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论文_孙泽宇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论文_孙泽宇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本文将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的社会学意义,以丹纳的社会学为鉴分析拉斐尔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背景环境以及种族时代因素,分析《西斯廷圣母》的内在含义,从作者拉斐尔本人到《西斯廷圣母》作一个大致分析。

关键词:社会学;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图

在丹纳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每个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背后都存在“三因素”的指引,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也受到14-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种族、环境、时代的影响。丹纳在阐述自己的研究方法是说:“我不是什么公式,只让你们接触事实”。这种方法的原则是坚持以观察和经验为证,反对空洞的理论说教。本文将从丹纳的社会学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图》,回归当时的文艺复兴时代。

一、从种族角度分析意大利人拉斐尔

拉斐尔性格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他的作品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和谐、对称和恬静的秩序。意大利画家之所以在绘画方面采用理想的人体,主要是在于民族的和永久的本能。意大利人想象力属于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一类,是拉丁式、古典式的。意大利人在改变自己风格的时候仍然保持原来的趣味。意大利人喜欢正规、和谐和端整的形式,重视外表超过了内容,爱好外部的装饰,他们多崇拜偶像,少宗教情绪。这也是《西斯廷圣母》中为什么圣母形象接近普通平民形象。他们了解人自身要比了解自然多得多,了解文明人要比了解野蛮人多得多,因此意大利人更富有艺术家气质,更善于掌握形象,其拿手借组就是处理那些诉之与感觉的形式,《西斯廷圣母》中圣母的形象气质是具有母性光辉的。意大利人天生的这种才华在民族发源的时后就显示出来,贯穿到以后的全部历史中,待到15世纪末期,一遇到有利的形势就产生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其中包括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诞生于1512年,教皇尤里乌斯二世(JuliusII,1503-1513在位)为了缅怀其叔教皇西斯廷四世(SixtusIV,1471-1484在位),特约请拉斐尔在皮亚琴察的一座西斯廷教堂里作一幅祭坛画,拉斐尔接受任务后,很快就顺利地完成这幅画。由于此画的主题人物是“圣母”,因此,这幅画就被后人命名为《西斯廷圣母》,在意大利有一所教皇西克斯图斯四室建造的小教堂,后人为纪念他,将之命名为西斯廷礼拜堂。在这座西斯廷礼拜堂里有知名的米开朗琪罗的“天顶画”和《最后的审判》。 由于《西斯廷圣母》绘于皮亚琴察的西斯廷教堂,又是为纪念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而作,有时被误认为这幅画是绘于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之内。

二、分析拉斐尔所处的时代

第一、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封建时代向近代过度的时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方面保存了封建时代的风俗;另一方面具备了近代的特点,把刚强的本能和精细的思想结合在一起,习惯于用生动的形象来思考,形成了意大利民族特有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对形象特别敏感,特别适宜于创作出卓绝的人体绘画。

第二,在当时的意大利,有很多自发组织的小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将民族精神发挥出来,创作出了优秀的人体绘画模型,正是这些原因创作了适合人体绘画出现的形式,如果这种形式不存在那么最好的人体绘画也就不存在。

艺术与环境始终是相互融合的,伟大的艺术产生必然与环境同步,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艺术质量的好坏。《西斯廷圣母》也是根据当时的环境下而产生的,在没有文艺复兴时的环境,所以《西斯廷圣母》更具有历史意义。

三、环境影响下的《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的一声是非常幸福顺利的,充满了温暖、爱护、肯定、自信和安全感。他一出生就备受父母的爱护,并称他为“天使”。拉斐尔从小也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兴趣与天分,在他还不会说话时,就喜欢拿着画笔当玩具玩,见着颜料就兴奋,这些都令父母欢欣不已。拉斐尔的父亲在儿子8岁起教他作画,10岁时就已教会他所有的绘画技巧。为了提高儿子的绘画水准,父亲还不断带儿子四处拜师,并大力鼓励他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拉斐尔11岁父亲过世,他进画家画室当助手,专门学习十五世纪佛罗伦萨名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22岁到25岁时,拉斐尔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在这当中,他从来没有遇到过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那样的困境,更没有与权威人士发生过直接冲突。他生活环境的安逸造成他性格温顺,人缘十分好,据说他只要在某地待上五分钟,就会有人来求画,对此拉斐尔很少拒绝。此外,拉斐尔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一样,都要效力于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但拉斐尔与尤里乌斯二世一向处得很好,而随后的利奥十世也非常喜欢拉斐尔,特地赐给他一顶红衣主教的帽子,还把红衣主教毕比印纳的一个侄女许配给他。虽然拉斐尔对此心存不满,但他没有直接回绝,而是一直拖着这桩婚事不办,直至自己意外死亡。

“静慕而高贵,单纯而伟大”想必是拉斐尔创作这幅作品所想要歌颂的主题,拉斐尔赋予了古代美以新的生命。在他的画中,古代艺术获得了再生,并发展成一种新的不同的完美形式,拉斐尔的成就,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平。

小结:

从拉斐尔童年、性格、时代、环境、种族以及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来说,他无疑是个幸运儿,这也是促使他在400多副作品中大多数都是赞扬美表现美的重要原因。同时拉斐尔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忍心,人们开始反对封建制度开始摆脱人性的束缚,这也涌现出大量以反封建为背景的宗教美术作品,这些不朽作品的出现也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拉斐尔的推动文艺复兴发展的道路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丹纳(法).《艺术哲学》. 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2012年5月

2. 何政广. 《文艺复兴画圣拉斐尔》.[M]艺术家,1999年6月

3. 拉斐尔(意).《拉斐尔艺术全集》.[M]金城出版社,2011年,11月

作者简介:孙泽宇,女,汉,1991--,籍贯:山东潍坊,淮北师范大学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技法与理论研究。

论文作者:孙泽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论文_孙泽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