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分析论文_高文彤

双鸭山双矿医院 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 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为观察组,一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每组16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病症均有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15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5%(12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Fg、PT、血小板黏附率改善效果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说明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风险更低,两组患者治疗后BT、CT 及 KPTT 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急性脑梗塞治疗方式相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比传统治疗方式更高,该治疗方式可以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急性脑梗塞;神经功能损伤;安全性

急性脑梗塞是因为血栓进入到脑部动脉当中致使血管腔急性闭塞所导致,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临床死亡率也非常高,很多患者经治疗之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出现了终身残疾,而且治疗后再次出血的情况在临床中也比较常见[1]。急性脑梗塞对患者生命存在严重影响,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为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加分,降低神经功能的损伤。在本次研究当中,选取了其中12例患者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并与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的患者进行了对比,以明确低分子肝素钙对于急性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3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为观察组,一组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每组16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最小3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6±4.3)岁,患者发病时间2~26h,平均病程(6.3±1.4)h;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最小35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64.5±4.6)岁,患者发病时间1.5~24h,平均病程(4.7±2.6)h。本次研究治疗方式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签字同意,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发病超过36h的患者;排除陷入昏迷症状的患者;排除肝肾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排除患有严重血液疾病的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2]。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有吸氧、稳定水电解质平衡、心电监测以及颅内降压,必要的可采取一定的降糖降压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同时服用莫尼地平和抗血小板凝聚类的药物。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用药方式如下:采用皮下注射方式,注射位置在腹部距离脐2cm处,每次用药量为0.4ml,每间隔12h注射一次,15d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一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疗效评价标准如下: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水平超过90%,且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水平超过46%,但不超过90%,病残程度评级为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水平超过18%,但不超过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水平在18%以下。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16*100%[3]。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g、PT、血小板黏附率、BT、CT 及 KPTT分析治疗的安全性。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试验数据录入SPSS20.0系统当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方差表示,利用t值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以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分析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分析(例/%)

 

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病症均有改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11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8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分析

表2 两组患者Fg、PT、血小板黏附率、BT、CT 及 KPTT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患者的Fg、PT、血小板黏附率改善效果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说明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风险更低,两组患者治疗后BT、CT 及 KPTT 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血栓形成药物,该药物主要成分主要是从猪肠黏膜中提取而得,其平均分子量仅为4500道尔顿。体外实验表明,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钙的抗Xa活性更加明显,并且抗凝活性不高,用于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再次出血风险远低于普通肝素,对血小板的影响也比较小,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高、抗栓效果突出、半衰期长,同时安全性更高[4]。

对于急性脑梗塞的常规治疗,近几年在临床治疗中常见再次出血、尿路感染等多种并发症,且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存在严重影响,在李文江[5]的研究当中,常规方式治疗下的有效率仅为60%,参与研究的共有30例患者,其中5例出现了再出血,发生率高达16.67%,而在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11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8例),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Fg、PT、血小板黏附率改善效果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说明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风险更低。

由此可见:与传统的急性脑梗塞治疗方式相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比传统治疗方式更高,该治疗方式可以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当中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丽萍.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2(04):144-145.

[2]刘艳;宋海燕.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02(28):178-179.

[3]姚益峰.补阳还五汤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08(15):261-262.

[4]魏国兰;李保玺;李文进;贾圣喜;白继华;裘涛.补阳还五汤联合川芎嗪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改善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03(10):123-124.

[5]李文江.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9(28):105-106.

论文作者:高文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分析论文_高文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