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宁瑞些[1]2001年在《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自1998~2000年对乌兰布和沙漠不同生境(荒漠区、干旱草原区、)下5个采集地内固沙植物真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R1)、Menhinick丰富度指数(R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λ)、Pieou均匀度指数(E1)、Sheldon均匀度指数(E2)、Heop均匀度指数(E3)计算固沙植物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真菌种类有133种,主要优势种为散播烟霉(Fumagovagans Pers.)、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 Nees.)、壳囊孢属(Cytospota spp.)和壳二孢属(Ascochyta spp.)。从R1、R2、H'、λ、E1、E2和E3几个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R1、R2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H'、λ的变化趋势一致,表现为:呼和浩特市(⑤)沙林中心植物园(②)>106治沙工区(③)乌海治沙林场(④)沙林中心第一实验场(①);E1、E2和E3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表现为:①>③>④>⑤>②。总之,各采集地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特征是真菌与栖地的地理生境长期相互作用的反映,沙化环境中真菌多样性发生衰减现象,H'、λ和丰富度指数随生境渐好而递增。

孙东辉, 张晓光[2]2009年在《树木树栖真菌群落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了树栖真菌和树栖真菌群落的初次定义以及与微生态学的关系,阐述了树木树栖真菌在群落结构、群落多样性、群落调查方法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树木树栖真菌的调查方法及抽样方法进行了分析。

乔海莉[3]2007年在《塔里木天然胡杨林微生物与昆虫多样性及光肩星天牛的入侵风险》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新疆天然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林树栖真菌、土壤微生物、昆虫的种类和多样性,以及光肩星天牛对天然胡杨林的入侵风险等诸多因子对天然胡杨林健康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胡杨林树栖真菌较为丰富,通过对胡杨叶片、枝皮、干皮等组织的分离培养,共得到41种真菌,其中接合菌亚门1种,子囊菌亚门3种,担子菌亚门1种,其余36种均为半知菌亚门。叶栖真菌共检出20种,不同形状叶片上的种类数基本相当;枝栖真菌共检出33种,中壮林胡杨上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多于幼龄胡杨和过熟胡杨;干栖真菌共检出31种,随着树龄的增大干栖真菌的种类趋于减少。在41种树栖真菌中有内生真菌35种,共297个菌株,归属于4亚门、7目、22属,其中树干部位163株、25种,枝条部位103株、24种,叶片部位31株、12种。对胡杨树栖真菌群落中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得出,叶栖真菌中,针型叶片的多样性高,均匀性也高;枝栖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指数以中壮林最高,其次是过熟林,幼龄林最低;干栖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指数随着树龄的升高逐渐降低,均匀度指数的变化也是如此。因此,根据真菌多样性与均匀度越高,病害发生的可能性越低这一普遍规律,初步判断出中壮胡杨林受到病菌侵害的可能性最小,因而目前的健康状况优于其他类型胡杨林。2.在4种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内,土壤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以31~40cm范围内最少。其中细菌在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的各个土层中均有分布,数量明显高于放线菌和真菌,而在部分林地内的土层中没有分离到放线菌和真菌。真菌作为组成森林土壤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试验中共分离出11属,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为各发育阶段胡杨林土壤中的优势菌属。3.胡杨林昆虫资源比较丰富,共采集到昆虫12目,61科,141种。其中有害昆虫90种,天敌昆虫(包括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32种,其它类昆虫19种。不同功能类群、不同目昆虫和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内昆虫的物种数、个体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各不相同。其中植食性昆虫的种类数和个体数显着高于天敌昆虫和其它类昆虫,为明显的优势类群,但在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方面,捕食性昆虫所占的比重最大。各目昆虫中以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均为全年中的优势目昆虫。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林以中壮林的昆虫最为丰富,为11目、52科、107种,幼龄林为10目、45科、76种;过熟林为11目、30科、58种;衰亡林仅有鞘翅目昆虫1个类群。由此说明,胡杨林内天敌昆虫的自然控制力很弱,一旦害虫大爆发,则只能依靠人为措施来加以控制,致使胡杨林生态系统因受到人类干扰而变得越来越脆弱。4.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是目前胡杨林内最重要的爆发性害虫,可作为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物种。通过调查其幼虫虫口密度,发现有虫株率均达100%,且在中壮林内的发生数量稍高于幼龄林和过熟林。通过3种不同形状叶片饲养春尺蠖幼虫,发现过渡型胡杨叶片更利于其幼虫的生长发育。5.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可以对胡杨造成危害。当胡杨的树皮厚度小于7mm时光肩星天牛便可侵入危害。根据胡杨树皮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光肩星天牛在胡杨上的危害特点,初步推测它对胡杨选择危害的结果如下:幼龄胡杨的树皮较接近光肩星天牛在杨树上产卵的最佳树皮厚度,因此天牛一旦侵袭,极有可能是优先选择较幼小的胡杨进行危害,并可侵害整个主干的各个部位及枝梢处;中壮胡杨和过熟胡杨可能危害的高度分别为3m以上和4m以上的主干或树皮较薄的枝梢处。6.光肩星天牛作为危险性害虫,可以对胡杨和其他造林树种均造成危害,其抗性高低序列为:桑树、沙枣>胡杨、圆冠榆、新疆杨、白榆、箭杆杨>复叶槭、旱柳、馒头柳。根据胡杨和某些试验树种上出现的羽化孔来判断,光肩星天牛在新疆巴州地区1年发生1代,且能在胡杨上顺利完成世代发育和造成危害。由此说明光肩星天牛对塔里木天然胡杨林存在很大的潜在危险性,可以在林内定殖并危害。

李小宇[4]2007年在《吉林省老爷岭林木寄生真菌多样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吉林省老爷岭林木寄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以及季节动态变化对寄生真菌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寄生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共采集340份标本,整理鉴定出48种,隶属于6个目7个科23个属,并按照《菌物学字典》(Ainsworth & 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八版(1995)系统地编排了物种多样性编目。群落多样性研究,叁种类型植物群落中的林木寄生真菌在其多样性方面存在差异。其中,“槭树+紫椴+红松—忍冬+山楂—木贼”群落Ⅰ型的寄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共分布了42种寄生真菌,占总数的87.5%;共采集到287份标本,占总标本数的66.0%;松柳栅锈菌、榛尾孢、忍冬生钉孢、苹果盘二孢菌、李壳二孢菌、山楂生叶点霉菌和山梅花叶点霉菌数量最多,各采集到9份标本。“水曲柳+黄檗+槭树—粗茎鳞毛蕨+木贼”群落Ⅱ型次之,共分布了25种寄生真菌,占总数的52.1%;共采集到115份标本,占总标本数的36.4%;黄檗尾孢和杨生盘二孢菌的数量最多,分别采集到7、8份标本。“蒙古栎—木贼”群落Ⅲ型最少,共分布了12种寄生真菌,占总数的25.0%;共采集到38份标本,占总标本数的8.7%;小孢叶点霉的数量最多,采集到8份标本。在不同植物群落类型中,寄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香农(Shannon-Wiener,1949)多样性指数(H),Pielou(1975,1977)均匀性指数(E)和Menhinick(1964)的丰富度指数(R)均为:Ⅰ>Ⅱ>Ⅲ。说明群落Ⅰ型由于遮蔽度较大,光照不充分,地面土壤的湿度偏高,空气湿度大,有利于寄生真菌的侵染和生长。另外,通过对叁个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比较发现,群落Ⅱ和群落Ⅲ基本不受人为干(Disturbance)或者称轻度干扰区;群落Ⅰ虽受人为干扰和家畜的破坏,但是其整体植被没被破坏,为中度干扰区。寄生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符合中度干扰假说,即中度干扰区内的多样性指数高于轻度干扰区内的多样性指数。不同植物群落内,不同冠层寄生真菌的分布和数量为:在群落Ⅰ中,不同冠层的寄生真菌分布和数量存在着差异。其中树冠下层最为丰富,共分布了42种寄生真菌,采集到172份标本,占群落Ⅰ中标本总数的59.9%。树冠中层次之,共分布了40种寄生真菌,采集到82份标本,占群落Ⅰ中标本总数的28.6%。树冠上层最少,共分布了28种寄生真菌,采集到33份标本,占群落Ⅰ中标本总数的11.5%。在群落Ⅱ中,寄生真菌在树冠下层最为丰富,共分布了25种寄生真菌,采集到82份标本,占群落Ⅱ中标本总数的71.3%。树冠中层次之,共分布了16种寄生真菌,采集到24份标本,占群落Ⅱ中标本总数的20.7%。树冠上层最少,共分布了9种寄生真菌,采集到9份标本,占群落Ⅱ中标本总数的7.8%。在群落Ⅲ中,树冠下层分布的寄生真菌最为丰富,共分布了12种寄生真菌,采集到27份标本,占群落Ⅲ中标本总数的71.1%。树冠中层次之,共分布了7种寄生真菌,采集到9份标本,占群落Ⅲ中标本总数的23.7%。树冠上层最少,共分布了2种寄生真菌,采集到2份标本,占群落Ⅲ中标本总数的5.3%。另外,在群落Ⅰ、群落Ⅱ和群落Ⅲ中,不同冠层寄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对比中,香浓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R和均匀度指数E均体现:冠下层>冠中层>冠上层,这和寄生真菌的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相一致。说明分布在下层的寄生真菌,由于树冠下层的遮蔽度较大,光照不充分,空气湿度大等因素,容易对树木造成侵染和生长。季节动态变化对寄生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一年中8月上旬至9月下旬林木寄生真菌的数量最大,尤其以8月下旬的最为突出,8月上旬至9月下旬林木寄生真菌的种类也是最为丰富;一年中日最高温度处于22℃~30℃,并且日最低温度处于10℃~18℃的时期是最适宜林木寄生真菌的侵染和生长;一年中降雨频繁并且空气湿度处于64%~96%的时期,最适宜林木寄生真菌的侵染和生长。

王建瑞[5]2006年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多样性与森林植被和季节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物种多样性研究,共获得大型真菌标本600余份,共计241种,隶属于117属54科17目2纲。包括担子菌门12目43科100属209种,子囊菌门1纲5目11科17属32种,其中吉林省内新记录种28个,中国新记录种4个。并按照《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九版(2001)系统对物种名录进行编目。所有凭证标本都保藏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所标本馆(HMJAU)。 区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大型真菌区系成分十分丰富,具有10个种以上的科有6个,含101种,占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总数的41.9%,科的数目只占总科数的11.11%。含有5个种以上的属有10个属,共计65种,占总种数的26.97%,而属的数目占总属的8.55%。此10个属中世界分布属有5个,其余5属为北温带分布属。从种的组成上看,世界广布种74个,占总种数的30.7%;北温带分布种有108个,占总种数的44.81%;除此之外还有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20个,占总数的8.29%;欧亚大陆分布种12种,占总数的4.97%;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11种,占总种数的4.56%;热东亚(热带、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种5个,占总种数的2.07%。说明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区系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 大型真菌多样性与森林群落和季节的相关性研究,主要从多样性与森林植被和季节变化两方面进行。根据净月潭植物群落的不同将净月潭划分成蒙古栎林(Ⅰ)、樟子松林(Ⅱ)、落叶松林(Ⅲ)、杂木林(Ⅳ)等4个植物群落,4种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多样性差异表现在:(1)共有种数占植物群落Ⅰ、Ⅱ、Ⅲ和Ⅳ中大型真菌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76%、14.29%、24.49%和22.22%,说明4种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多样性表现有差异,这与这4种植物群落中的植被分布差异较大相符。通过2004年调查发现,一年中大型真菌发生量出现两次高峰期,一次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另外一次出现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尤以9月上旬大型真菌子实体发生量较为突出,而且大型真菌种类最为丰富,该时期外生菌根菌如日本粉褶菌、白磷马勃、紫皮丽蘑、紫丁香蘑、尖嘴地星等的发生量明显加大。而到10月上旬大型真菌的发生量和丰富程度急剧下降,这时只有个别低温类型种类零星的发生,如巴西银耳,毛头鬼伞,侧耳和坚牢盘革菌等。在十月下旬冬菇和侧耳这两种大型真菌在研究地还可以看到新鲜的子实体。

徐彪[6]2008年在《塔里木盆地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6年4月~2007年12月期间,作者于不同季节多次赴塔里木盆地对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得标本1 025号,初步鉴定出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86种,其中新种2个,国内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10个,新疆新记录种3个,新寄主记录12个。新种有拉丁文描述,并附形态图。所有研究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AC)和塔里木大学真菌标本室(HMTRMU)。

周光林[7]2012年在《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是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所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自然环境多样,动植物物种丰富,植被繁茂,拥有长江中上游保存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林木葱郁,林下枯枝落叶多,大型真菌种类繁多。本研究以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为对象,对其物种多样性、区系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调查中,共获得大型真菌标本1000余份,共计163种,隶属于12目43科98属163种,其中子囊菌门3目6科7属11种,占总种数的6.75%;担子菌门9目37科91属152种,占总种数的93.25%。其中食用菌69种,占调查总种数的42.33%;药用菌53种,占调查总种数的32.52%;毒菌31种,占调查总种数的19.02%;外生菌根菌37种,占调查总种数的22.70%;木材腐朽菌33种,占调查总种数的20.25%。并按照《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九版(2001)系统对物种名录进行编目。区系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区系成分十分丰富,具有10个种以上的科有5个,含75种,占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46.01%,科的数目只占总科数的11.63%。含有5个种以上的属有4个属,共计30种,占总种数的18.41%,而属的数目占总属的4.08%。从属的组成上看,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世界分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共有87属,占总属数的88.78%。从种的组成上看,世界广布种65种,占总种数的39.26%;北温带分布种69种,占总种数的42.94%;除此之外还有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8种,占总种数的4.91%;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3.68%;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种6种,占总种数的3.68%;欧亚大陆分布种4种,占总种数的2.45%;中国-日本共有种5种,占总种数的3.07%。说明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区系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生态多样性研究:(一)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生态类型:木生真菌75种,占调查总种数的46.01%;土生真菌53种,占调查总种数的32.52%;粪生真菌2种;寄生真菌1种;外生菌根菌37种,占调查总种数的22.70%。(二)大型真菌多样性与森林群落和季节的相关性研究,主要从多样性与森林植被和季节变化两方面进行。根据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群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阔叶林(类型Ⅰ)、针阔混交林(类型Ⅱ)、针叶林(类型Ⅲ)、竹林(类型Ⅳ)和荒地、草丛(类型V)5种群落类型,5种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多样性差异表现在:不同植被类型下大型真菌种类的组成各不同,发生于阔叶林(类型Ⅰ)中的大型真菌93种,占缙云山已知大型真菌总种数的57.06%;发生于针阔混交林(类型Ⅱ)中的76种,占46.63%;发生于针叶林(类型Ⅲ)中的62种,占38.04%;发生于竹林(类型Ⅳ)中的25种,占15.34%;发生于荒地、草丛(类型V)中的25种,占15.34%;5种植被类群中大型真菌共有种,占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种类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60%、10.53%、12.90%、32.00%和32.00%,说明5种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多样性表现有差异,这与5种植物群落中的植被分布差异较大相符。季节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大型真菌的种类也随着变化,3月至7月大型真菌种类逐月递增,7月份达到最多,之后逐月递减。大型真菌的生长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从3月到7月月平均温度和降雨量逐渐升高,在这段时间内大型真菌的种类发生也随着增加;而7月到12月月平均温度和降雨量逐渐下降,大型真菌的种类发生也从7月份开始逐渐减少,在12月份中大型真菌的发生量急剧下降。大型真菌发生量最大,丰富程度最高的时间是在7月份,而7月份恰好是温度和降雨量最高的月份。

参考文献:

[1]. 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D]. 宁瑞些.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1

[2]. 树木树栖真菌群落的研究进展[J]. 孙东辉, 张晓光. 林业勘查设计. 2009

[3]. 塔里木天然胡杨林微生物与昆虫多样性及光肩星天牛的入侵风险[D]. 乔海莉. 北京林业大学. 2007

[4]. 吉林省老爷岭林木寄生真菌多样性研究[D]. 李小宇. 吉林农业大学. 2007

[5]. 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 王建瑞. 吉林农业大学. 2006

[6]. 塔里木盆地荒漠野生植物寄生真菌研究[D]. 徐彪. 新疆农业大学. 2008

[7].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 周光林. 西南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