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绿岩和碳酸盐岩的形成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绿岩和碳酸盐岩的形成

一、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绿色岩和碳酸盐岩建造(论文文献综述)

周鑫[1](2021)在《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文中认为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云南省是有色金属大省,其中的铅锌矿占比很大,随着社会工农业不断的发展,铅锌矿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为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对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加强研究,同时对成矿条件好的地区进行勘查布局。云南省铅锌矿资源规模庞大,大致分布于滇东北的巧家、鲁甸、彝良、会泽,滇西的兰坪、腾冲、保山一带,滇西南的澜沧、芦子园一带,滇东南的文山、蒙自等地。当前云南地区已发现的铅锌矿资源储量中的80%都集中于以上几个矿产地。本论文系统的资料收集,较好地阐述了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及区域成矿要素、成矿模式等,同时,总结了云南省铅锌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并对铅锌资源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划分了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类型,主要有滇东北会泽及毛坪碳酸盐岩型铅锌矿、滇西兰坪金顶砂砾岩型铅锌矿、滇西南澜沧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芦子园矽卡岩型铅锌矿、滇东南都龙矽卡岩型铅锌矿,以及其他类型的铅锌矿等。云南省铅锌资源前景相对较好,铅矿静态保障年限小于5年,动态保障程度为10-20年,锌矿静态保障年限小于5年,动态保障程度为5-15年。云南省主要的铅锌矿产勘查布局地段是:(1)滇东北会泽及毛坪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及周缘、(2)滇西兰坪金顶砂砾岩型铅锌矿及周缘、(3)滇西腾冲一带矽卡岩型铅锌矿、(4)滇西保山及周缘矽卡岩、碳酸盐岩型铅锌矿、(5)滇西南芦子园-班老一带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6)滇西南澜沧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及周缘、(7)滇东南都龙矽卡岩型铅锌矿及周缘。对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谢海峰[2](2020)在《四川九龙子杠坪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文中指出子杠坪铅锌矿床位于鲜水河断裂带与甘孜-理塘缝合带之间,地处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本文通过对子杠坪铅锌矿床的矿床地质、矿相学、地球化学和硫同位素研究,对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来源以及成矿过程与作用等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对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等分布于上二叠统大石包组含石榴斜长黑云石英片岩与含石榴石钠长云母片岩夹石英片岩之间的层间带中。矿石矿物以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及少量黄铜矿、铅钒等,另外存在微量的如黄铁矿、褐铁矿、辉银矿、铜蓝等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云母、石英、长石及少量角闪石、石榴子石、绿泥石、重晶石等;主要为硅化、磁黄铁矿化的蚀变类型。电子探针分析显示,磁黄铁矿形成于高温环境,可能有海水或大气降水等建造水加入高温热液流体,导致成矿过程处于快速降温的状态;此外,矿石中仅发现六方磁黄铁矿标型,可能与后期变质作用导致单斜变体发生均一性有关。成矿过程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沉积成矿期、区域变质期、热液改造期、表生期。子杠坪铅锌矿床的围岩原岩恢复表明为泥质岩、砂岩夹基性火山岩。其中副变质岩原岩以泥质岩为主,物质源区为长英质火成物源区;少数为砂岩,物质源区为石英岩沉积物源区。这些变沉积岩均以裂谷拉张环境为主。围岩的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其形成于氧化沉积环境,且Pb、Zn、Cu元素明显富集,暗示围岩是子杠坪铅锌矿床的矿源层。矿石中Ba元素具有明显富集的特点。大多数矿石样品表现为强Eu正异常及弱Ce负异常,表明成矿流体为高温热液流体;少数样品表现为弱Eu负异常和弱Ce负异常,可能与下渗海水或地下水混合导致温度快速下降有关。此外,微量元素矿石中Zr、Hf的含量、U/Th与Zn/(Zn+Pb)比值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同深源地幔物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能混入有少量喷流的热卤水。log(δCe)值显示,矿石形成于还原环境状态,表明成矿流体应为高温还原热流体。因此,矿石成矿物质来源于矿区围岩。硫同位素研究表明,矿石中的硫表现出混染硫的特征,硫主要来自于海水硫酸盐的还原,可能掺与有少数地幔硫。还原硫的形成以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为主,流体主要为建造水并发育有深部热流体的特征。矿石样品中大多数硫同位素均未达到分馏平衡状态,可能存在多期矿化分馏作用。利用围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发现原始成矿物质很可能来自与里伍岩群具亲缘关系的碎屑岩物质,此外华力西期的基性火山喷溢也为后期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子杠坪铅锌矿床可能为里伍式铜锌矿的另一种类型的补充。

嵇仁青,俸永波[3](2020)在《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成矿特征及矿床分带规律研究》文中指出佛子冲矿床是目前广西内最大的铅锌银矿床,是目前广西的重点金属矿区之一。本文主要对佛子冲铅锌矿田的背景进行论述,在已有的地质勘查局在该区找矿、勘探、科研等积累的大量地质资料为基础,并结合桂林地质学院、桂林矿产研究院、中南工业大学在该区的调研成果和测试资料,进而对佛子冲的矿田成矿特征及矿产分化带规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提供本区深部找矿靶区和为今后的矿田及矿山深边部找矿提供找矿方向和指导意义。

许浩天[4](2019)在《广西盘龙铅锌矿区白云岩的成因机制及其与成矿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盘龙铅锌矿位于广西武宣县盘龙村,是桂中地区典型的大型铅锌矿床,目前已探明铅锌金属量超100万吨,达大型规模,其伴生的重晶石资源量也达大型。目前对于盘龙铅锌矿的成因类型存在两种说法:MVT型和SEDEX型。不管属于哪种成因类型,客观事实是盘龙铅锌矿产于早泥盆世上伦白云岩中,与白云岩化关系密切,本次研究就是通过对区域泥盆纪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演化过程、上伦白云岩成因、盘龙铅锌矿基本特征及其与白云岩化关系的系统研究,探讨白云岩的成因及其对盘龙铅锌矿成矿的贡献,得出以下几个初步结论:1.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表明,虽然盘龙铅锌矿具有部分SEDEX型矿床特征,如层状矿体、微粒结构等,但缺乏重要的喷流沉积岩、喷流构造,因此,在没有更多的证据之前,把盘龙铅锌矿定义为低温充填式层状铅锌矿床(MVT型)。2.上伦白云岩是深埋状态下由灰岩白云岩化生成的,尽管在成岩时期在压实作用和进一步的胶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均造成了原生孔隙被破坏和充填,但埋藏白云岩化形成的白云岩中白云石抗压实能力较强,成岩早期形成的原生晶间孔得以保存,有利于后期溶蚀作用对其进一步改造,导致孔隙度进一步增大,储集性能得到极大改善,储集能力明显提高,在遇到含Pb、Zn的热液流体时,随着温、压条件的变化,在特定条件下在孔隙或裂隙中就形成了铅锌矿体。3.沉积环境与古地理研究表明,武宣泥盆纪处于滨海—半开阔-开阔台地演化过程,海水从西南方向逐步海侵,形成武宣盆地沉积序列,武宣盆地是受南侧凭祥-大黎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一方面,凭祥-大黎断裂控制盆地的形成、演化,另一方面,断裂控制着成矿热液、热卤水的上升,成为成矿热液的通道,属于导矿构造。4.上伦白云岩应属于早期二塘灰岩部分被热卤水交代的产物。上伦白云岩的白云岩成岩温度为80.36112.77℃,成岩深度为1678-2660m,其δ18O的值在-6.53-11.75间,白云岩成因类型为埋藏白云岩。5.δ13C的资料,显示研究区上伦白云岩的白云岩化是由于微生物发酵形成的。流体包裹体的资料显示,上伦白云岩的成岩(或者叫白云岩化)温度范围在150-154℃,,显示该白云岩化深度为3636-3758m,为埋藏白云岩特征,其原岩推测为二塘期早期石灰岩,原岩的形成环境为开阔台地相。6.从锶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上伦白云岩成岩的原岩显示部分来源于陆源,可能有部分来自于海水。微量元素Sr、成分很低,Na成分亦低,显示白云石化是混合水成因形成的。Fe成分很高,Mn成分亦高,显示白云石化是埋藏成因形成的。7.武宣盆地南缘,沿着凭祥-大黎断裂带赋存的层状铅锌矿(以盘龙铅锌矿为代表,包括朋村、波吉、司律、大团、通挽的矿床)属于MVT型矿床,其成矿地质体是上伦白云岩,成矿构造是白云岩化层,凭祥-大黎断裂不仅控制盆地形成,野外成矿热液提供通道,同时为白云岩化的埋深热卤水提供热动力。8.白云岩化为成矿准备必要的成矿空间。从盆地系统流体动力学角度来看,来自凭祥-大黎断裂带深部的热流体,为白云岩化提供动力,为成矿提供导矿构造。因此,凭祥-大黎断裂带控盆(断线盆地边缘主断裂)、导矿(是层状铅锌矿的导矿构造)、控岩(通过热流体控制白云岩化过程)、容矿(白云岩化与成矿过程一体化),最终实现成矿地质体(上伦白云岩)、层状铅锌矿的融合。高温埋深白云岩化作用与盘龙铅锌矿系列成矿作用存在空间上的耦合,成因上的一致性过程。

覃裕贵[5](2018)在《广西油麻冲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铅锌矿成矿的控制分析》文中认为广西蒙山县油麻冲铅锌矿位于大瑶山凸起中部的桂东多金属矿成矿带上,受大黎--凭祥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控制。矿区地层主要为寒武系黄洞口组和小内冲组,是一套典型的半深海含碳质碎屑岩建造。该区岩浆活动比较强烈,主要是沿着大黎--凭祥断裂带分布,以加里东期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为主,呈小岩枝、岩脉群产出。构造主要为北东东向的断裂。在大黎--凭祥断裂成矿带上形成的矿床有:古袍金矿、桃花金矿、陈塘金矿、六岑金矿等大中型贵金属矿床,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国家开采,石英脉型的最先采完,随后构造破碎带蚀变型金矿也基本采完。在前期的地质工作中主要是以寻找贵金属为主,却对同一条成矿带上的有色金属及稀有金属研究极少,随着铅锌矿、钼矿等金属的需求逐渐增加,在该成矿带及周边加大了勘查投入,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发现了大黎铅锌矿、大黎钼矿和蒙山县油麻冲铅锌矿(研究区)等矿床。随着多年的开采,现有的开采工作面逐渐减少,蒙山县油麻冲铅锌矿也是进入“攻深找盲”阶段。所以本文是依据蒙山县油麻冲铅锌矿生产实际情况及矿区深部探矿项目和矿区外围探矿项目内容,从油麻冲地区构造特征入手,分析控矿构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在整理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现代成矿理论等学科或学说为理论指导,对油麻冲地区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研究,进而对前人研究比较欠缺的控矿构造进行重点研究分析,以探讨:1、矿区构造特征和控矿构造的形成演化过程。2、铅锌矿成矿时代。3、控矿构造与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本地区的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成矿物质部分来源于含矿岩系本身,先是经历了早期加里东热事件的初步富集,随后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热事件的叠加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最后燕山晚期的大黎-凭祥断裂活动带来的深处的岩浆流体及部分成矿物质沿断裂上升,使早期初步富集的成矿物质进一步活化,并最终被带到有利的滑脱部位成矿。2、矿床受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控制明显,断裂构造是矿体形成就位的良好储存空间和导矿构造,也是有利的找矿部位。3、矿床类型为断裂控制的热液石英脉型铅锌矿、破碎带硫化物型铅锌矿、破碎带蚀变岩型铅锌矿。4、该地区构造地质复杂,成矿物质丰富,成矿条件优良,具有很大的找矿远景。

李增达[6](2018)在《甘肃花牛山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岩浆成矿作用与找矿》文中研究指明花牛山铅锌银多金属矿田位于北山成矿带南部,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分布较为广泛,其中以最晚一期的岩浆活动—花牛山侵入体与成矿作用关系最为密切。锆石LA-ICPMS U-Pb测试表明花牛山侵入体是由印支期同源岩浆深部分异、两次侵入形成的复合岩体,以第一期侵入的花岗岩(237 Ma)为主体,规模大、分布广,向西发育伸出的一系列岩枝,第二期侵入的花岗岩(227 Ma)规模较小。岩石组合为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具高钾、高碱及准铝质—过铝质的特点,属高分异I-A型花岗岩。将花牛山岩体自东至西划分为东大泉、花西山、长流水三个单元,不同单元间具有相似的同位素组成,其全岩Sr的初始比值Isr变化于0.70720.7086,εNd(t)值变化于-1.5-2.1,Nd模式年龄TDM变化于0.911.04 Ga。锆石Lu-Hf研究显示,其εHf(t)的值是+3.2+11.8,地壳模式年龄(TCDM)为0.581.06 Ga。采用角闪石温压计得到岩浆结晶的温度为778.9826.7℃,压力为51.185.3 MPa,侵位深度为2.52.6 km。花牛山岩体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地构造体制从挤压向伸展转变的背景下,陆内造山阶段新产生的底侵幔源岩浆垂向增生导致上覆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钙碱性岩浆,在高温、低压条件下经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根据黑云母温度计估算,岩浆固结温度下限集中于600620℃。野外调查发现钼矿体靠近侵入体中心,铅锌银矿体及金矿体相对远离中心,综合流体包裹体测温及蚀变矿物组合等研究,表明其在整体上属于一个岩浆热液成矿系统。Pb同位素证实了岩浆是成矿的主要热源和物质来源提供者,且成矿物质来自深部源区。S同位素双峰式分布暗示其来源的多样性受控于围岩。D-O同位素显示出大量大气降水参与成矿,表明流体混合是物质沉淀的重要机制。Ag主要以独立矿物(深红银矿、银黝铜矿)和不可见银矿物两种形式存在。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花牛山矿田成矿作用模式图及“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确定了成矿地质体,通过详细地成矿结构面研究,结合遥感解译及大比例尺物化探成果,识别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特征,提出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

李程[7](2018)在《广西岑溪市新塘火成杂岩体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作者通过选用LA-ICP-MS原位锆石U-Pb定年的方法对新塘火成岩体进行时代的确定。花岗斑岩侵位年龄为(98-105)Ma,新塘花岗闪长斑岩和周公顶附近的少斑花岗斑岩的年龄分别为(100.8±1.8)Ma和(100.0±2.0)Ma。花岗斑岩、新塘花岗闪长斑岩和少斑花岗斑岩均为燕山晚期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新塘火山岩(流纹斑岩、英安斑岩和火山角砾岩)的年龄为(99.9±1.8)Ma,与前人测定的周公顶流纹斑岩年龄基本一致,为燕山晚期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对新塘火成岩主量(XRF分析)、微量元素(ICP-MS分析)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新塘花岗斑岩的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弱过铝I型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的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源岩成分主要为基性岩的部分熔融;少斑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弱过铝-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源岩成分主要为变质泥质岩和变质砂岩的部分熔融;新塘火山岩的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过铝质系列的英安岩-流纹岩系列。新塘花岗斑岩、火山岩、少斑花岗岩和新塘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一致的同位素年龄,表明它们为同期岩浆,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应一致,属于早白垩世晚期的同位素年龄,则表明此时处于华南同碰撞挤压环境。新塘杂岩体的主体时间是100Ma,主要为花岗斑岩,周公顶火山岩,花岗闪长岩,属于燕山晚期早白垩纪,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岩(尤其是花岗斑岩)成因关系密切,燕山期岩浆岩提供成矿物质来源,表明研究区铅锌矿床的形成可能都是在燕山晚期,为研究区铅锌矿床成矿年龄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田洪林[8](2018)在《桂中大瑶山地区老基底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文中认为大瑶山隆起及周缘地区是广西地区有色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之一。其中金、铅、锌、钨、锡矿尤为丰富,常成群成带分布。其中典型矿床有古袍金矿、桃花金矿、武宣—盘龙铅锌矿、锡基坑铅锌矿床、珊瑚钨锡矿等,该区老地层出露较完整,从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均有出露,桂中大瑶山地区发育了厚度巨大的浅变质沉积地层,对它进行详细研究有利于对大瑶山隆起地区的演化过程与元素富集成矿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次主要以桂中大瑶山地区寒武系老基底及周缘岩体作为研究对象,查明寒武系地层及周缘岩体对区域成矿的控制作用。本文以大瑶山隆及邻区的平天山、西山、梧州、佛子冲、花山、姑婆山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研究区内老地层及周缘岩体进行系统抽样,对样品进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结合烃类组分试验分析,结合前人文献资料,以协同成矿理论为指导,分析其富集贫化规律,结合区域内典型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已知矿产的类型及分布特点,阐明区内不同区域的成矿特点及成矿潜力。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桂中大瑶山隆起及周缘区内不同区段老基底的微量元素富集规律分析,结合区内矿产分布,认为区内老基底的元素富集关系与相应矿产关系存在关联性。2.依据本区的克拉克值,浓集系数及变化系数等地球化学指标,表明本区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老基底还处于原始矿源层阶段,而未演变到矿源富集层阶段,其成矿作用主要依赖于大规模的岩浆活动。3.不同区段老基底特征及元素组合存在差异性,其中西南段为W、Sn、Mo、Bi元素组合;中部为Mo、Ag、Bi、Au元素组合,东南段为Pb、W、Cr、Mo、Ag、Ti、Zn、Bi元素组合;北东段为Pb、W、Sn、Bi元素组合。显示它们在不同地区提供的成矿物质存在差异性。4.从大瑶山隆起及邻区各个岩体的特征元素组合与相对应地区的老基底元素存在相似性,体现了它们与相对应地区的老基底在成因上也存在关联性。也与老基底成矿物质基础有关。5.在地层和岩浆岩的作用下,大瑶山隆起及邻区各个区段,各矿化类型及矿床规模也在差异性,西南段主要以铅锌为主;中部为金;北东段及东南段都主要为金、铅锌、钨、锡多金属为主。

刘焕[9](2018)在《广西老厂铅锌矿矿田构造特征与构造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西老厂铅锌矿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外侧的南华准地台桂东北凹陷上,是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西段的一部分。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资料,从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矿田构造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开展工作,对老厂铅锌矿床的矿田构造及构造成矿作用进行研究,探讨成矿构造与铅锌成矿的关系,主要认识如下:老厂铅锌矿区整体构造格架受北东向、近南北向两条深大断裂和北西向的褶皱控制,老厂穹窿基底发育北西向褶皱和一系列北东向张性断裂带,对本区铅锌矿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加里东期矿区内张性断裂走向为北东-南西向,与北西-南东的褶皱轴向垂直,褶皱的形成是水平挤压力的结果。矿区内的主压应力轨迹为北东-南西向,主张应力轨迹为北西-南东向。海西-印支期褶皱轴向以北北西-南南东为主,断裂带受到进一步改造,但总体走向不变。褶皱的形成是垂直挤压力的结果。区内主要有脉状、层状两种矿体,脉状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产于寒武系地层及泥盆系中,产状与断裂带一致;层状矿体主要赋存在寒武系白云岩中,其产状与地层一致。对脉状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矿石及围岩中Fe、Ti、Co等亲岩浆元素的富集,矿石及围岩Co/Ni比值具有岩浆热液成因黄铁矿Co/Ni比值特征,说明矿体可能有岩浆的参与;稀土元素总量高,轻稀土富集,且铕呈负异常、铈呈正异常,与矿区中酸性岩脉相似;硫、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一部分来源于地层,一部分来源于岩浆,故推测脉状矿体成矿物质一部分来源于地层,主要来源于岩浆。对层状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Al-Fe-Mn三角图上,样品投点均落在热水沉积岩区内;岩、矿样品在Y-P2O5关系图上的投影点均在热水沉积物趋势线及集中区的下方,表明层状矿的形成可能与热水沉积环境有关;稀土元素总量偏低,轻稀土富集,且铕呈正异常,而铈呈较弱负异常的特征,推测层状矿体可能是热水沉积形成。层状矿的形成与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作用有关,因此其成矿构造受同生期同生盆地构造控制,后期的褶皱变形对层状矿可能起到了破坏、改造的作用;脉状矿则主要受海西—印支期形成了老厂穹隆构造和一系列张裂隙成矿期断裂控制,同时伴随岩浆活动和含矿流体活动,沿断裂上升迁移富集,形成脉状矿体。

康皓钰[10](2018)在《广西泗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文中指出泗顶铅锌矿床位于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北部,是桂北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重要大型铅锌矿床之一。本文在搜集相关地质资料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泗顶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矿床控矿因素和成矿物质来源,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取得的主要认识和成果如下:1、泗顶铅锌矿床受地层、岩性和构造的联合控制,主要表现在:矿床赋存在上泥盆统融县组地层内;矿体围岩为白云岩化灰岩;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2、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相似,都表现出LREE富集、HREE亏损、中等Eu负异常和无明显Ce异常;由围岩到矿石,∑REE呈下降趋势;深部矿石较浅部矿石有明显Ce亏损和LREE富集。认为泗顶铅锌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稀土元素来源于赋矿地层;成矿后期存在地下水改造。3、金属硫化矿物206Pb/204Pb为18.1019.22,均值为18.526;207Pb/204Pb为15.4516.51,均值为15.814;208Pb/204Pb为38.3440.78,均值为39.118。赋矿地层灰岩206Pb/204Pb为18.7218.77,均值为18.74;207Pb/204Pb为15.8515.91,均值为15.88;208Pb/204Pb为39.5139.59,均值为39.54。认为成矿热液中的Pb元素主要来自赋矿地层,有少量的深源铅混入。4、矿石?34S为-17.1‰5.1‰,均值为-2.6‰。认为成矿热液中的S元素来自赋矿地层,成矿热液由两种不同温度、不同成分的热液混合而成。5、脉石矿物方解石?13CPDB为-5.0‰-1.1‰,均值为-2.6‰,?18OSMOW为13.2‰18.4‰,均值为16.4‰;赋矿地层碳酸盐矿物?13CPDB为-1.63‰0.83‰,均值为-0.34‰,?18OSMOW值为19.02‰22.00‰,均值为20.90‰。认为成矿热液中C元素来自赋矿地层。6、泗顶铅锌矿床的形成经历了4个阶段:(1)矿源层沉积形成阶段;(2)成矿热液演化阶段;(3)热液混合-充填成矿阶段;(4)地下水改造阶段。

二、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绿色岩和碳酸盐岩建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绿色岩和碳酸盐岩建造(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研究现状
        1.2.2 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研究现状
        1.2.3 铅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3 论文主要成果
第二章 国内外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1 世界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2 国内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3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3.1 自然概况
        2.3.2 铅锌矿产资源基本概况
        2.3.3 铅锌矿产资源储量概况
    2.4 铅锌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第三章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3.1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分布特征
    3.2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3.2.1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
        3.2.2 砂砾岩型铅锌矿
        3.2.3 火山岩型铅锌矿
        3.2.4 矽卡岩型铅锌矿
第四章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1 云南省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2 云南省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3 铅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第五章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5.1 矿业环境分析
        5.1.1 矿产资源整合
        5.1.2 云南地缘经济地位优势
    5.2 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5.2.1 加大铅锌资源勘查力度意义重大
        5.2.2 勘查布局原则
        5.2.3 勘查布局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2)四川九龙子杠坪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变质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床地质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组构特征
        3.2.3 矿石矿物组合
    3.3 围岩蚀变
    3.4 成矿期次和成矿阶段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围岩地球化学特征
        4.1.1 主量元素
        4.1.2 微量元素
        4.1.3 稀土元素
    4.2 矿石地球化学特征
        4.2.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第5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年代学
    5.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5.1.1 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5.1.2 硫的来源讨论
    5.2 围岩锆石U-Pb年代学
第6章 矿床成因探讨
    6.1 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6.2 成矿流体来源
    6.3 矿床成因探讨
    6.4 成矿模式
        6.4.1 沉积成矿阶段
        6.4.2 区域变质阶段
        6.4.3 热液改造成矿阶段
        6.4.4 表生期阶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成矿特征及矿床分带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成矿特征
    1.1 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
    1.2 矿床类型
        (1)中部成矿带(佛子冲式)。
        (2)西部成矿带(牛卫式)。
        (3)东部成矿带(龙湾式)。
    1.3 矿床成因
2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床分布带规律
    2.1 早古生代断陷沉降盆地对矿床空间定位的控制
    2.2 矿化具严格的层位选择性
    2.3 矿化具明显的对称性
3 总结

(4)广西盘龙铅锌矿区白云岩的成因机制及其与成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盘龙铅锌矿位置范围
    1.2 研究区以往地质研究工作现状
        1.2.1 区域地质调查
        1.2.2 地球物理探测工作
        1.2.3 区域化探工作
        1.2.4 地质矿产工作
    1.3 选题依据,及工作总体技术路线
        1.3.1 选题依据
        1.3.2 本次研究的总体路线
    1.4 前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争议焦点
    1.5 本次工作概况及取得的成果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特征
    2.2 整个西大瑶山区域地层总体特征
    2.3 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3.3 构造分期与构造演化
    2.4 岩浆岩
    2.5 矿床类型及分布
        2.5.1 概况
        2.5.2 南北分带性
        2.5.3 矿床类型分类
第3章 含矿地层及泥盆纪地层的岩相古地理
    3.1 广西泥盆系基本特征
        3.1.1 按沉积特征、岩石组合、生物群落划分
        3.1.2 按时间及岩相特征划分
        3.1.3 按沉积相划分
    3.2 泥盆系地层沉积岩相特征及分析
        3.2.1 概述
        3.2.2 沉积单元的划分
    3.3 大瑶山西侧泥盆系岩相古地理的展布及沉积演化
        3.3.1 早泥盆世早中期
        3.3.2 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
        3.3.3 晚泥盆世
    3.4 大瑶山西侧地区矿床、矿化点分布与岩相古地理
第4章 上伦白云岩的特征及成因分析
    4.1 上伦白云岩分布范围
        4.1.1 上伦白云岩分布范围
    4.2 白云岩成因类型及集中形成模式
        4.2.1 传统意义下所说的白云岩成因类型
        4.2.2 Allan和 Wiggins论述的白云岩成因类型
    4.3 研究区上伦白云岩的地球化学分析
        4.3.1 氧同位素分析
        4.3.2 C同位素分析
        4.3.3 流体包裹体
        4.3.4 锶同位素
        4.3.5 微量元素分析
    4.4 研究区上伦白云岩成因分析
        4.4.1 从δ~(18)O(O同位素)的研究
        4.4.2 从δ~(13)C(C同位素)的研究
        4.4.3 从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4.4.4 从锶同位素的研究
        4.4.5 从微量元素分析
        4.4.6 研究区上伦白云岩(或叫白云岩化)的形成过程
第5章 上伦白云岩与成矿关系研究
    5.1 矿区基本地质特征及矿床、矿点分布
    5.2 盘龙铅锌矿特征
        5.2.1 矿区围岩
        5.2.2 矿区主要岩性
        5.2.3 矿体特征
        5.2.4 矿石结构构造
        5.2.5 矿物成矿阶段及生成顺序
        5.2.6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的划分
        5.2.7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5.2.8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5.2.9 物质来源
    5.3 三位一体研究模式:矿床成因类型-成矿结构面分析-成矿地质体
        5.3.1 矿床成因
        5.3.2 成矿结构面特征
        5.3.3 成矿地质体
    5.4 盘龙-古立MVT型矿床的基本特征及盘龙铅锌矿成矿模式
        5.4.1 构造控矿
        5.4.2 地层及岩性的控矿
        5.4.3 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分析
        5.4.4 盘龙MVT型铅锌矿成矿模式
第6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6.1 基本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广西油麻冲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铅锌矿成矿的控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
        1.1.1 选题依据
        1.1.2 国内外铅锌矿研究历史及现状
        1.1.3 铅锌矿床类型划分历史和现状
        1.1.4 油麻冲地区勘探历史及现状
        1.1.5 存在问题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及技术方法
    1.3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1.4 主要认识和成果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地球物理
    2.5 区域地球化学
    2.6 区域矿产
第3章 矿区构造特征
    3.1 矿区地理概况
    3.2 矿区地层
    3.3 矿区构造特征
        3.3.1 矿区褶皱构造特征
        3.3.2 矿区断层构造特征
    3.4 矿区岩浆岩
第4章 油麻冲铅锌矿矿体特征
    4.1 矿体特征
    4.2 矿石特征
第5章 控矿构造及成矿作用分析
    5.1 成矿地质背景
        5.1.1 研究区的构造背景分析
        5.1.2 沉积建造与成矿关系的分析
        5.1.3 矿源层的探讨分析
    5.2 矿区构造控矿作用分析
        5.2.1 褶皱构造特征分析及其控矿作用分析
        5.2.2 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矿作用分析
    5.3 控矿构造形成及成矿演化过程分析
    5.4 找矿模型探讨分析
    5.5 找矿标志
    5.6 找矿前景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甘肃花牛山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岩浆成矿作用与找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铅锌矿研究现状
        1.2.2 岩浆热液型铅锌矿研究现状
        1.2.3 花牛山矿田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
    1.5 实物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区域侵入岩
        2.3.2 区域火山岩
    2.4 区域地球化学
    2.5 区域地球物理
    2.6 区域矿产
3 矿田地质特征
    3.1 地层
        3.1.1 震旦纪洗肠井群(Zx)
        3.1.2 中奥陶统花牛山群(O_2H)
    3.2 构造
        3.2.1 断层的力学性质分类
        3.2.2 区域应力场分析
        3.2.3 矿田构造
    3.3 岩浆岩
        3.3.1 印支期侵入岩
        3.3.2 脉岩
    3.4 矿体及矿石特征
        3.4.1 矿体特征
        3.4.2 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构与构造
    3.5 围岩蚀变
    3.6 成矿期次划分
4 岩浆侵位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固结条件
    4.1 样品描述和岩相学特征
    4.2 锆石U-Pb年龄
        4.2.1 东大泉单元(DQP)
        4.2.2 花西山单元(DQP)
        4.2.3 长流水单元(CLP)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3.1 主量元素
        4.3.2 微量元素
    4.4 Sr-Nd、Lu-Hf同位素特征
    4.5 岩浆固结温度和氧逸度
5 金属硫化物特征与银的赋存状态
    5.1 不含银硫化物矿物化学特征
        5.1.1 黄铁矿
        5.1.2 闪锌矿
        5.1.3 毒砂
    5.2 银的赋存状态
        5.2.1 独立银矿物
        5.2.2 不可见银
6 成矿物质来源
    6.1 S同位素
    6.2 Pb同位素
7 成矿流体的性质与特征
    7.1 流体包裹体类型
        7.1.1 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特征
        7.1.2 花黑滩钼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特征
        7.1.3 花牛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特征
    7.2 流体包裹体成分
    7.3 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
        7.3.1 金矿床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
        7.3.2 花黑滩钼矿床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
        7.3.3 花牛山铅锌银矿床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
    7.4 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演化
        7.4.1 石英D-O同位素特征
        7.4.2 成矿流体的演化
8 岩浆成矿作用与找矿方向
    8.1 成岩与成矿事件时空序列
    8.2 岩石起源、成因与演化
    8.3 岩浆活动的大地构造意义
    8.4 岩浆-热液系统成矿作用
        8.4.1 岩浆的控矿作用
        8.4.2 金属沉淀机制
    8.5 成矿作用模式及“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
        8.5.1 成矿作用模式
        8.5.2 “三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
    8.6 找矿与勘探方向
9 结论
    9.1 主要成果与认识
    9.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7)广西岑溪市新塘火成杂岩体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区地理位置
    1.3 选题依据和工作目的
        1.3.1 选题依据
    1.4 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区域褶皱
        2.3.2 区域断裂
    2.4 区域岩浆岩
        2.4.1 前寒武纪岩浆岩
        2.4.2 加里东期岩体
        2.4.3 印支期岩体
        2.4.4 燕山期岩体
    2.5 区域矿床
第三章 新塘岩浆杂岩体
    3.1 花岗斑岩
    3.2 花岗闪长斑岩
    3.3 新塘少斑花岗岩
    3.4 周公顶火山岩
第四章 年代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
    4.2 分析测试方法
    4.3 LA-ICP-MS测年
    小结
第五章 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特征
    5.2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5.3 成岩环境分析
第六章 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6.1 主量元素特征
    6.2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6.3 成岩环境分析
第七章 少斑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7.1 主量元素特征
    7.2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7.3 成岩环境分析
第八章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8.1 主量元素特征
    8.2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8.3 成岩环境分析
第九章 成矿作用
    9.1 典型矿床基本特征
        9.1.1 河三
        9.1.2 龙湾
        9.1.3 凤凰冲
    9.2 矿床类型及成矿因素
        9.2.1 矿床成因类型
        9.2.2 成矿要素总结
    9.3 新塘杂岩对成矿的贡献
第十章 岩浆演化
    10.1 火成岩的成因分析
    10.2 华南白垩纪构造背景
    10.3 火成岩与成矿
    10.4 成矿模式
    10.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桂中大瑶山地区老基底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
        1.2.1 地层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1.2.2 大瑶山地区基础地质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实施方案
        1.3.4 创新点
    1.4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1.1 中—上元古界地层
        2.1.2 下古生界地层
        2.1.3 上古生界地层
        2.1.4 中生界及新生界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四堡断裂
        2.2.2 南丹—都安—昆仑关断裂带
        2.2.3 博白—岑溪断裂带
        2.2.4 凭祥—大黎断裂带
        2.2.5 右江断裂带
        2.2.6 宜山—柳城断裂带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特征
        2.3.2 火成岩特征
    2.4 区域地质演化特征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元素特征分析
    3.1 主量元素特性
    3.2 微量元素特征
        3.2.1 微量元素在不同区段地层的含量变化分析
        3.2.2 微量元素在不同区段地层富集程度分析
        3.2.3 微量元素在不同区段地层离散程度分析
        3.2.4 大瑶山隆起周缘地层微量元素组合关联性
        3.2.5 大瑶山隆起周缘各个岩体微量元素组合关联性
        3.2.6 大瑶山隆起周缘岩体微量元素区段特征
    3.3 稀土元素特征
    3.4 各区段烃类组分配分模式对比
第4章 成矿潜力分析
    4.1 大瑶山隆起西南段
    4.2 大瑶山隆起东南段
    4.3 大瑶山隆起北东段
    4.4 大瑶山隆起中部
第5章 结论及存在问题
    5.1 结论
    5.2 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表
附图

(9)广西老厂铅锌矿矿田构造特征与构造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区前人工作概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1 区域地层
        2.1.2 区域构造
        2.1.3 区域岩浆岩
    2.2 矿区地质特征
        2.2.1 矿区地层
        2.2.2 矿区构造
        2.2.3 矿区岩浆岩
    2.3 矿床地质特征
        2.3.1 矿体规模及品位变化特征
        2.3.2 矿石自然类型及矿物组合
第三章 矿田构造特征
    3.1 褶皱构造
    3.2 断裂构造
        3.2.1 成矿前断裂构造
        3.2.2 成矿期断裂构造
        3.2.3 成矿后断裂构造
    3.3 节理构造
    3.4 控矿构造力学性质
        3.4.1 张扭性构造
        3.4.2 压扭性构造
    3.5 构造动力学分析
第四章 构造成矿作用研究
    4.1 脉状成矿构造特征
        4.1.1 矿体形态特征
        4.1.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4.1.3 围岩蚀变特征
    4.2 层状矿成矿构造特征
        4.2.1 矿体形态特征
        4.2.2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4.3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脉状矿体地球化学特征
        4.3.2 层状矿体地球化学特征
    4.4 S、Pb同位素特征
        4.4.1 硫同位素
        4.4.2 铅同位素
        4.4.3 S、Pb同位素与成矿的关系
    4.5 矿体成因探讨
        4.5.1 脉状矿体成因探讨
        4.5.2 层状矿体成因探讨
        4.5.3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广西泗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区概况
        1.2.1 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
        1.2.2 矿山基本情况
    1.3 泗顶铅锌矿床研究现状
        1.3.1 研究现状
        1.3.2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工作概况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主要完成工作量
第2章 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概况
        2.1.1 区域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2.1.2 区域地层
        2.1.3 区域构造
        2.1.4 区域岩浆岩
    2.2 矿田地质概况
        2.2.1 地层组成
        2.2.2 构造特征
        2.2.3 岩浆岩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赋矿层位
    3.2 矿床构造
        3.2.1 断层
        3.2.2 层间滑动
        3.2.3 岩溶构造
    3.3 矿体特征
        3.3.1 矿体分类及特征
        3.3.2 矿石特征
        3.3.3 围岩蚀变
第4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稀土元素
        4.1.1 样品采集及处理
        4.1.2 稀土元素特征
        4.1.3 讨论
    4.2 Pb同位素
        4.2.1 样品采集及处理
        4.2.2 Pb同位素特征
        4.2.3 讨论
    4.3 S同位素
        4.3.1 样品采集及处理
        4.3.2 S同位素特征
        4.3.3 讨论
    4.4 C、O同位素
        4.4.1 样品采集及处理
        4.4.2 C、O同位素特征
        4.4.3 讨论
第5章 矿床成因
    5.1 控矿因素分析
        5.1.1 地层控矿
        5.1.2 岩性控矿
        5.1.3 构造控矿
    5.2 成矿物质来源
    5.3 成矿阶段划分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绿色岩和碳酸盐岩建造(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D]. 周鑫.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四川九龙子杠坪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D]. 谢海峰. 成都理工大学, 2020
  • [3]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成矿特征及矿床分带规律研究[J]. 嵇仁青,俸永波. 世界有色金属, 2020(04)
  • [4]广西盘龙铅锌矿区白云岩的成因机制及其与成矿关系研究[D]. 许浩天. 桂林理工大学, 2019(05)
  • [5]广西油麻冲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铅锌矿成矿的控制分析[D]. 覃裕贵.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6]甘肃花牛山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岩浆成矿作用与找矿[D]. 李增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7)
  • [7]广西岑溪市新塘火成杂岩体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D]. 李程.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8]桂中大瑶山地区老基底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田洪林.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9]广西老厂铅锌矿矿田构造特征与构造成矿作用研究[D]. 刘焕.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10]广西泗顶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D]. 康皓钰.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田热水沉积绿岩和碳酸盐岩的形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