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李存珍,王丽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李存珍,王丽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 云南昆明 650051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探讨观察及护理的有效措施及方法。方法: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同时,回顾性分析总结DAI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结果:通过精心细致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本组42例患者,除11例因病情危重死亡,8例自动出院外,治愈5例,其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精心细致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观察;护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颅脑损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暴力伤是常见原因.DAI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损伤[1]。它是闭合颅脑损伤中的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损伤,具有高伤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2]。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28-50%,国内资料显示,DAI的死亡率高达64%。据报道,几乎所有植物生存状态的颅脑损伤病人及1/3的脑损伤死亡病例,都由DAI所引起[1]。但目前临床上无治疗的有效药物或措施,治疗上主要采用传统的综合以及对症治疗。因此,精心细致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我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共收住DAI患者42例,本文将对DAI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共收住DAI的患者42例,其中死亡11例,8例自动出院外,治愈5例,其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2 护理

2.1 急性期护理

2.1.1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确保有效供氧,做好入院评估,严防呼吸道梗阻及误吸,患者呕吐、口腔有血液及异物或者误吸时,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口腔异物;处于深昏迷状态,咳嗽能力减弱,有舌后坠时给予口咽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2.1.2 病情观察 DAI因头部加速运动,脑轴索受剪切力作用所致,主要伤及其邻近结构,如脑干、基底节和第三脑室周围,伤后意识障碍深,生命体征改变快,抽搐等,弥漫性脑肿胀严重,病死率高[2]。因此,责任护士应高度关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为医生提供制定正确诊疗方案的依据以及争取最佳的抢救时间,是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2.1.2.1严密观察意识变化 DAI的病人伤后即刻发生的长时间严重意识障碍是DAI的典型临床表现,其持续时间依DAI的损伤程度不同而异(一般要>6小时)[1]。神志好转后,可因继发性脑水肿而再次昏迷。意识障碍的深浅度,时间的长短或发展过程是分析判断病情轻重的依据之一。如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加深,提示病情加重,反之则减轻。判断方法:可通过定时呼唤病人的名字,与病人做简单的交流,看是否有无反应以及交流过程中回答问题是否切题。如无反应,可进一步通过刺痛病人来观察,如轻捏病人的皮肤、压眼眶等。责任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每15-30min一次,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抢救以及治疗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

2.1.2.2 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变化和发现颅内高压的重要指标。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的敏感度,有助于进一步判断病情及抢救病人的生命。责任护士应加强病房巡视,每15-30min一次。瞳孔观察方法:用聚光小电筒观察其大小、形状、对光反射敏感度。瞳孔变化往往提示动眼神经或者脑干损伤,如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有意识障碍,提示有脑疝的先兆,若无意识障碍,提示动眼神经损伤;如脑干损伤双侧瞳孔多变,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 及频死状态。发现异常应立即通知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并做好详细记录。

2.1.2.3生命体征观察 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可以反映大脑调节生命体征功能及颅内压变化。根据DAI受伤机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可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尤其血压波动较大[3]。因此,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为医生提供分析病情及治疗的依据。一般应15-30min测量一次,发现“两慢一高”即p<60次/min,深慢(R<14次/min),血压升高常表示颅压升高或脑疝初期。出现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呼吸慢甚至不规则或出现叹息样呼吸脑疝晚期[4]。若病人出现高热并伴有昏迷,可能是体温中枢丘脑下部受损;若体温恢复正常后再度升高,可能是由于术后吸收热或者并发感染(如:伤口、肺部、尿道等)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可引起体温升高。发现上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做好抢救准备、治疗工作以及详细记录。

2.1.3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1)急性期因出血、水肿等原因必然导致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首先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各种脱水剂力争做到快速、足量、准确的原则,避免渗漏;其次抬高床头30度,有利于静脉回流;同时各种护理操作应尽量集中轻巧,以免反复刺激病人而引起颅内压增高。(2)适当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1.4控制中枢性高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受损时,极易发生中枢性高热。遵医嘱给予冬眠低温疗法,头部给予冰帽,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等作用。

2.1.5基础护理 DAI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昏迷、营养不良,以及生活不能自理,易诱发压疮及口腔炎。因此,责任护士应做好评估,骨突出处软枕保护,必要时用海绵垫、气垫床、翻身垫或者压疮垫;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平整、干燥,受压部位给予赛肤润涂擦,每隔2小时替病人翻身、拍背;加强营养,以防压疮的发生;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或者漱口水清洗口腔两次,以防口腔炎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6双眼护理 眼睑闭合不全的病人,应用红霉素眼药膏涂双眼,每天3次,凡士林纱布遮盖双眼保护角膜,预防角膜溃疡。

2.1.7补充能量,促进机体康复 在营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的机体需要量尽早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液,开始进食期间要定时、定量,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干的规律。

2.1.8肢体功能锻炼 肢体功能锻炼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和僵硬,促进血液循环和消肿,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急性期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患者处于卧床期,在不影响病情及抢救工作的前提下,可进行适当的关节运动,肢体应摆放成功能位置,良好的肢体功能位,对今后的肢体康复,预防并发症,降低致残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1.9 心理护理 DAI由于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致残率高、病程长,患者及家属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责任护士应多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告知治疗及护理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尽其所能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要求,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使病人处于可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身心状态,以促进早日康复。

2.2 管道护理

2.2.1 气管切开护理 妥善固定套管;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每天更换敷料,如有污染,及时更换;湿化气道:(1)雾化湿化:生理盐水、糜蛋白酶4000u、氨溴索30mg、布地奈德(1-2)ml、沙丁胺醇1ml(5mg)等雾化吸入、每次15-20分钟,每天2-4次。(2)微量泵持续恒量湿化法 用50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50ml,连接好延长管并排好气,将延长管前端插入套管内4-5cm,用胶布固定于外套管外周,再将注射器固定于微量泵上。根据患者的痰液粘稠度调节好速度,一般为1-2ml/h;痰液粘稠时调至3-5ml/h;有干痰时可调至5-7ml/h。注射器及生理盐水24小时更换。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严格遵循无菌技术,给予喉罩吸氧,加强吸痰护理。

2.2.2 颅内引流管护理 DAI并发颅内出血开颅术后均放置一至两根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颅腔引流管及引流袋,防止滑脱或被患者躁动时抓落。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与患者家属沟通,签知情同意书)约束肢体。保持引流管通畅,不可受压、扭曲。转移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以防逆流引起颅内感染。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引流液增加或无;颜色发生异常时,有颅内出血的可能,应通知医生立即处理。

2.2.3胃管护理 DAI 昏迷患者,一般48-72小时内放置胃管,鼻饲营养液(每天4-6次,每次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药物。一般胃管应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一次。每次鼻饲前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以防发生意外。并抽吸胃内容物,观察其量、色,以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16-47%,GGS评分越低,发生率越高[3],发现异常,通知医生处理。每次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胃管,以防营养液粘附在胃管壁,细菌滋生,引起患者腹泻。

2.2.4尿管护理 DAI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用10%洁尔阴冲洗会阴部两次,洁悠神喷尿道口两次。每两周更换一次尿管,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必要时根据医嘱膀胱冲洗。

2.2.5深静脉置管 注意保持敷料干燥,每周更换敷料1-2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妥善固定深静脉置管,防止滑脱,注意观察置管的体内长度以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分泌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2.2.6胸腔密闭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和无菌;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渗出液或污染时及时更换;转移病人以及更换引流装置时应夹闭引流管,以防逆流引起胸腔感染,引流装置每天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通畅,不可受压、扭曲,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水封瓶长管没入无菌生理盐水中3-4cm,并保持直立;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以及水柱波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并做好记录。

2.3 恢复期护理

2.3.1 预防并发症 长期卧床,全身免疫力下降,极易并发压疮、深静脉栓塞、各类感染等。因此,做好基础护理以及管道护理;物理疗法:气压治疗(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促进血液循环);中频脉冲电治疗(镇痛,促进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根据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

2.3.2用温水浸泡

用温水浸泡四肢可清洁局部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皮肤的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昏迷患者感觉差,水温不能过高(≤50摄氏度),以防烫伤局部皮肤,每天2次,15-20分钟/次。

2.3.3肢体功能锻 病情稳定后肢体功能锻以床上被动运动为主,防止关节挛缩、僵硬变形。护士应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讲解关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及家属上肢锻炼是活动肩关节(屈、伸、内収、外展、)、肘关节(屈、伸)、腕关节(掌屈、背屈)、掌指关节(屈、伸)运动;下肢锻炼是活动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屈、背伸、内/外旋)、趾关节(屈、伸)力度适中,以病人能耐受为宜。肌肉按摩:肢体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每天按摩3-6次,每次10-30分钟。按摩方法:治疗时应由轻到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速度先慢后快,手法要均匀、持久、柔和,力度适中[4]。

3 结果

通过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的护理,本组的42例患者,除11例因病情危重死亡,8例自动出院外,治愈5例,其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4讨论

DAI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原发性脑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或致死率。但目前临床上无治疗的有效药物或措施,治疗上主要采用传统的综合以及对症治疗。因此,精心细致的观察及有效的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重视护理与观察,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有效、科学的护理措施,它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的关键,尽最大努力让患者尽可能得到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文标.弥漫性轴索损伤[J].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外科学

[2]吴运春.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J].TODAY NURSE, MAY, 2013, NO.5

[3]陈施清.弥漫性轴索损伤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3年5月 第20卷 第9期

[4]赵丽华,陈欧.4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06)

论文作者:李存珍,王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  ;  ;  ;  ;  ;  ;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论文_李存珍,王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