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的检查与护理论文_杨芳

骨质疏松患者的检查与护理论文_杨芳

杨芳

(甘肃省临夏州人民医院 甘肃 临夏 731100)

【摘要】 所谓骨质疏松症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质总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和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病变。临床表现 疼痛、骨折、身高缩短或驼背。护理目标 患者能运用减轻疼痛的技术和方法,疼痛减轻或缓解。骨折愈合,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症状、有效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 骨质疏松;检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306-02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常见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人,继发性见于内分泌疾病、血液病、妊娠哺乳期妇女、长期卧床者等,各年龄时期均有。临床常见的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在早期可无症状,故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症”。血钙测定并不能真实反映体内骨骼密度状态。所以定期骨密度检查对防治骨质疏松非常必要。[1]。目前认为个体骨密度的高低和骨折的发生有很好的相关性,骨密度检查方法大都简单易行无痛苦,如条件许可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骨密度值偏低者,应从各方面查找原因,及时补救和治疗。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机械因素

骨折或骨病长期固定位,可引起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时,可出现负氮平衡,大量氮从尿内排出。

1.2 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可引起严重的蛋白质缺乏或不能正常吸收,或大量排出,导致骨质疏松。

1.3 内分泌因素

Cushing综合症的常见现象是骨质疏松。垂体的嗜碱性腺瘤或肾上腺皮质疾病可使抗合成糖激素分泌过多,也即是糖-皮质类固醇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在糖原异生时将蛋白合成的氨基酸抽出,影响基质形成。持久 使用可的松后,将使椎体发生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引起早期的颅骨和脊椎的骨质疏松。

绝经期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一种病态。由于卵巢功能不全,雌激素减少,从而影响蛋白合成。

其他如垂体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克汀病、黏液水肿或甲状腺素症,都可因过度消耗氧,使能量下降,减少基质形成,导致骨质疏松。

骨量的减少可以是两个方面:一是骨形成减少;二是骨吸收增加,前者未能证实,而后者则得以证实。血钙的降低可增加骨吸收,不论钙的摄入与丧失如何发生不平衡,血液将很快地从骨内取得钙,这种钙的动员通过甲状旁腺的活力增加来调节。血钙的下降可促使甲状旁腺的分泌增加,从而使骨的吸收增多。第二个原因是酸碱平衡的变化,为了适应“慢性中毒”,不断从骨移除少量钙,引起骨质疏松。

2.辅助检查

2.1 放射学

简单而言,放射学主要检查手段为X线检查,其主要检查部位为:患者的脊柱、腕部以及患者的骨盆等,与此同时,对患者的股骨颈进行探查。早期常表现特征为:骨小梁逐渐变少甚至有变细倾向,同时骨皮质逐渐变薄,骨密度也随之发生明显变化,逐渐减低。就该检查方法而言,在诊断早期骨质疏松时无显著意义,其主要原因为:X线片呈现的影响显示,骨量有明显丢失,其范围可达到30%以上。如果该疾病进一步发展,要参考其相关参数进行诊断,如:骨密度以及骨皮质的形态等,同时还可以考虑椎体是否变形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该疾病发病于老年群体中,且骨折发生次数较多,部分患者发生过椎体压缩骨折,上述两种情况均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因此,在对患者的脊柱进行检查时,要从三方面进行考虑:第一,观察透明度;第二,行纵向检查时,可见骨小梁;行纵向检查时,骨小梁消失明显;第三,可见形状为鱼尾状。

2.2 X线片测量方法

在对X线片进行测量时,以右手第二掌骨中点为准,在髓腔与安横径处,对皮质面积以及总面积进行测量。据有关资料表明,正常青年的面积占比约为0.70%~0.90%。

2.3 骨密度测量

简单而言,影响骨强度的关键因素为两点,即骨量和骨密度。因此,对其进行测量势在必行。从目前的测量手段来看,主要依据放射线光束进行测量,待其通过测定区域,同时使用闪烁计数探测仪,并依据相关原理对该区域进行测量,即骨矿的含量。

3.护理问题

3.1 疼痛

与骨质疏松有关

3.2 躯体移动障碍

与骨折后机体活动受限有关。

3.3 知识缺乏

缺乏疾病及治疗有关知识。

4.护理措施

4.1疼痛护理

4.1.1若患者出现严重的疼痛感,即腰部酸痛、骨痛,可在医嘱条件下,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在使用该药物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并适当的对患者进行全身按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疼痛感得到明显缓解。

4.1.2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如:为患者播放喜爱的电视和轻柔的音乐,同时告知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深呼吸等,使其注意力分散,从而减轻疼痛感。

4.1.3若患者的疼痛感缓解显著,鼓励患者做些有氧运动,且运动量要适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避免因剧烈运动加重疼痛感。

4.1.4在医嘱条件下,给予患者摄入适当的维生素,如:VD以及钙剂。就特殊的患者可以给予患者激素替代疗法。

4.2 生活护理

4.2.1若患者的骨折部位在椎体,告知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并且选择硬板床,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起居的护理,并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此外,将患者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放置易取易放的位置,从而为患者提供便利。

4.2.2若患者的骨折部位为肢体,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并活动其关节,从而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防止血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4.3 牵引与固定石膏

4.3.1就采用石膏固定的患者而言,要告知患者保持石膏干燥以及整洁的重要性,防止石膏发生变形和扭曲。与此同时,对石膏的松紧度进行检查,并对肢体末端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如:疼痛感明显、肢体末端出现冰冷甚至是麻木感,立即通知主治医师,并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4.3.2就牵引患者而言,首先询问其整体感觉,其后对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就不同牵引的患者,对其位置和重量予以纠正,并嘱咐患者家属,禁忌对牵引重量私自酌减,被子等重量物品也禁忌放在牵引绳上。此外,在牵引过程中,指导正确姿势,且牵引绳要与肢体保持同一水平。

4.4 健康教育

4.4.1首先对患者原有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进行充分了解,并对其不良习惯予以纠正,同时告知患者多做些户外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和晒太阳等。加强重视维生素D的摄入,避免收到机械性刺激。就吸烟饮酒的患者,鼓励戒烟戒酒。日常饮食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如:豆制品、鱼类以及骨头汤等,禁忌使用过咸的食物。此外,告知患者,菠菜和豆腐不能同时使用,以免对钙吸收产生不利影响。

4.4.2为患者讲解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以及发病人员,并对该疾病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注重日常饮食,并告知患者,当年龄高于40岁以后,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也就是骨量会有明显丢失,让患者不必担心,加强对钙的摄入,与此同时,适当摄入雌激素。

4.4.3告知患者诱发骨质疏松的关键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手段,同时为患者详细讲解药物治疗潜在的毒副作用等。若女性患者实施激素替代疗法时,对子宫内膜以及阴道进行详细观察,看是否出现增值和出血现象出现。若出现异常,立即通知主治医师,从而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参考文献】

[1]刘忠厚.刘忠厚谈骨质疏松.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56-57.

[2]景娥、刘慧卿、冯桂敏.骨科疾病护理.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4,380-384.

论文作者:杨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骨质疏松患者的检查与护理论文_杨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