生对于教师和家长都是有抵抗情绪,因为很多教师和家长在生活和学习当中经常以领导形式的口吻和孩子进行交流,所以在这一时间段通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希望能获得父母和教师的尊重。所以如何去解决学生在各类场合中有效的进行意见的抒发,就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这不单单是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更是让学生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

1.当下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1.1不断增强学生的成人意识

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上课可以获得一些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在这一方面,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上课加深自己的理解,从而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虽然他们在实际的思考过程中不够全面和深刻,但对于学生自己,他们都是保持着刨根问底的态度。虽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本质,但是初中生仍能够通过自己仅有的认知进行研讨。

1.2通过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初中生在生活中和学习当中对于自己的情绪管理不是很好,所以初中生的思维可以看得出是具有片面性的。对于现实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真实现象,也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力。初中生很可能因为一些烦心的事,就会产生痛苦的情绪。

2.教育和信任是应对学生叛逆的重要举措

2.1不少学生存在叛逆的心理

教师需要以尊重学生为基础,通过教育教学中的过程来寻找契机,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从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的教导。进一步让学生行动起来,努力学习。教师要树立正确态度,从而影响学生能够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日后的人生。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信任,这些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好良好的交流,信任也会赋予学生更多的责任。

2.2充分信任学生

在初中时要注重对于心理思想,政治教育这两方面。这是帮助学生能够传递思想信息的一种行为帮助,在整个传递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思想与其他人产生共鸣。通过日常的生活,教师也可以借此类课程将德育功能发挥出来。让学生在教育和批评之间寻找到更舒适的关系,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去正确区分学生与教师的矛盾和自身的问题,防止混为一谈。作为一名教师,日常如果只是采取说服教育,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压抑,所以教师要先学会表扬和适当的批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以实际为基础进行说服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就是追求教与学之间强烈的思想共鸣感,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就是达到完整信息的传递。教师身具人类的文明与美德,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教师自身的榜样是学生成功路上的指明灯。会使学生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进行模仿学习。教师能否掌握说服教育艺术,关系着能否了解事实真相,及正确引导犯错学生的基本态度,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师正确使用说服教育的过程中,注意语言的文明,杜绝挖苦讽刺,传递一种友好的思想信号,对批评的使用要适量而为。事实的基础是说服教育艺术的教育形式,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模式,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建立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对于需要说服教育改变意志的努力才能改变的不良行为来说,有了“知”不一定可以改变“行”,只有激活学生的感官能动系统,才可能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3.开展多样化集体活动

全力拓展与发挥学生自身的基本能力与才艺,是进行日常集体活动的初心,也是以高质量教育实质为出发点的集体使命。简单来说,如何从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出发,发挥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特长,选择合适学生兴趣爱好的切入活动角度,匹配适中的活动开发程度,是确保集体教学活动高效性的前提。具体来说,对学些的课题或者课堂运用的素材,要进行深入的挖掘,恰当选择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巧妙构思活动开展的方式,才能找到教学与兴趣的最佳结合点。想要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能力集体,就要使学生既可以在活动中独善其身,又可以兼在活动中兼善天下。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合适的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的确立,应既着眼于全体中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又要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程度。在提供自主表达表现的机会的同时,也提供了同伴互助、模仿交流的机会,更提供了欣赏多种才艺的机会。通过相互合作、分享交流,体验了“合作创新、交流共享”,感受到“动作变化的多样性”。即“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进行自主表现,感受动作及不同环境的变化的多样性,能用律动或简单的沟通交流来表现自己的情绪”,使大部分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得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为此,必须在活动中“削枝强干”,突出领域特质,发挥中学生在某一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核心经验。

结束语:

综合以上结论,我们要对德育工作有更详细的解决措施,结合中学生的独特心理特点,从而采取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广大学生的健康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基础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宁.探讨德育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9(15):175.

[2]麦聪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77-78.

[3]郑义容.探讨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31.

[4]殷宗良. 把握初中生心理特点,做好班主任工作[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论文作者:范翔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初中生心理特点及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论文_范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