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素质的要求与培养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素质的要求与培养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素质的要求和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馆员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素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目前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

美国将数字图书馆作为“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的应用项目,1994年由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和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共同支持的数字图书馆先导计划(DLI)的实施,标志着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DLI进行两个阶段,正在进行DLI-2期工程中,又有4家机构加盟,除了继续原有的6个项目外,又有36个项目获得资助。参与研究的机构增多,研究的内容拓宽,覆盖的范围更广。其他国家也纷纷提出自己的数字图书馆计划。英国总投资约1亿英镑,实施其数字图书馆计划。德国支持了三个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计划,科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和理性化,电子出版物计划,该计划完成后将使科学家对全世界范围的全文、文献参与资料、事实数据库及软件方面的电子和多媒体信息得到先进的最佳的存取。日本信息产业界非常重视数字图书馆的研制,并投入大量经费设立若干实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2002年至2003年即将形成一个资源庞大的异地连接的数字图书馆群,通过Internet向全国乃至全球显示日本的网络和数字资源的实力。新加坡政府在1994年提出了“2000年图书馆发展计划”,准备建立一个“无边界电子图书馆网络”,把新加坡的所有公共图书馆和500多个学术专业数据库连接起来。俄罗斯1998年开始启动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发展,政府计划从1999年至2004年每年投资两亿卢布支持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开发。法国、意大利等国都开展了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

我国也不失时机地展开了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开发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很多单位先后对数字图书馆进行跟踪和技术开发,科技部"863"项目组设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软课题”。已经完成和正在实施的国家级数字图书馆计划或者项目,主要包括: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CPDLP)项目、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项目、国家教育部数字图书馆攻关计划以及中关村科技园区数字图书馆群软课题研究项目。与此同时,部分省、市的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也开展起来,如辽宁省数字图书馆项目,上海数字图书馆项目,江苏省数字图书馆项目的研究,最近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

2 数字图书馆发展对馆员的素质要求

从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来看,今后衡量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将是能否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能否为用户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文献信息专业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已成为国际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员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在信息处理、加工、传播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户的各种需求都与馆员分类指导、参与咨询分不开。这就要求馆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信息意识,同时具备判断、分析、识别、整序、传播等信息处理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用户全方位、多角度灵活选择各种信息资源,帮助用户得到可以利用的信息。因此,除了要求馆员掌握传统的图书情报理论、方法,更要加强信息研究、加工、数据库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等信息专业知识的学习。

(2)外语应用能力。英文在网络技术使用的各种软件及其网络资源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网上90%的信息资源是英文资源,要想及时跟踪获取先进国家的最新信息、资料,首先要突破语言障碍。因此,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已是当前图书馆馆员必备的一种交流工具。

(3)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现代信息服务工作中文字仍占主体部分,馆员除了负责过滤、筛选网上信息以外,还要用准确、清晰、简明的文字来撰写各种信息评价、摘要、专题报告、综述、学术论文等,以便使新成果、新见解得以及时交流与推广,进一步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深层次服务。因此,馆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文字表达能力。

(4)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要不同程度地掌握现代化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日常操作、系统开发与维护、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特别是Internet的各种实用技术,以保证馆员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顺利进行信息处理工作。

(5)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互联网络的信息资源往往是由各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数据库组成,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要求馆员利用各种专业知识来正确分析、判断信息质量及其利用价值,这是馆员业务素质高低以及能否让信息服务增值的重要体现。与之相适应的是各馆建立的各类专题数据库也必须依靠一大批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所以需要馆员在具备广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使自己逐步成为某一学科方面的信息咨询专家。

(6)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图书馆工作的价值是通过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而实现的,同时也是一种人际沟通的过程。通过馆员与用户的沟通,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与期望,良好的沟通有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因此,馆员应该加强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软科学方面的知识学习,锻炼语言表达和说服能力,努力缩短馆员与用户之间“共识”的距离,逐步建立一种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相融关系,用真诚的服务去争取更多用户的支持,提高馆员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数字图书馆馆员的培育

从上述数字图书馆发展对馆员素质要求看,目前馆员的素质对其所肩负的任务是不太适应的,尽管他们多数都是具备了大专以上学历,但是真正熟练操作计算机、懂得网络知识、进行深层次文献加工的人太少了。所以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对待提高馆员素质的问题,具体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尽量使图书馆的人力转变为人才,就必须真正重视人才的培养,积极营造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创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2)加强岗位培训:本着学以致用原则,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岗位培训。如对缺乏上岗实际经验的新馆员进行适应性教育;对高级信息开发和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术性教育;对有实践经验和培养前途的人员进行提高性教育。要求老馆员不断学习以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培训的内容要围绕着网络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及外语、语言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

(3)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对一些基础好、素质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的馆员,一是开展一些启发式培训,有选择地向他们提供推荐有关书籍、专业杂志,或不定期举办图书馆新动态、新技术、新理论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及时掌握图书情报发展动向,使他们逐步成为科研与现代化技术应用的高级人才。二是可以选拔和输送骨干人员到高校进修,甚至可以攻读双学位或硕士、博士学位,以培养较高层次的人才,改善现有人才的学科结构和层次结构。这既能满足从业人员渴望学习,充实提高的进取心理,又可形成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4)积极引进竞争机制。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人才的公开招聘,逐步形成需要的人才进得来,编余的人员流得出。让人们在比较中寻找到最有利于发挥自身才能的位置。同时,在馆内人员中实行公开招标,层层聘用,彻底改变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正常现象,尽量消除偷闲求逸的思想。积极倡导合理竞争,能者为上的价值取向。正常开展人才之间比干劲、比绩效、比成就的竞赛;由此,可增强人才的优胜信念,有效地激发起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

标签:;  ;  ;  ;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馆员素质的要求与培养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