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学生管理新思路探索论文_刘彩珍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学生管理新思路探索论文_刘彩珍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省 济南市 250200)

摘要:高职院校建设的目的是为我国提供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提供更多的途径。而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特征,论述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管理工作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抓好此项工作关系到学校管理工作的全局。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根据学生特点,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深入研究目前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确保管理行之有效。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征

1、信息量大,知识匮乏。事实上,在21世纪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多种多样,虽然高职学生对传统的教学知识理解程度不深,但信息网络时代为其提供了另一个信息知识环境。在网络爆炸式的轰炸下,高职学生往往过早地接触社会,呈现出娱乐化、消极化的思维倾向,高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其影响变得浮躁与虚夸。同时,随着网络知识的不断改革,高职学生对网络虚拟世界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并借助游戏、直播等平台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虚拟环境中没有责任感,致使现实环境中的责任感教育也都消耗殆尽。此外,外界的过度娱乐化增加了信息量,会使学生产生“异想天开”的投机取巧思维,不利于文化知识的积累与职业技能的获取,致使专业知识匮乏。

2、注重权益,明确消费。与往届高职院校学生相比,当代“00后”学生呈现出更加正直及果敢的性格。他们要求公平正正,不会因家庭环境与个人生理障碍而拒绝或诋毁他人,也不会因缺乏自我能力而贬低自己。作为教育消费的“00后”,高职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在选择生活道路时,他们倾向于选择更实用的“技术化”教学,希望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及创新能力,对专业教学有明确的教育决策意识及平等的受教育水平。明确的目标决定实际行动,当代高职生善于维护受教育权,勇于表达自我,这使得当代高职生的个性行为特征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3、思想成熟,家庭压抑。结合经济的发展,当代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一出生就备受父母关注。很多家长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的心理,并让他们参加大量的补习班与培训班,这些片面的鼓励行为及高期望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大多数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这将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许多高职学生借助网络平台与生活咨询,了解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和技能要求,在家长的帮助下也有了一个“前程规划”,所以走上了高职教育的学习之路。在这样的环境中,高职学生有着成熟的思想和目标,但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有一定的自卑感及压力感。这些压力感及自卑感长期以来无法得到处理和发泄,这将导致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管理中不可避免的漏洞。

4、自尊心强,有功利心。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比较年轻,没有接触过社会。因此,与以往生活质量好、教育环境好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内心会感到焦虑和自卑,面对新的生活,高职生不知道如何倾诉内心的苦闷,在生活与学习上会有很强的自尊心及防御性。与本科生相比,高职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时间短,接触社会早,导致专业技能不熟练,思想修养不深入,价值观不牢固,行为方式形成得不到持续巩固。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早期接触社会带来的不利因素会导致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功利思想及行为。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重视度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想在新的形势下打开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使高职院校更快地发展起来,务必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从目前管理工作的队伍来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有人心不稳、配置不合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存在,无法给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管理保证。

2、学生自身心理存在问题。当前,很多学生自身的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自卑、孤僻、冷漠等,这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压力过大,形成严重的自卑感,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质疑自己,逐渐变得更加沮丧和气馁,学习的目标模糊和不明确,缺乏很大的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自制力不足,这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而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在管理学生时,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现状来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与教学,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重视,没有积极的疏导和引导学生向积极、正向、乐观的方向去学习和努力。

3、教育管理方法滞后。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很多教职人员缺乏一定的管理方法,高职院校也缺乏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来推动和规范教职工的学生管理工作行为。一些老师的学生管理思维和观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和模式比较传统和机械化,直接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基于此,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和途径,旨在更好地管理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策略

1、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生管理的最高境界。这需要做两方面工作:1)引导学生自我约束。这一方面可让学生学习法规法纪、校规校纪方面下手,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明白自己的行为后果。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以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2)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中来,体现管理过程,同时也就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建立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高职学生年龄、思想特征等方面的特点,应不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改变高职学生的整体面貌,同时,针对学生素质、自主性、自律性及文化水平的差异性,要建立一种松而紧、宽而优的科学管理方式塑造他们,教育他们,只有从本质出发,并不断深化学生的自我认识,从而使学生在被管理中获得进步和发展。此外,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高职学生教育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有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规章制度作保障。

3、完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构建。首先,要改变思想。要在教师队伍中改变长期以来“重科学,轻技术;重管理,轻实践”的思想,并带动全体师生确立教师是高校办学主体的观念,形成尊重教师、服务教师的氛围。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其次,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形式、方法和思路,把握新世纪高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特点,勇于实践,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4、建立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对教学要求视而不见,敢于犯规,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或想要得到关注,这是一种有偿心理。高职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途径及机会去提升自己,但受教学环境的限制,这阻碍了其个性化彰显机会,所以存在许多管理问题。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创新学生个人专业知识觉醒的途径,在特殊的环境中,学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螺丝钉”的任务,而高职院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及专业技能,是未来实现自身实力与价值的“机遇”及“宝藏”,这种有偿学习环境与专业有偿工作的原则相同。并且奖惩制度与班级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实力,从而为今后的薪酬规划及技能规划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宋领波.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11).

论文作者:刘彩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学生管理新思路探索论文_刘彩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