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外交困境分析论文_徐吉

中国高铁外交困境分析论文_徐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 广州市 510006)

摘要: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后,“高铁外交”正成为代表中国大国形象的外交名片。“高铁”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吸引众多国外媒体以及政府的眼球。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高铁”成为我国极力推崇的经济合作项目,积极地向他国推广。但在我国高铁高调走出国口的外交实践中,却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难题。如何实现合作意向向实质性合作的转变,是我国高铁外交当前的要务。本文旨在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外交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并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思考中国高铁外交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高铁外交;一带一路;困境

中国高铁起始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2004年起中国先后从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己迪、德国西口子和法国阿尔斯通大规模引入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此后,我国开始吸收四家的技术精华,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直至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随后,高速铁路在我国呈现出井喷式増长;2009年的京港离铁武广段、2010年的郑西高速铁路、2012年的哈大高铁等陆续建成开始运营。如今国内己有包括京津、沪宁等12条的高速铁路运营,我国的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离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发展最快、运营速度最高、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铁己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大拉动了投资需求。随着我国高铁外交的逐步推进,这个鲜活的国家新名片将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外交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然而,中国高铁虽然在跨境高铁及海外市场的外交实践收获明显,但与"中国高铁"的丰富内涵化然相差甚远。我国高铁出口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整个高铁制造业打包出口的输出,将对输入国当地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必须政府决策主导,高铁的合作更多是政府间的角力反应的是两国间国际关系的状态和趋势,势必受到一国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政治方面,由于高铁的出口对象是各国政府,因此中国的高铁"走出去"战略首先面临的便是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风险,对此政府需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其次,铁路不同一般输出物,它属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防安全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必须耍与所在国建立政治上的互信,才有机会推进"高铁外交";最后,"中国威胁论"的疑云对高铁外交的影响。中国高铁外交的推进是中国战略力量提升的表现,不仅引发西方强国的焦虑,也使邻国不安。因此,中国高铁外交的开展极有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 。UNDP丝纲之路区域项目负责人胡贝纳指出“周边小国担也廉价的中国商品将占据他们本国的市场,摧毁他们薄弱的民族工业。” 除此之外,西方国家担也中国借助高铁提升国际影响力。在美国安全咨询与情报机构战略预测公司发布报告中,指出:“中国高铁网络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的军事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调配输送能为。”

安全性方面,安全性是建设高铁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中国高铁在安全性这一问题上,无法避开"7-23溫南动车追尾事件"。当前高铁技术并非中国独有,西方国家在该方面的技术丝毫不逊色于中国,高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国外媒体基于本国利益考量对中国高铁有颇多质疑,安全问题时常成为其打压中国高铁的焦点。要想使自己在国际高铁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优势,我们需要不断升级技术、优化性能,切实提升高铁安全性;其次,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境外高铁外交发展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中亚地区一直以来,备受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困扰,该些势力盘踞中亚要地,可能采取破坏道路基础设施等手段阻止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是中亚高铁线路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源。此外,东南亚地区,其经过的区域(如媚公河流域地区),历来是非传统安全问题频发的地区,危险势力极有可能利用破坏或者要挟的方式干扰高铁项目的进行,来实现政治或经济利益诉求。 因此,加强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防范是保障跨境高铁项目顺利进展的重要任务。

中国开展高铁外交过程中,除了政治挑战和安全挑战以外,最现实的障碍就是经济挑战,而首当其沖的便是巨额资金难以筹集。按照目前我国高铁建设的造价估计,每公里成本费用约在2亿元左右,国外修建成本可能更商而且会因各国具体修建情况有所变化,因此每个高铁合作项肖对于我阐和当地故府都是一项巨额投资。加之,在部分固家高铁建设的主要费用山我国银行提供贷款,对于我国高铁的融资能力将是一大考验。而高铁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收回成本和投资费用甚至实现盈利将更是一个漫长的时期,对于我国高铁企业的资金长期投资稳定性形成了巨大挑战。因此我国日前如若同时巧展多条跨境或海外高铁项目建设,势必需要巨大的资金量,融资上并非易事。跨境高铁的运营是各国建设高铁项目的宗旨,却也是一个难题。如何管理和运营跨国高速铁路系统对于发展时间并不久的我国来讲,可能存在运营经验不足、管理模式不成熟的问题。当今世界上日本、法国、德国等老牌拥有高铁技术的国家也在政府的积极推广下,致力于世界高铁市场的抢夺,尤其日本安倍政府为代表,奔走于国际社会为日本新干线高铁系统营销造势。 面对日法德等国的高铁外交攻势,中国虽然在国内拥有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网,但要赢得国际市场树立中国高铁品牌,仍需厚积薄发。

高铁外交作为关乎一国基础设施升级、地区整合、经济发展的国际大动作,要进行可持续的外交实践,要求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参与,并成立统筹部口及具体协调实施机构,形成联动机制,切实服务于高铁"走出去"的融资、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其次,我国高铁"走出去"首先攻克的应该是本国高铁技术的强化和创新问题。我国高铁企业要不断开发技术性能更优、更被认可的新技术、新工芝和新产品,同时加强国际项目合作推广我国最新技术;中国高铁外交需要公共外交对其进行有力的支撑,高铁打通的交通线会改变一个区域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实力对比。虽然中国高铁走出国口,彰显着中国政府的力量,但中国极有必要对外表明,所规划建设的国际高速铁路,是符合经济全球化背景,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技术贸易和产品贸易问题,而非怀有某种军事上的考量和政治上的图谋。

参考文献

[1]梁捷:《京津城际铁路——打造化界瞄目的中国速度》,《铁巧知识》,第26页。

[2]巧一江:《高铁"走出去";世界的召唤与中国的期待》,《世界知识》,2010年第23期,第16-17页。

[3]林利民:《"环巧高铁"建巧前景及巧地缘政治影响》,《现代固脉关系》,2014年第5期,第4页。

[4]Silk Road Project Builds Trade Ties in Central Asia, http://European dcis,undp.org/gender/show/A4CC8C18

-F203-1EE9-B0D05DFC991EE7FC

[5]《中国嵩铁让欧美眼红》,《法制晚报)),2010年2月26日。

[6]片钩化,毛艳:(〈丝绸之路的复纪中国高铁外交解析》,《太平洋学报》,2010年第7期,第28页.

[7]Nakagawa D,Hatoko M.Reevaluation of Japan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recent situation of the north corridor Shinkansen and its way to completion[J]. Transport policy,2007,14(2):150-164.

作者简介:徐吉(1994.06—),男,汉族,浙江兰溪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公共管理。

论文作者:徐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中国高铁外交困境分析论文_徐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