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激趣教学的探究论文_刘忠实

摘要:新课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让学生自主参加语文激趣的创新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初中语文激趣教学的探究”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我开展“气氛激趣、标题激趣、复述激趣、联想激趣、故事激趣和图文激趣”等“六激趣”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性, 引导激活学生的实践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关键词:初中语文 激趣教学 实践探究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好地阐释了快乐学习的重要性。现在的中学生大都视学习语文为畏途,“苦之者”大大多于“乐之者”,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我想,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同样一篇课文,优秀教师与学生互相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学生学得津津有味,个别教师教的是“死水一潭,微波不兴”。实际上,学生对老师千篇一律的教法总是很反感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需要教育者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加以改革,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努力做到“堂堂有异,篇篇有别”,努力创设情境,这样才有可能激发得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悦乐的环境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激趣教学的探究”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让学生自我开展“气氛激趣、标题激趣、复述激趣、联想激趣、故事激趣和图文激趣”等“六激趣”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创造性, 引导激活学生的实践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深刻,起正能量效应。我在 “初中语文激趣教学的探究” 中方法如下:

“初中语文激趣教学的探究” 方法,见图1:

1.气氛激趣

我在 “初中语文激趣教学的探究”中,以一定的优美情境,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动态气氛效应,使教者动情,学者动心。“初中语文激趣教学的探究”中的情感是让学生对客观事物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也是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创造的内部动力。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带有意识性的活动,有赖于学习的情感,才有滋长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自然会产生气氛激趣。假如课堂上能创设一定氛围,学生就会情由境生,学得活泼,读得深入。

例如,我与学生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春》这一内容时,在班长的建议下,由班学习委员来主持这一节课。学习委员先在教室里播放一些抒情小调,渲染一种朦胧静谧、柔和的氛围,然后在音乐声中,学习委员让第一组组长小陈、第二组组长小杨、第三组组长小李、第四组组长小吴等四位同学分别代表其组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各组代表读得有声有色,各有千秋,相互欣赏,气氛热烈。学习委员小结说:“这样音乐就好像为他们伴奏一样,学生读得很投入,也很动情”。最后老师引导同学们总结是: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这一内容,在优美柔和的氛围中,同学们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共鸣,陶醉在春天的美好里,春花、春草、春风、春雨都仿佛有了人性,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标题激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同样,文章的题目也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及概括。有的简明易懂,有的较复杂含蓄,寓意深刻。有的课文对题目进行深入分析可激发兴趣,有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另拟标题,而有的课文可给原题加上一个副标题,都一样能激起兴趣。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用的是疑问,我就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另拟题目代替原题;《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要求加上一个副标题或正题;《愚公移山》我改为《王屋山下的传奇》,通过标题的修改,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孰优孰劣,因此,要达到老师这些要求,学生非认真阅读课文不可,这样自然激发了他们阅读思考的积极性。

3.复述激趣

复述课文是课堂教学改革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如果我们仅或详或略地对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又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时,我们可以把一般性的复述变为创造性的复述。即教师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对课文内容或有所取舍,或变更语序,或改变人称,或变换角度作创造性的复述,就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我在复述《唐雎不辱使命》这一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口吻来复述故事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的复述让学生对整篇内容一目了然,一下就把学生给吸引住了,同时秦王和唐雎的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从而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把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学习变得有趣起来,这节课也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4.联想激趣

联想是在人脑中对已有事物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事物的心理过程。爱恩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联想能开发智力,创新思维,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有些课文,其内容或情节大可有几种不同的理解或有不同的结局,这时如果教师在讲课中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反弹琵琶,让学生另辟蹊径,想象出与课文不同的内容,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同学生一起探究《我的叔叔于勒》内容时,要求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联想,一、假如克拉丽丝看到船上卖牡蛎的不是于勒,结局又怎么样?二、设想她早获悉于勒并不在美洲发展时,结果又如何?三、菲利普一家日盼夜盼的于勒为什么到最后相见却不能相认?让学生从这几个方面去联想,这样学生学起来会觉得兴趣盎然,并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更深入地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5.故事激趣

一般而言,学生都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一听说要讲故事,一个个都来了精神。同样,在阅读中,学生对小说一类的课文也比较感兴趣。但有些课文是中、长篇小说的节选,情节比较简单,如果让学生读选文肯定会枯燥无味,如果这个时候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先把有关的精彩情节讲给学生听,这样就会引起他们的兴趣,驱使他们去学好课文。例如,我与学生学习《孔乙己》时,我先把有关孔乙己的“自我安慰法”之种种以及他的悲惨结局用讲故事的形式做了介绍,这样,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孔乙己形象的理解,也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究造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深层次原因的欲望,更好地把握了主题。实践证明,一般的中长篇小说的节选,我都用此法去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刘忠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8

初中语文激趣教学的探究论文_刘忠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