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论文

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论文

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

◎郑增琴

摘要: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文化的传承也体现在舞蹈艺术的传承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为现代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提供了文化依据,促进了文化发展。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的不断重视,非遗舞蹈在群文舞蹈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探究非遗舞蹈保护以及群文舞蹈发展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 群众文化 创作

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多样的民族构成,都为我国带来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了重要部分,相较于其他文化遗产而言需要更加紧迫地保护和传承,也更容易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群文舞蹈的兴起和发展,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与艺术的美好追求,在舞蹈形式和艺术表现方面也受到了民俗文化和非遗舞蹈的影响。群文舞蹈要求以群众为前提,具有通俗易懂的艺术特性,这就要求群文舞蹈与非遗舞蹈艺术结合起来,使舞蹈艺术与现实生活产生共鸣。

一、非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传承

广阔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更加丰富,不同民族通过融合与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艺术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形式凝成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文化发展理念的不断进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逐步达成共识。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葆青春与活力。非遗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宗教和民族特色,通常起源于民族本身的祭祀和宗教活动。这类艺术形式往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通过极具力量的肢体语言表达民众自发的情怀与追求,与人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群文舞蹈艺术的发展与非遗舞蹈具有相似之处,都来源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与创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群文舞蹈通过群众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表现和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现代市场营销模式把消费者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这是市场营销的一场巨大变革。很多企业在企划市场营销之前,都要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与市场行情进行客观、详细的深入了解。其次,企业要针对自身的产品对行业内部的市场饱和程度进行调研,准确针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市场定位,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对潜在的消费者、市场、客户进行精准的定位。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前期转化工作之后,企业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制定出准确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方案,很好地落实到实践中去,实现社会、消费者和企业三方共赢的良好发展趋势。

二、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

(一)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艺术形态的影响

不同区域和民族的传统舞蹈艺术都反映出其独特的生活特色,具有相应的物质与文化表现形式。非遗舞蹈艺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元的文化特点和物质形态,通过对原有形态和特征的加工和升华,使物质的艺术表现形式具备了人文精神特质。如今,群文舞蹈艺术中祭祀的艺术形态就源自非遗舞蹈。“酒歌”这种非遗舞蹈形式,原本用于庆典和祭祀,在现代群文舞蹈中被艺术创作者再度开发,将“喝、祭、舞”三种非遗舞蹈艺术形态通过加工与融合,形成极富仪式感的群文舞蹈形式。这种对仪式感的营造体现了非遗舞蹈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使艺术表演从生活中得到升华。这表明,非遗舞蹈多种多样的舞蹈表现形式为群文舞蹈的创新提供了丰厚的培育土壤,能够有效地表达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

(二)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艺术内涵的影响

非遗舞蹈艺术不仅反映出独特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征,也能够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九歌》等群文舞蹈作品就是通过对民俗文化的运用,表现出创作者与大众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群文舞蹈艺术作品的内涵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作品所处的环境与背景,另一方面,体现作品的时代精神。群文舞蹈作品创作需要紧密联系受众日常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运用相应的表现手段,让观众在欣赏舞蹈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形成共鸣。非遗舞蹈中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表现,能够影响群文舞蹈的艺术感染力,在表演中激发观众内心的文化情怀。群文舞蹈需要满足时代精神的要求,要将非遗舞蹈中的精华提炼出来,应用到群众文化活动中。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使群文舞蹈艺术形式成为百姓表达自身情感的依托。

三、结语

群文舞蹈的创作离不开创作者所处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只有经过深入的体验和总结才能完成舞蹈艺术的创作活动。非遗舞蹈艺术在本质上与群文舞蹈具有相似性,这两种舞蹈艺术都来自民间,来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的提炼与升华。非遗舞蹈不仅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对群文舞蹈创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也从形式上增进了群文舞蹈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将非遗舞蹈艺术创新性地应用到群文舞蹈创作中,有利于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碾压施工使用的振动压路机应严格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以及低幅的原则,将压路机设置在摊铺机碾压之后,进而使碾压以缓慢均匀的状态,将速度控制在5km/h以内。

参考文献:

[1]戚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重要意义——对云南艺术学院非遗进课堂活动有感[J].青春岁月,2011(12).

[2]金秋.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与“非遗”舞蹈[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

[3]邓舒文,刘蓉.舞蹈艺术作品创作中的“非遗”元素解读——以作品《甜蜜蜜》为例[J].戏剧之家,2019(15).

(作者简介: 郑增琴,女,硕士研究生,南京市建邺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戏剧表演及舞蹈)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标签:;  ;  ;  ;  ;  

非遗舞蹈对群文舞蹈创作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