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马光武

浅谈物理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马光武

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民兴初级中学 马光武

中国要跟上世界科技形势发展,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抓好创新教育.利用新课程改革的契机,我们要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要有创造能力,先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做起。我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下面逐一介绍: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造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上课时尽量创造条件做好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物理感兴趣。例如:开学第一课,上《科学之旅》一课时,用力吹漏斗下面的乒乓球,乒乓球竟然不会掉下来。学生就觉得很奇怪,怎么会与想象的结果相反呢?用力摇动手摇发电机的手柄,小灯泡就闪闪发光。学生感到很奇怪,老师用了什么魔法,动动手指,就能发出电呢?学生对物理现象感兴趣,就会深入钻研其中的奥秘,这就有了创造的动机。如果问题解决了,就体现出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训练发散思维的能力

以探究的问题为基点,朝四面八方想,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地任意思考,力求产生大量的创新设想,这就是发散思维。

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训练发散思维。要求学生尽量设想出多种多样的解题方法。例如讨论测量导体的电阻的方法,同学们想出了六种方法。1、仪器仪表法:直接用万能表电阻档测量。2、等效法。用电阻箱和未知电阻组成并联电路,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通过电阻箱的电流等于通过未知电阻的电流,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未知电阻的阻值等于电阻箱的阻值。3、伏安法。用电压表和电流表配合测电阻。4、电压表和已知电阻替代法(伏阻法)。没有电流表,将已知电阻R0与未知电阻Rx串联,用电压表测出两电阻两端的电压U0和Ux,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相等的规律I0=Ix,结合欧姆定律可推出UO/R0=UX/RX,RX=UX/U0.R0。5、电流表和已知电阻替代法。没有电压表,将已知电阻R0与未知电阻Rx并联,用电流表分别测出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I0和Ix,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的规律U0=Ux,结合欧姆定律可推出IOR0=IXRX,所以RX=I0/IX.R0。6、安滑法。把未知电阻和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组成串联电路,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电阻最小为0和最大Rmax处,分别测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1与最大电流I2,通过计算可知R=I1/(I2-I1)Rmax。在训练发散思维时,学生想到了许多解题的方法,然后集中思维,选取最佳的解题方法。创造性活动要经历从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从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再到集中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训练逆向思维能力

在学习”磁生电”一节时,启发学生思考:既然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反过来想,利用磁场能不能获得电流呢?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就是这样“倒过来想”,最终发现了磁能生电,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

四、训练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是一种不经过逐步分析,而迅速地对问题的答案直接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顿悟的一种跃进式思维。

探究实验的“猜想与假设”环节,是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最佳环节。例如:让学生猜想电流、电压的关系时,鼓励学生大胆推测,使有规律的信息或隐或现地存在于提供的材料中,诱发学生的直觉思维。教师演示:增加电池节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越大,小灯泡越亮,电流越大。由此大部分学生凭直觉就能得到电流规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五、培养思维想象和思维联系等非逻辑思维能力

近代科学为什么起源于希腊? 那是因为古希腊人能大胆想象,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启人们的思维,才会有“阿波罗”登月计划。因为我们中国也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我们会大胆想象,启发了中国人的思维,才有“嫦娥”号探月卫星,“天宫”号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的“天和号”空间站。

马克思说过: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允许学生自由想象,大胆质疑,不要迷信权威,想想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家关于暗物质暗能量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还有很多科学未解之谜等待现在的同学们去破解,说不定哪位同学就会做出一些新的发现、发现。

训练思维想象时,请学生放飞思想的翅膀。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假如没有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让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言。

为了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可以采用画网状图。以科学概念或问题为中心,要求学生把相关联事物一一罗列出来,这就有可能找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发现规律。

六、开展促进创造力的实践活动。

微格课的提出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伦教授建议中国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中国的科技没有美国发达,是因为中国人太喜欢理论了。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处。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创造的信心,相信自己的创造能力。学校开展少年宫活动,成立物理兴趣小组,搞小制作、小发明和小论文等“三小活动”,开展一系列促进创造力的实践活动 。我校学生在“为生活而设计”的科技制作活动中,获得绵阳市科技制作竞赛中获一等奖。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要意识地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这样做,学生的创造能力才会提高,科教兴国的战略才可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阎金铎 《初中物理教学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万朴 《创造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讨论》 西南科技大学

3、 《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马光武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浅谈物理教学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马光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