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究论文_刘广钶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究论文_刘广钶

山东华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青州 262500

摘要:高层建筑的施工给施工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高层建筑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本文就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先从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来提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安全;救援

1火灾原因分析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的产生,大多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建筑内多产权单位,消防安全职责不清、日常消防管理不到位;业主擅自改变使用性质,缺乏相应的消防设施,监管职能部门失控漏管等,从而造成目前很多高层建筑存在消防设施不到位、运行不正常甚至损坏无人修缮,消防车道不畅,消防扑救面被占用或遮挡,安全疏散条件差等诸多火灾隐患,其根本原因在于:

一是有部分建筑,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开发的建筑,开发商撤出,无物业管理单位,诸如建筑高度、建筑面积、建筑消防设施等资料遗失,给普查统计带来困难。

二是历史欠账多,隐患整治困难。由于各方面原因,部分高层建筑历史欠账较多。诸如消防车道、防火间距、楼梯间形式等不符合现行规范问题较为普遍。另外,还有一批相当数量的高层建筑已投入使用多年,但至今未通过消防验收,其室外和室内消防设施均未完工或不能正常使用,存在较大的隐患。

三是多产权单位众多,火灾隐患整改难度大。有些高层建筑分属不同的产权单位,各单位各自为政,未委托统一的管理单位进行管理,造成诸如消防通道不畅通,消防设施设备缺失、瘫痪的火灾隐患。由于建筑内业主众多,有的大楼甚至有数百名业主,整改经费难以落实,造成火灾隐患整改难度大。

四是未审先建,留下隐患多。《消防法》和公安部61号令、75号令等消防法规明文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装修工程的防火设计必须事先报经消防监督机构进行技术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动工建设。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单位却把消防审核看作可办可不办的事情;有的一味追求速度,边设计,边施工;有的擅自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改变已审核的图纸;有的甚至将疏散楼梯前室改作它用,存在许多隐患。

五是消防系统性能欠佳。消防系统是高层建筑的“神经”和“心脏”。但由于种种原因,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消防系统切换不正常;有的探头故障多、误报多;有的应急事故灯不亮或亮度不够;有的电梯无迫降;广播系统缺少元件,不能正常广播。一些高层建筑楼内无消防用水、消防斧、消防枪、水龙带等。

六是消防管理薄弱。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问题包括:任意压缩消防投入;对消防人员特别是消防值班人员不落实;人员没有经过消防培训,素质低;消防系统缺乏维护保养;物品乱堆放,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

2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中各种功能的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建筑不但楼层越来越高,而且内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等火灾事故表明,高层建筑着火往往容易造成多数人员伤亡、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使得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火灾特点主要是:

2.1 火势猛烈,火灾蔓延速度极快

高层建筑室内装修含有大量的可燃物质,如家具、窗帘、地毯、吊顶装饰等,发生火灾时燃烧猛烈。高层建筑内部一般设有的竖向管井,如楼梯间、排风道、电梯井、排烟道等。当火灾发生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急剧升高,体积迅速膨胀,烟囱效应更加明显,每个竖向管井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试验证明,在无任何防火分隔的情况下,仅需30s左右烟气就能达到100m高楼的顶层。

2.2 火灾扑救工作复杂

高层建筑消防设计立足于“自救”,其灭火设备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灭火设施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扑灭初期火灾至关重要,等消防人员全副武装从驻地赶到现场,登上高楼,体力消耗人,消防队员在高热、浓烟下操作,比一般火场难度大得多。目前国产登高消防车辆尚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的需要,不能将人员及时疏散到室外。

2.3 人员疏散困难

一方面,发生火灾时由于普通电梯在火灾时因不防烟火或停电等原因而无法使用,大多数高层建筑疏散的主要途径是封闭楼梯,而楼梯间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的速度。另一方面,高层建筑楼层多,垂直疏散距离远,人员撤至地面耗时长,加上浓烟烈火蔓延升腾,使人看不清逃离的方向而陷入困境。这些因素都给高层建筑火灾疏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4 火灾隐患多

首先,高层建筑由于其建筑结构复杂,设计与施工难度大,稍有疏忽,就可能留下先天性的火灾隐患。其次,高层建筑一般比较密闭,对外的通风通道少,发生火灾时,难以实施自然排烟。最后,高层建筑内使用单位多,室内装修材料防火性能不一、日常电器用电负荷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这些都是高层建筑的后天性致灾因素。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对策研究

高层建筑有其特殊的结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处置不当容易蔓延扩大,而且安全疏散、防烟排烟、火灾扑救等消防措施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严格落实技术措施,不断强化自主管理,自防自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预防为主,加强防范措施

消防管理中要不断加强社会单位自主管理,严格监督实施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火灾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

(1)谨防电气燃气防火。楼层设计安装过程中一定要选用安全可靠的电气产品和燃气设备器具,供气管道从地面进入大楼前必须设置紧急切断阀。电气设备及其线路和燃气设备及其管道要严格按国家标准、规范和规定要求安装铺设。

(2)对施工、维修过程中必需进行的明火作业,必须严格审批制度,加强安全监护,落实防范措施。对吸烟及其它有可能引起火灾的问题应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规定,严格落实于日常管理中。

(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制度。对用火、用电、用气必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规定。对涉及用火、用电、用气的操作人员,必须加强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自觉遵守操作规程和坚持维修保养制度。

(4)强化监督检查与整治排查,及时发现并清除建筑火灾隐患。针对高层建筑的高火灾风险,深入开展在建工程建设消防质量、消防产品等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对一般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竣工验收质量的备案抽查,切实增加在用高层建筑的监督检查频次,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高层建筑火灾隐患,降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

3.2控制火灾扩大应采取的消防措施

严密消防技术措施,力求控制火势,寓智能于消防。高层建筑在设计、施工阶段,必须高度重视其消防安全质量。除了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耐火极限、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消防水源、消防登高面外,在火灾控制方面也应重点考虑。

3.2.1 合理布局,规划功能分区

在功能分区布局上,应将性质相同、火灾危险性相似的功能场所布置在同一个功能区内或布置在相邻的功能区内,将性质不同、火灾危险性差别较大的功能场所布置在不同的功能区内,并分开设置,做到功能分区的火灾危险性的合理布置。

3.2.2 严格划定防火、防烟分区,加强防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大空间多,易燃商品、可燃装修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烟气流动大,扑救困难,尤其是玻璃幕墙以及竖向管道常常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造成火势跳跃防火分区,扩大火灾损失。因此严格按照规范划定防火、防烟分区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各功能区之间要单独划分防火、防烟分区;二是各功能区内一般又按楼层划分防火、防烟分区;三是将中庭等划分为一个防火防烟分区。同时有关规范明确规定电梯前室及相关地方增设防排烟系统,疏散楼梯增设正压送风系统。

3.2.3 做好安全疏散准备工作

在消防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建筑疏散功能,确保生命于安全。

(1)合理布置疏散楼梯。为保证在火灾时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应设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疏散楼梯。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合理布置安全疏散路线。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明了,便于寻找、辨别;又要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并要特别注意疏散楼梯的位置,一般地说,疏散楼梯靠近电梯布置是恰当的,因为发生火灾时,人们往往首先考虑并经常使用的路线和火灾时紧急使用的路线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迅速而安全的疏散人员。

(3)设置避难区、屋顶避难广场和停机坪。高层建筑最高层部分设置观光层、餐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在屋顶应设置具有安全性的避难广场。超高层建筑的屋顶宜设置供直升飞机使用的停机坪,便于直升飞机悬停在屋顶上方空中进行救助。屋顶停机坪和直升飞机紧急救助平台应设有明显的标志。

(4)做好防烟排烟措施。火灾时有效地控制烟气的流动,是实施安全疏散的重要保证。因此,在高层建筑必须设计有效的防排烟方式并配置有效的防排烟设施。为确保安全疏散,在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避难区应采用正压送风,在疏散通道采取机械排烟方式。旅馆、办公楼等超高层建筑具有密封较好的疏散通道时,也可采取在安全疏散通道和楼梯间防烟前室进行机械正压送风。对消防电梯井及其前室则应采取正压送风,防止烟气侵入。

(5)疏散电梯。鉴于高层建筑垂直安全疏散楼梯极其有限,应从技术上考虑客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如增强电梯供电回路,提高电梯防水性能,实施电梯井正压送风等,在保证客梯安全可靠的情况下,也可将其作为疏散人员的垂直交通工具,以提高应急疏散的效率。

4结束语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不容小视,政府部门应当深入开展在建工程消防产品、建设消防质量专项治理,强化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推行建筑消防施工岗位质量信誉监管,依法严肃查处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建设、施工等行为,强力监督各消防质量责任主体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认真落实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确保高层建筑建设消防质量,保障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蒋永棍主编.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手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3).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出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蒋永琨,王世杰主编.高层建筑物防火设计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

[4]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5).

[5]王学谦,刘万臣.建筑防火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论文作者:刘广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探究论文_刘广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