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与原因论文

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与原因论文

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与原因

江汉大学商学院 吴云雁

摘 要: 随着科技进步,国际市场各项规则体制的建立完备和要素流动的壁垒降低,要素中尤其是资本和技术要素的流动性增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要素分工的趋势显现。要素流动、重组、分工与合作深刻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融合方式和运行机制,在要素扭曲与要素集聚的推动下,演化成全球经济失衡格局。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要素扭曲 要素集聚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系统中呈现三角式的分工关系:一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依靠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特征的金融产业和虚拟经济,去工业化进程加快,成为全球市场上最大的需求方;二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依靠具有劳动力密集特征的制造业出口成为全球市场上最大的供给方;三是以石油输出国为代表的中东和北非国家,依靠其资源密集特征的能源出口为美国和其他制造业国家提供能源保障。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具有内生性,是全球经济体系内要素扭曲、要素集聚的长期规律导致的一种长期状态。

1 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经济运行体系中内在的长期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本质上具有内生性和系统性,且与各国国内根深蒂固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全球生产与金融网络体系息息相关。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企业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会与地方的龙头企业或是行业代表性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定期定向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电子商务课程改革在利用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将创新创业理念完美地整合到教学过程中。

1.1 全球经济失衡内生于当代国际生产网络体系

当代国际生产网络体系是在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快的基础上,通过全球要素配置与各国资源禀赋互补,不同经济体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分工模式,即要素分工模式。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以及生产方式与分工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要素流动、积聚、分工与合作,使得一国成为了要素集聚与合作的平台或载体,在传统的贸易统计标准体系下,开放收益的衡量存在偏差。不同国家间的贸易收支不平衡正是由各国在国际生产体系和要素分工中扮演的角色所决定的:处于全球生产网络体系的主要加工制造与资源供应环节的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了全球经常账户的盈余方,而不断地进行要素转移乃至产业生产基地的大规模转移的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则主要担当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需求方角色并相应地积累经常账户的赤字。

1.2 全球经济失衡内生于现行国际金融网络体系

全球金融体系失衡主要包括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结构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比例等多层次失衡问题。各主要经济体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地位的差异,决定其在金融资本流动中扮演角色差异: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成为资本流入中心,东亚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输出国为其提供融资,成为金融资本输出国。随着金融规则与监管的放松、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以华尔街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模式席卷全球,美国的金融集聚进程加速。金融全球化既是要素流动和要素配置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又为世界经济提供了更广泛的、更多样性的要素合作方式,使全球化条件下的要素合作效率更高。当一国参与以要素流动为本质特征的金融全球化,为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创造条件卓越,金融全球化的风险也成为全球经济平衡运行的最严峻挑战,虚拟经济规模过度膨胀以及虚拟经济的自我强化模式最终演化成全球金融网络体系失衡。

1.3 全球经济失衡内生于各主要经济体的内部经济发展模式

全球经济失衡具有内生性,其本质是伴随着制造业成本的不断上升和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本国际扩张需求而产生的。生产要素在流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别,即优质要素包括资本、知识产权、生产技术等要素流动性较强,而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低质要素在市场分割的作用下,流动性较弱。正是这种差别性导致生产要素在地理方向上存在着流动偏好。要素在空间布局和地理方向上存在着分布不均和区域集中的特点,即资本、技术等优质要素向劳动力、资源等低质要素所在地流动,与当地的生产资源和生产网络相结合,呈现出产业在国家和地区之间迁出和转移的格局。我们可以发现全球要素合作,尤其是低质要素所在地东亚新兴经济体产业升级模式呈现如下步骤:要素流入→新的成长产业→主导产业→出口→开放收益。总之,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是建立在要素流动与要素合作这一微观基础之上的。

2 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

要素扭曲产生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外部因素。资本有着扩张逐利的内在需求,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本、技术等优质要素,必然与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相结合。很显然,当劳动力成本最低时,资本的投资报酬率最大。跨国公司从全球战略的角度出发,有意降低其中间环节的生产成本,培育全球范围的协同优势,增强自身资源整合能力。二是内部因素。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保持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两大难题。发展中国家因为国内经济发展落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和出口导向战略的需要,促使要素市场发生扭曲。总之,资本要素追求利润的本质特性,以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要素扭曲,决定了当前的要素分工格局,并进而决定了全球生产与消费失衡的格局。

2.1 要素流动的偏向性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与各主要经济体的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与中美两国的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密切相关。美国以债台高筑的方式来支撑国内消费,通过财政赤字大量举债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低成本融资实现美元国际循环和保证经济持续运行,这种债务经济循环模式是美国储蓄率过低、过度消费、“双赤字”等失衡问题的根源所在。以中国为首的东亚新兴经济体在参与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形成了依赖欧美外部市场和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国内消费普遍较低、储蓄倾向较高。各国内部失衡问题与外部失衡问题交织在一起共同演化成全球经济失衡。

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性差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即流动性强的要素,例如资本、知识产权、生产技术等呈现出报酬均等化趋势;而流动性较弱的要素的报酬在国家和地区之间保持着较大差异,即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要素报酬在市场分割、国家政策、生产经营体制的作用下,呈现出价格低估和要素扭曲的现象。

2.2 要素扭曲放大全球经济失衡的规模

(二)利用多媒体等科技方法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于高中音乐教学来说,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最基本的要求,由于学科的特性,使其不能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打破地域、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为学生们学习音乐提供更多的空间。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以增强学生们的理解能力。

全球经济失衡的本质,即是各国以一种或几种特定要素参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化生产,从而导致生产与出口在一部分国家和地区集中这一新的要素分工格局的集中体现。基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要素分工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失衡规模相应的积累起来,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多,日趋严重并威胁到全球经济平稳持续进行。以下将从要素的视角进一步阐述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

2.3 要素集聚的非均衡性导致全球经济失衡

要素集聚是优势要素如资本、知识产权、技术水平、法制制度等和低质要素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相互合作,在少数国家或地区集中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在客观上呈现出要素集聚的效果。要素集聚本身具有非均衡性特征,对少数国家和地区分布具有较强的历史路径依赖,使得顺差国和逆差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集中,全球经济失衡产生。

李永林:作为国有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以及中国石化创建的首批十家绿色企业之一,面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突出矛盾,必须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切实履行好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为美丽天津助力、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伟大使命。

如果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是我们教师的目的和任务,那么教给学生的自学方法则是关键。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小学生学习方法形成的特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受其心理发展的水平、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教师的指导方法以及时代对学生能力的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心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五个特点:

在所有的要素中,生产性要素的价格对生产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安排中间环节的生产,首先要做的是“搜寻成本”,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安排生产。生产要素在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亚新兴市场国家集聚时,带来生产制造能力的集中和贸易顺差的积累。但是这种顺差并非是东亚新兴市场国家产业竞争力提高的表现,而仅仅是要素集聚的结果,是全球产业资本获取要素红利的平台。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相伴而生,当所有产业资本在劳动力成本的作用下集聚在东亚新兴市场国家之时,全球金融资本则在金融制度、法律体系的作用下集聚在欧美发达国家。信息化与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金融全球化,使得金融资本越来越明显趋向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动,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正成为金融网络体系空间上的网络节点。金融资本本身就是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专业人才等优质要素的集中,金融业的发展又依赖于金融信息流、金融信息化水平。因此,金融集聚发生在信息服务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外国银行纷纷进入美国金融市场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是其在美扩张的高峰期,10年间机构数目翻了两翻,新增机构平均每年32.7个。到了80年代,扩张进一步加剧,在美外国银行的资产总额上升至7665亿美元,来自60个国家的460家银行在美开设了1036个分支机构。截至2011年底,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284家外国银行在美资产总额已高达11265亿美元,设立各类金融机构总计达1246个。在金融集聚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制造能力弱化,产业空心化特征明显,加上庞大的国内市场,从而成为制造业最大的需求方。总之,要素集聚促使了产业资本集聚在东亚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资本集聚在发达国家,演化成全球物质产业生产体系和虚拟经济金融资本体系。全球产业体系和金融体系的交换失衡,最终导致全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素在全球流动过程中出现的要素扭曲、要素集聚等不均衡的状况是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中的长期因素,如人口、资源、技术等决定全球经济格局。除非美国出现了可以产业化的重大科技创新浪潮,或者产业转移趋势发生逆转,全球经济失衡的现象才能得以根本扭转。反之,在基于要素差异的产业差异的作用下,全球经济失衡是一种各国经济增长并存的动态均衡,无法逆转,也难以通过汇率等政策性因素的调节在短期内得以改变。

参考文献

[1]陈锡进,吕永刚.“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中国经济战略调整——基于国际分工体系重塑视角的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6).

[2]黄益平,陶坤玉.中国外部失衡的原因与对策:要素市场扭曲的角色[J].新金融,2011(6).

[3]何亚东.从“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反思与重构中国的全球化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5).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11(b)-088-02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22.088

作者简介: 吴云雁(1975-),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世界经济方面的研究。

标签:;  ;  ;  ;  

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与原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