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_黄江丽

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_黄江丽

广西百色市林业局 广西百色市 533000

摘要:百色市现有油茶林面积161.58万亩,油茶干籽年产量达5.3万吨,产业总产值达14.31亿元,主要分布在田林、西林、隆林、凌云、右江、田阳、那坡等县(区)。近年来,百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油茶资源的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并将油茶产业作为百色市继芒果之后一大惠农产业。本文将简述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探讨。

关键词:油茶产业;油茶资源;现状分析

1 油茶产业环境条件

1.1区域功能定位

百色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上游。地处东经104°28'-107°54',北纬22°51'-25°07'。西与云南相接,北与贵州毗邻,东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紧连,南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365公里,是滇、黔、桂三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国大西南通往太平洋地区出海通道的“黄金走廊”,也是大西南出海和通向东南亚的咽喉和枢纽。

1.2区位交通条件

百色市境内现有南百(南宁(坛洛)至百色)、百隆(百色至隆林)、百靖(百色至靖西)、靖那(靖西至那坡)4条高速公路,东接南宁,南通越南,北连贵州、河池,西达云南。

1.3自然环境条件

油茶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年均温度在14~21℃,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百色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光热充沛,雨热同季,夏长冬短,作物生长期长,越冬条件好,适宜种植油茶。据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9.0°C至22.1°C,大于10°C,年积温6230°C至7855°C,全年无霜期330至363天。境内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于典型的山区,在面积中,山区占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仅占4.6%。

1.4社会经济状况

百色市辖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0个县:右江区、靖西市、田阳、田东、平果、德保、那坡、凌云、乐业、田林、隆林、西林。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等7个民族,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名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

2、油茶产业现状分析

2.1油茶林资源现状

①分布结构: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共有油茶林面积161.58万亩,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田林县、凌云县、右江区最大,分别为36.11万亩、26.6万亩和20.22万亩,3县(区)面积占全市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51.32%。

②品种结构:全市各县(市、区)种植油茶品种主要有玉凤油茶、岑溪软枝油茶、岑软2、3号等。近几年种植的良种油茶岑软2、3号约12.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3%。

③茶籽产出情况:2016年全市产果期油茶林平均亩产干茶籽21.2公斤,生产油茶籽5.3万吨,总产值14.31亿元。

2.2油茶种苗生产现状

①油茶良种选育状况:广西作为全国14个油茶主产区省(区)之一,目前已通过国家或自治区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25个,其中:10个无性系良种亩产茶油超过50公斤,岑软2、3号亩产茶油更高达60公斤以上。

②油茶良种基地生产能力:百色市8个油茶主产县(区)共建有油茶良种苗圃5个,育苗面积217.8亩,油茶良种苗木约1500万株。

2.3油茶加工企业现状

全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达7万吨以上,年生产茶油1.14万吨(其中,企业收购干籽生产0.62万吨,企业从社会收购毛油再加工0.52万吨);全市农家油茶作坊加工735家,生产茶油(毛油)0.88万吨(含市场销售和农家自用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油茶产品市场情况

根据市场调查,2016年全市茶油(毛油)平均销售价格50元/公斤,最高可达60元/公斤,最低不低于46元/公斤。精炼茶油销售价格连年攀升,平均销售价格249元/公斤,最高可达320元/公斤,最低不低于200元/公斤。除在本地市场销售以外,其余均销往区内外,产品呈现供不应求。

3 油茶产业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评价

发展油茶产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2016年全市油茶林质量有全面提高。油茶原料林全面达产后,全市年均可产茶油2.6万吨,茶油深加工率按80%计算,年产值可达15.6亿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3.2环境效益评价

油茶是一种常绿树种,发展油茶产业除提供茶油等产品、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十三五规划实施后,将使全市规划区内48万亩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及疏林地变为有林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同时,将有力地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对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固碳制氧和碳汇储碳、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

3.2.1净化空气

油茶林具有吸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杀灭细菌、减轻噪音、净化环境的作用。据测定,每亩油茶林每年可散发0.3公斤的植物杀菌素、吸收尘埃4.5吨、吸收二氧化硫12公斤,按净化空气替代值15元/亩计算,净化空气替代价值达3000万元/年。

3.2.2水土保持

油茶林具有很强的水源涵养能力,使大量的地表径流渗入土壤转变为地下径流,通过一系列土壤离子的交换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同时,油茶发达的根系可固土保肥。

3.2.3固碳制氧

油茶林具有"绿色制氧机"的功效,能有效地保持空气的清新纯净。繁茂的枝叶可以阻碍声波,削弱声波的传播能量,减轻噪声。同时,树冠能减风降尘,过滤空气,吸附空气中的毒气毒物和尘埃。

3.2.4美化环境

油茶是常绿阔叶树种,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抗逆性强,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种植难度小,花卉美观,既有良好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又有高效的经济功能。油茶林产业的发展,可有效改善林种、树种结构,加快国土绿化,提高森林经营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文明,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4 社会效益评价

通过发展油茶产业,不仅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而且可改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油茶基地也是教学实习、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4.1增加食用油料供应,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茶油是油茶的主要产品,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达90%以上,是一种高品位、高营养价值的天然、安全、保健的优质木本食用油,被国际市场誉为"东方橄榄油"。我市每年可提供食用茶油2.6万吨,增加社会原料油的供应,改善食用油结构。通过油茶产业发展,对改善我国居民食用油结构,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提供社会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就业难题

油茶基地建设与经营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从基地营造林、林木抚育、林木管护、林木种子采收及加工等工序,每年可提供劳力岗位10万个。

4.3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提高林农生活水平

油茶是一种长效经济树种,盛产期可达50年以上,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效益明显等特点。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结束语

总之,百色市油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保障地方粮油安全、缓解耕地刚性短缺压力、改善民众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缩小城乡贫困差距、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等均具有重大作用与意义。

作者简介:黄江丽,女,1978年10月11日出生,本科学历,林业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林业规划、设计、造林、验收等方面研究。

论文作者:黄江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百色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论文_黄江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