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权力感对怀旧的影响论文

个人权力感对怀旧的影响

段锦云1孙露莹1 田晓明2

(1苏州大学心理学系,苏州 215123;2苏州科技大学心理学系,苏州 215009)

摘 要 采用3个研究探讨权力感对怀旧的影响。研究1通过问卷初步探索权力感和怀旧之间的负向关系。研究2通过回忆法启动被试权力感,探讨社会联结在权力感和怀旧间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3通过角色扮演启动权力感,激活个体自我建构。结果发现,权力感负向影响怀旧,社会联结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权力感和社会联结受到互依我的负向调节和独立我的正向调节;社会联结中介了权力感与自我建构交互作用对怀旧的影响。

关键词 权力感;怀旧;社会联结;自我建构

1 引言

怀旧是自我意识在情绪上的投射,是个体怀念过去时复杂的情绪状态,它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我、保持乐观态度以及增强与他人的社会联结(Wildschut,Sedikides,Arndt,& Routledge,2006;Cheung et al.,2013)。 以往研究证实,一些负面 感 受 如 孤 独(Zhou,Sedikides,Wildschut,&Gao,2008)、 死 亡 威 胁(Routledge,Arndt,Sedikides,& Wildschut,2008)、 压力 (毕圣,庞隽,吕一林,2016)更容易引起人们怀旧 (Davis,1979)。权力感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自我认知倾向,对个体认知、情绪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Rucker& Galinsky,2008)。以往研究证实,低权力感(即权力缺失)更多是一种消极的体验,会导致个体的低自信、低自我效能感、低质量人际关系感知等(Brion&Anderson,2013),在面对压力事件以及挫折经历时,容易产生孤独感以及焦虑等症状(Duhachek&Iacobucci,2005)。因此,权力的缺失可能是个体怀旧或产生怀旧相关行为的诱因之一(陈欢,毕圣,庞隽,2016)。究其原因,怀旧是一种正性情感,可以缓解权力缺失所带来的消极体验,如,降低孤独感(Zhou,Sedikides,Wildschut,& Gao,2008)、减轻压力(毕圣,庞隽,吕一林,2016)等。社会联结是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基本需求之一(Battista& Almond,1973)。怀旧可以增加个体社会 联 结 水 平(Wildschut,Sedikides,Arndt,&Routledge,2006),即通过回忆过去美好经历从而建立与昔人、往事之间的联系,由此,当个体社会联结程度较低时,更渴望回忆并重温过往,从而获得更多慰藉以及支持 (Loveland,Smeesters,& Mandel,2010)。

此外,怀旧这种情感存在明显的个人特质差异。低权力感个体在面对威胁以及人际关系障碍时,有着较强的社会联结需求,更容易产生怀旧心理,获得情感支持满足个人需要(Yang& Lay,2011)。然而具有不同自我建构倾向的个体对人际关系亲密程度需求有差异(Cross,Bacon,& Morris,2000)。 研究已证实,独立我(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强调自主性和独立性,社会联结动机较低(Narayanan,Tai,& Kinias,2013),互依我(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则反之。以往研究指出,高权力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对他人的依赖更少 (Fiske,1993),更喜欢与他 人 保 持 一 定 的 距 离(Lammers et al.,2012;Magee& Smith,2013)。那么,权力感与不同类型的自我建构是否会对社会联结产生交互作用,进而导致个体不同的怀旧水平?这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权力感是人们普遍具有的一种自我认知倾向,从权力缺失的角度切入会丰富怀旧触发的原因,拓展怀旧的研究思路。再者,权力感与怀旧之间存在的内在机制鲜有研究,本文希望从社会联结和自我建构的视角,为权力感与怀旧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解释,这也是对权力感、怀旧文献的重要补充。

2 综述与假设

2.1 权力感与怀旧

权力(power)是指对金钱、信息或者决策等重要资源的控制力,是对他人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力(Keltner et al.,2003)。 心理学中对于权力的研究多从权力感入手,权力感是个体影响他人能力的知觉(Anderson,John,& Keltner,2012)。 低权力感(权力缺失)被认为是一种负性情绪体验。以往研究表明,低权力个体较高权力个体难以获得各种资源,缺乏控制感,容易遭受威胁和惩罚(Domhoff,1998),因此他们更加不自信和脆弱 (Galinsky et al.,2008),倾向于认为未来充满不确定性(Rucker&Galinsky,2008)和不安全感(Domhoff,1998)。 而怀旧是一种自发性保卫行为,通过回忆过去美好的经历能对负面情感 (如权力缺失)进行修复和补偿(Josephson,Singer,& Salovey,1996),进而维持并提升人类的身心健康,提升积极的自我评价(Wildschut,Sedikides,Arndt,& Routledge,2006),增加归属感与幸福感 (Sedikides,Wildschut,Routledge,& Arndt,2015),因此,怀旧作为积极情感可以弥补低权力感带来的心理缺失。以往研究也证实了权力感与怀旧的直接关系,如,陈欢,毕圣,庞隽(2016)发现低权力感个体较高权力感者更偏向怀旧消费。

另一方面,怀旧会使个体回忆起一些与自己关系亲密的对象,如亲朋好友等。这些回忆使个体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爱和保护 (Wildschut et al.,2006,2010),进而增强个体的社会支持感(Zhou et al.,2008)。 根据权力社会距离理论 (Magee&Smith,2013),相对于低权力者而言,高权力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对他人的依赖程度低(Fiske,1993),喜欢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Lammers et al.,2012),因此,他们怀旧的动机更低。

由图4可以看出,尾流效应降低了风电场的输出功率,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尾流效应对风电场造成了一定的能量损失。忽略尾流效应会使模型结果过于乐观,而简单用尾流典型值代替尾流损失则会使结果过于保守。

假设1:低权力感个体怀旧倾向高于高权力感个体。

2.2 社会联结的中介作用

5.3.3 社会联结中介作用分析

社会联结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低社会联结容易使个体产生孤独与疏离感 (Hawkley,Browne,& Cacioppo,2005)。以往研究证实,处于负面心理状态 (如消极情绪、孤独感等)的个体更易怀旧(Wilschut,Sedikides,Arndt & Rouledge,2006),因为怀旧是对有意义关系的重建,回忆以往美好的经历对负面情感具有一定的修复补偿作用(Josephson,Singer& Salovey,1996)。 人类的固有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向往建立良性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心理安全感与群体认同 (Banai,Mikulincer,& Shaver,2005)。因此,个体自身社会联结程度越低,怀旧水平越高,即通过对过往经历和事件的积极构建最终提升自身社会联结水平(Hepper et al.,2012)。 综合来讲,低权力感(权力缺失)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体验和社会状态会导致个体社会联结水平较低,进而促进个体怀旧,以满足个体情感支持和人际关系的需要(Yang & Lay,2011)。

调查历代碑志文献及历代字书材料,我们发现“冈”既是“罔”的俗字,作为构件时,又是“岡”的俗写。以“罔”“岡”为构件的字常出现同形相混现象,结果造成其俗讹字的对应关系异常复杂,难以准确分辨。因此,我们有必要彻底理清“罔”和“岡”演变过程,搞清楚同形字“冈”或构件“冈”形成的原因及时间,总结其演变规律,以便为相关俗字辨析、汉字发展史研究和文献整理提供切实参考。

假设2:个人权力感对怀旧的影响以个体社会联结为中介。

2.3 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自我建构(self construal)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时,将自我放在何种参照体系中进行认知的一种倾向(Markus& Kitayama,1991),包括独立型自我建构(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和依存型自我建构(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强调自主性和独立性,受自我提升动机驱使,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渴望内在提升、获得认可和接纳,社会联结动机较低 (Narayanan,Tai,&Kinias,2013);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更关注他人想法,与他人保持较近的人际交往距离(physical interpersonal distance),有着较强的社会联结需求(Magee& Smith,2013),渴望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独立型自我建构能促使个体强化权力带来的积极效应(如对自我能力的认可),使得个人自身优势更加凸显。有研究表明,独立型自我建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关系网络中对与他人关系质量评价较高(Brion& Anderson,2013),对人际关系有着积极评价,因而会增强权力与社会联结的正向关系。在依存型自我建构水平下,个体重视和谐人际关系,有着高度归属需求,比较忽视内在自我,对他人和环境有着较高的依赖 (Wang,Wu,Liu,Wu,& Han,2015),这会削弱权力感提升带来的自我能力感知。相比于低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高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对人际关系更敏感,有着较高的人际亲密关系需求,对他人和社会环境可能更敏感 (Thurner&Machunsky,2014),因此依存型自我建构抑制了权力与社会联结间的正向关系。

假设3a:独立我正向调节权力感和社会联结关系。

权力感的操纵检验:选自Waytz等人(2015)研究中使用的项目,共3个题目:(1)我感到很有权力;(2)我感到很有控制感;(3)我觉得自己很自主(1=很不同意,5=非常同意)。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83。

根据 Baron和 Kenny(1986)检验中介效应的步骤,M2显示权力感和社会联结正向关系显著(β=0.27,p <0.01),从 M9 可以看出,在加入了中介变量社会联结之后,权力感对怀旧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β=-0.10,ns.),而社会联结对怀旧的影响仍然显著(β=-0.32,p <0.01)。 进一步根据 Hayes(2013)开发的Bootstrap来检验整个中介模型,结果发现,95%置信区间为[-0.35,-0.01]。 说明社会联结在权力感和怀旧间的中介效应是显著的,假设2得到验证。

有的资产管理软件太高级,未考虑到实际工作中的变化和情况的复杂性;有的功能太多反而不利于操作和维护,导致花大价钱投入的高级资产管理系统实用价值和回报有限。

假设4a:权力感与互依我的交互作用通过社会联结影响怀旧。

假设4b:权力感与独立我的交互作用通过社会联结影响怀旧。

综上所述,新型创面敷料是一种主要以物理方法为主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行,经济且便于开展,临床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效果好。

图1 研究模型

3 研究1:个人权力感与怀旧的关系的问卷研究

3.1 研究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探索个人权力感和怀旧的关系。

3.2 研究方法

5.3.2 描述性统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电子版和纸质版问卷发给被试,共回收128份问卷,有效问卷117份,有效率 91.4%。平均年龄为 29.62(±6.07)岁,女性 49人(41.2%)。 研究中选择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程度、工作时间作为控制变量(Routledge,Wildschut,Sedikides,& Juhl,2013;Sedikides et al.,2015)。

3.2.2 测量工具

权力感:选择一般权力感量表(Anderson,John,& Keltner,2012)。 量表共包括8个题目,代表性题目如“我能让他人听从我的话”,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方法,1代表“很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个体的分数越高,代表其权力感越高。本研究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3。

怀旧倾向量表:采用路曼曼(2008)的《中国本土化怀旧量表》,共12个题项,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1代表“很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代表性题项如“我对自己过去经历充满感恩”等。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怀旧倾向越高。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9。

3.3 结果与分析

对权力感和怀旧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个人权力感和怀旧显著负相关(r =-0.26,p <0.01),权力感越低个体怀旧水平越高。回归分析发现,权力感对怀旧影响回归方程成立(R 2=0.26,p <0.01),权力感的回归系数显著(β=-0.23,p <0.01)。 因此,假设 1 得到验证。权力感越高的个体,其怀旧倾向越低。但由于问卷调查的局限性,只能初步知晓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研究2采用实验的方式,深入验证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验证社会联结在权力感与怀旧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4 研究2:启动个人权力感检验其对怀旧的影响机制

4.1 研究目的

研究2旨在进一步探讨权力感与怀旧的关系,以及社会联结对权力感和怀旧关系的中介作用。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共招募63名大学生被试,根据被试权力感启动回忆内容是否清晰,问卷填写是否完整等进行筛选。其中3名被试没有按照要求完成操作测试,不计入数据样本中。有效被试为60人,其中女生32名,平均年龄 22.15±1.57 岁。

4.2.2 实验程序

为了检验权力感启动的有效性,对不同权力感启动组下被试对自我权力感的评分进行了t 检验。结果表明,高权力感启动组被试的权力感(M =3.89,SD =0.75) 要显著高于低权力感启动组被试 (M =2.51,SD =0.51),t (126)=21.32,p <0.001,Cohen’sd =2.15,说明权力感的启动是成功的。

权力感操纵:通过回忆法启动个体权力感(Waytz,Chou,Magee,& Galinsky,2015)。 首先给被试呈现权力的定义,然后要求高(低)权力组的被试写出自己对他人 (他人对自己)拥有权力的事件,并尽可能回忆事件的各种细节及自己在其中的具体感受等。权力启动完成后,要求被试在5点量表上表示出自己现在权力感的大小。

4月16日上午,水利部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由陈雷部长任组长,部领导鄂竟平、董力、矫勇、周英、胡四一、刘宁、陈小江和长江委主任蔡其华任副组长,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水利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灾减灾组、供水保障组、水电恢复组、监测预报组、灾后重建组、技术指导组、综合协调组等7个工作组,分工负责相关工作。同时还成立了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

社会联结:采用Lee和Tiedens(2001)编制的社会联结量表修订版(SCS-R)。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1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量表共有18个题项,代表题项如“我周围有很多关系要好的朋友”等。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

怀旧:同研究1。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4.3 结果分析

t 检验结果表明,高权力启动组被试的权力感(M =3.28,SD =0.51) 要显著高于低权力组被试 (M =2.34,SD =0.25),t (58)=11.28,p <0.001,Cohen’sd =2.34。这说明权力感的操纵是成功的。

高权力组被试的怀旧水平(M =2.78,SD = 0.51)要显著低于低权力组被试(M =3.69,SD = 0.72),t (58)=3.42,p <0.001,Cohen’sd =1.46。 回归分析发现,权力感对怀旧负向影响显著 (β=-0.23,p <0.05),假设 1成立。

根据 Baron和Kenny(1986)检验中介效应的步骤验证社会联结在权力感和怀旧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层级回归,社会联结对权力感的回归系数显著(β=0.31,p <0.01)(模型二),怀旧对权力感的回归系数显著(β=-0.23,p <0.05)(模型四)。 做怀旧对权力感和社会联结的回归方程,社会联结的回归系数显著(β=-0.33,p <0.01)(模型五),此时,权力感的回归系数变得不再显著,这表明社会联结在权力感和怀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见表1)。

表1 层级回归分析:社会联结对权力感与怀旧心理关系的中介效应

采用Hayes(2013)的Bootstrap方法验证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社会联结的中介效应为-0.83,95%置信区间为[-0.28,-0.03],不包含 0,表明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

5 研究3:个人权力感对怀旧的影响: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5.1 研究目的

重复验证研究1和研究2的结果,采用不同操作方法进一步分析权力感对怀旧的影响,并探讨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与实验设计

在XX大学共招募137名被试,女生70名(54.7%),平均年龄为 21.90±1.51 岁。 被试随机分配在 2(权力:高 vs低)×2(自我建构:独立型 vs依存型)组中进行纸笔实验,实验完毕后经过筛选共有128名被试数据有效。

5.2.2 实验程序

实验由两个任务构成。第一个任务是“角色认知与个性调查”,基于角色扮演的情境,启动被试的权力感,随后让其评价自己的权力感大小完成操作检验;然后,让其评价在此情景中自己的社会联结水平。第二个任务是关于“人际交往能力调查”,被试根据指导语说明,想象情境激活自我建构水平并填写量表。最后,采用量表测量被试的怀旧倾向。

权力感启动: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改编自Min和Kim(2013)的研究。研究中将被试随机分配到高低权力感的角色中,让被试想象在相应情境下会发生什么。具体来说,高权力感组中的被试扮演一名销售经理,有权对下属的表现进行评价,决定他们的奖金等;低权力感组中的被试扮演基层销售人员,他们必须受销售经理的指挥,销售经理将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决定他们的奖金等,而他们无权对经理进行评价。

假设3b:互依我负向调节权力感和社会联结关系。

社会联结:采用Lee和Tiedens(2001)编制的社会联结量表修订版(SCS-R),同研究2,在本实验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

自我建构启动:采用 Gaertner,Sedikides和Graetz(1999)开发的指导语式激活。独立我激活组:“接下来的四分钟里,请你想一想,是什么让你不同于你的家庭成员和朋友?你对自己有哪些期望?请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互依我激活组:“接下来的四分钟里,请你想一想,你和你的家庭成员、朋友有哪些共同之处?他们对你有哪些期望?请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阅读完后填写自我建构量表(SGS),其中12个项目是测量独立自我建构,另12个项目是测量互依我,每个项目采用5点评分(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该量表的独立自我分量表和依存自我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0.73和0.82。代表性项目如“我乐意在每个方面与众不同”。

怀旧倾向:在阅读完所有任务后,要求被试完成Wildschut等人(2006)编制的三项目怀旧倾向量表,采用五点计分(1=很不同意,5=非常同意),代表题项为“此时,我感到很怀旧”。本研究中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78。

2.3.2 ICC 结果(表4、表5)显示:208例ICC患者中,年龄、肿瘤大小、γ-GGT水平、肿瘤包膜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肿瘤大小、γ-GGT水平和肿瘤包膜是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

邓小平为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了巨大努力。这是成功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5.3 研究结果

5.3.1 操作检验

首先将被试随机分配到高低两种权力组中,然后对被试权力感水平进行唤醒,接着完成权力感量表以做操作检验;然后告诉被试接下来按照指导语说明完成人际关系能力测试、社会联结量表以及怀旧心理问卷;最后让被试确认信息完整以及填写个人基本资料。

对被试自我建构量表上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如下:依存自我建构组被试在SCS中的独立自我建构题目上面的得分为(M =25.30,SD =4.87),在依存自我建构题目上的得分为 (M =33.31,SD =5.83),t (126)=7.23,p <0.05,Cohen’sd =1.49,得分具有显著差异。而独立自我建构组被试在SCS中的独立自我建构题目上面的得分为(M =36.21,SD =5.29),在依存自我建构题目上面的得分为(M =26.44,SD =6.86),t (126)=5.56,p <0.05,Cohen’sd =1.59,说明启动自我建构的实验操作是有效的。

3.2.1 被试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表2结果如下:怀旧与权力感(r =-0.22,p <0.05)、社会联结(r =-0.34,p <0.01)、独立我(r =-0.25,p <0.05)之间显著负相关。权力感与社会联结(r =0.29,p <0.01)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进一步验证。

为了实现对运动目标是否是越界人的二次判断,对目标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进行记录,记录结果如表1和图5所示。

社会联结(social connectedness)是指个体看待自我与他人及周边环境关系的图式,反映了个体对其与外部环境联系紧密程度的主观意识(Lee,1998)。权力是社会关系的固有属性。作为一种通过掌控资源而影响他人的能力,权力感会改变个体的情感、认知、行为(Emerson,1962)。 接近-抑制理论(approach-inhibition theory)(Keltner,Gruenfeld,&Anderson,2003)是最为经典的权力理论之一。高权力者受人尊重和敬仰,拥有更多人际资源(Brion&Anderson,2013),同时他们更加自信,自我效能感更高,因此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可以激活“行为接近系统” (behavior approach system,BAS),积极地与他人和周围环境发生交互 (Carver& White,1994),进而体验到较多的社会联结。但低权力感的个体则相反,由于资源缺乏以及效能感水平更低(Galinsky et al.,2008),导致他们激活“行为抑制系统” (behavior inhibition system,BIS),致使自身社会联结程度较低。

表3是回归分析结果,根据模型7结果表明,权力感对怀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β=-0.21,p <0.05),因此假设1得到验证。

当互依我水平低时,人际关系需求较低,权力感提升容易满足个体与他人联结需求,从而体验出较高的社会联结,降低个体怀旧倾向,互依我水平高时,削弱了个权力感和怀旧的负向关系;当独立我水平高时,个体对于权力提升带来优势感更加自信,有更高的自尊,对自己和他人关系有更积极评价,因此增强了权力感和怀旧之间的负向关系。综合以上假设,本研究构建了被中介调节(mediated moderation)模型(如图1所示)。

造成拌和站不能正常点火燃烧的原因可能是燃烧器出现了故障,遇到这种不能点火的时候应该首先对操作室的内部进行检查,查看引风机、鼓风机等开关是否打开,其内部是否符合进行燃烧的条件,如果内部支持燃烧的条件全部满足就应该检查燃油是否充足,燃油通道是否通畅,最后可以对点火电机进行检查看电极和高压是否存在异常。

5.3.4 自我建构调节作用分析

为了验证自我建构调节权力感与社会联结之间的关系,在对权力感、依赖型自我建构和独立我进行中心化处理后,将个体怀旧设为因变量,依次引入控制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最后将权力感类型和互依型自我建构及独立我的乘积项放入回归方程。根据表3中模型4结果分析,权力感和独立我的交互作用对个体社会联结感产生正向影响 (β=0.23,p <0.01),假设3a得到验证。权力感和互依我对个体社会联结感产生负向影响(β=-0.19,p <0.05),这说明,互依我水平越高,权力感和社会联结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弱,假设3b得到验证。

表2 描述统计分析表(N=128)

表3 回归分析表

为了进一步解释自我建构如何调节权力感和社会联结的关系,进行简单坡度分析,对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和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的调节变量进行分组,然后依次在高低水平上做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回归分析。低独立我时,权力感对个体社会联结的影响减弱,权力感与社会联结的正向关系不显著(β=0.11);高独立我时,权力感与社会联结的正向关系显著(β=0.38,p <0.01),进一步验证假设 3a。 结果绘制成图2a。

图2b是互依我对权力感和社会联结关系调节图:高互依我时,权力感对个体社会联结的影响减弱;权力感对社会联结的影响在互依我较低时(β=0.31,p <0.01)比互依我较高时强(β=0.19,p <0.05),即低互依我水平下,个体权力感提升会带来更高的社会联结体验,验证了假设3b。

对于上述故障,大部分是因为在碰撞过程中,转向系统“碰撞切断已触发”,并存储有故障代码P160900。针对此故障,笔者通过实测,整理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

图2a 独立我对权力感和社会联结的调节效应

图2b 互依我对权力感和社会联结的调节效应

为了验证假设4a和4b,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自我建构水平下,社会联结在权力感和怀旧间的中介效应。从表4可以看出,权力感通过社会联结对怀旧间接影响在低互依我时显著(β=-0.21,p <0.01),95%的置信区间为[-0.46,-0.03];在高互依我时不显著(β=-0.07),95%的置信区间为[-0.10,0.08],两者差异为 0.25,达到了显著水平(p <0.01),95%置信区间为[-0.32,-0.01],验证了假设 4a。 权力感通过社会联结对怀旧间接影响在低独立我时不显著 (β=-0.08),95%的置信区间为[-0.13,0.11];在高独立我时显著(β=-0.22,p <0.01),95%的置信区间为 [-0.58,-0.04],两者的差异为 0.30,达到显著水平(p <0.01),95%的置信区间为[-0.43,-0.02],验证了假设4b。

表4 被中介调节效应分析

6 讨论

6.1 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三个研究验证了权力感对个体怀旧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研究一测量被试权力感后发现,个人权力感负向影响着怀旧。这一发现与陈欢、毕圣、庞隽(2016)在消费情境中的结论一致:低权力感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怀旧品牌。在生活情境中,高权力感个体对威胁与压力的承受能力更强(Keltner,Gruenfeld,& Anderson,2003),更加自信,同时也有着更积极情绪体验(Anderson&Berdahl,2002)。低权力感者则反之,在面对压力事件以及挫折经历时,他们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及焦虑等负性心理 (Duhachek& Iacobucci,2005)。 怀旧是一种正性体验,可以修复和补偿消极情绪(Josephson,Singer,& Salovey,1996),因而较低权力感个体而言,高权力感者具有较少的怀旧体验。研究二采用回忆法操纵被试的权力感,不仅得出与研究一相同的结论,还进一步发现了社会联结所起的中介作用。陈欢等人(2016)发现权力缺失会导致个体体验到较少的生活意义,从而导致其更加怀旧以追寻生命的价值。本文提出权力感与怀旧间的新机制——社会联结,证实低权力感者较少体验到社会联结,为了建构积极的社会关系并增加归属感,低权力感个体较高权力感者会更加怀旧。

根据本次检测的实际情况(上行下行一一对应),结合统计学原理,各路段上、下行和直、弯道的裂缝情况可看作为一一配对的样本,因此可通过假设检验[7]对对应变量进行比较,看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研究三通过角色扮演法操纵个体权力感,并分别启动两种类型的自我建构(独立我/互依我),独立我/互依我分别正向/负向地调节权力感与社会联结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中个体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知觉也会影响到个体认知、情感以及行为(Cheung et al.,2013)。朱春茸(2016)在中国情境下的权力和炫耀性消费关系研究中发现,低权力感个体在依存型自我建构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炫耀性消费,注重与他人联结,以他人为参照,决定自己的行为。在我们的研究中同样证实了这一点,依存型建构的个体注重自己与他人的联系,甚至通过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获得积极的自我评价和幸福感 (Wang et al.,2015)。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融入到重要的团体或关系之中,并维持和谐的状态。因此,当个体面临人际关系障碍或者社会联结较低 (权力缺失导致)时,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由于对和谐、亲密人际关系高度需求,更有可能采用怀旧作为补偿机制满足人际关系需要。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个体强调个人自主和独立,注重自我内在提升,有着较低的人际联结需求(Brion& Anderson,2013),虽然权力缺失带来较低社会联结,但是独立型自我建构个体更倾向自我能力提升获得肯定认可,因此增强了权力感所带来的优越体验,从而降低个体的怀旧倾向。

最后,权力感既可以是稳定的个人特质也可以是临时性的状态变量。我们采用不同权力操纵方法(测量长期权力状态和激发临时的权力感知)以及不同实验方法(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使得研究结论保持了一致,从而为个人权力感与怀旧因果关系提供了充分的实证支持。

2017年11月25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正式对国内外公布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官方平台,该出版传播平台的出版网站是中国知网。为了确保学术成果的首发权与快速传播,任何一篇投稿,一经编辑部录用和审定,无需确定其后在纸质刊物出版的时间和页码,通过电子杂志社审核,即可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也就是俗称的CAJ-N中以网络中英文首发方式面向全世界,目前已经有651种网络首发期刊。

6.2 理论与现实意义

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基于权力的社会距离理论 (Magee& Smith,2013),研究证实了权力感与怀旧的负向关系。这一结果与购买炫耀性产品等 (Rucker& Galinsky,2008)的补偿性消费相似,怀旧也是个体应对权力缺失带来消极影响所采取的补偿性策略(Waytz et al.,2015)。因此,本研究再次验证了怀旧的另一诱因——权力缺失。其次,基于权力的接近-抑制理论(Keltner et al.,2003),低权力感个体在面对社会威胁以及压力时,缺乏有效资源应对,容易产生逃避心理,与他人的社会联结程度较低。为了缓冲权力缺失带来的消极影响,低权力感者会采用怀旧的补偿策略获得开放性认知(Smeesters& Mandel,2010)、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因此,研究探索了权力感与怀旧关系间存在的内在机制——社会联结,丰富并扩展了权力感影响个体认知和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也为怀旧心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本文发现了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阐明了独立我/互依我分别正向/负向调节权力感与社会联结的关系,区分并验证了不同自我建构方式的不同作用。依存型建构和独立型建构是两种不同的自我建构方式,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有不同的作用。朱春茸(2016)研究发现,低权力感个体在依存型自我建构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炫耀性消费,表明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注重与他人联结,以他人为参照从而决定自己的行为。在我们的研究中同样证实了这一点,依存型自我建构个体对他人高度依赖,有着较强的社会联结需求,忽视自我内在提升和自我激励,因而表现出更高的怀旧倾向。

本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权力的缺失会给个体带来人际交往困扰,面对社会威胁或者负性事件,更容易采取逃避心理,产生更多的困惑、焦虑以及恐惧等负面情感。怀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这种负性情感带来的消极作用,从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汲取力量应对危机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二,从组织发展角度来看,权力的差异影响个体绩效及表现,因此企业应丰富和拓展组织内部活动,增进员工与成员及上级之间的交流,增进其归属感。此外,怀旧是权力缺失个体应对威胁的策略之一,并且这种效应有着明显的人群区分:较独立型自我建构的个体来说,依存型自我建构者在权力缺失状态下更易怀旧,因此管理者应定期开展心理培训课程,尤其对于依存型自我建构的组织成员,更应采取主动的方式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压力,降低个体沉缅过去的倾向,进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幸福感。

6.3 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受制于研究条件,本研究也有一定不足。首先,对怀旧的测量相对固定,无法准确得出个体长期怀旧动态,未来可增加纵向研究,加入时间变量进一步分析权力感和怀旧之间的关系。其次,采用学生作为被试,外部效度较低,未来可扩大人群,控制个体情绪、经验、社会称许性等因素干扰,使权力感与怀旧的关系得到更加概化的验证。最后,本研究认为怀旧是个体应对低权力感状态下的补偿策略,而这种补偿作用功效大小有待进一步考证。

未来研究还可以对怀旧不同结果进行细分,现有的研究主要认为怀旧是一种正性的情感体验,但长期作用下,怀旧亦可呈现出病态(Lazarus,2002),未来有必要根据怀旧内容对积极怀旧和消极怀旧进行区分;其次,怀旧按其人群特征可以分为个体怀旧和集体怀旧(Stern,1992),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从不同类型怀旧角度出发,对权力感知和怀旧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本研究主要证实临时权力状态(权力感)对怀旧心理的影响机制,未来可进一步探讨,长期权力状态是否同样适用于“权力-社会联结-怀旧”路径。

目前深基坑开挖研究对围护桩位移变化规律研究较多[6-9],但对内支撑轴力分析较少,且没有明确的规律.所以本文就工程实例来主要研究深基坑内支撑轴力变化进行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7 结论

本文通过三个研究发现:个人权力感对怀旧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联结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权力感和社会联结不仅受到互依我负向调节,还受到独立我正向调节;社会联结中介了权力感与自我建构交互作用对怀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毕圣,庞隽,吕一林.(2016).压力对怀旧偏好的影响机制.营销科学学报,12 (1),38-50.

陈欢,毕圣,庞隽.(2016).权力感知对怀旧偏好的影响机制.心理学报, 48 (12),1589-1599.

段锦云,卢志巍,沈彦晗.(2015).组织中的权力:概念、理论和效应.心理科学进展,23 (6),1070-1078.

路曼曼.(2008).中国背景下消费者怀旧测量及与老品牌信任关系的初步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朱春茸.(2016).权力感和自我建构对大学生炫耀性消费的影响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lam,A.,Rafique,R.,& Anjum,A.(2016).Narcissistic tendencies,forgiveness and empathy as predictors of social connectedness in students from universities of Lahore.Dialogue, 11 (2),136-156.

Anderson,C.,& Berdahl,J.L.(2002).The experience of power: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power on approach and inhibition tendencie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3 (6),1362-1368.

Anderson,C.,John,O.P.,& Keltner,D. (2012).The personal sense of power.Journal of Personality, 80 (2),313-344.

Banai,E.,Mikulincer,M.,& Shaver,P.R.(2005).Selfobject needs in Kohut’s self psychology: Links with attachment,self-cohesion,affect regulation,and adjustment.Psychoanalytic Psychology, 22 (2),224-260.Baron,R.M.,& Kenny,D.A.(1986).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1 (6),1173-1174.

Battista,J.,& Almond,R. (1973).The development of meaning in life.Psychiatry-interpersonal & Biological Processes, 36 (4),409-427.

Brion,S.,& Anderson,C. (2013).The loss of power:How illusions of alliance contribute to power holders’downfall.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21 (1),129-139.

Cacioppo,J.T.,& Hawkley,L.C. (2009).Perceived social isolation and cognition.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3 (10),447-454.

Cheung,W.Y.,Wildschut,T.,Sedikides,C.,Hepper,E.G.,Arndt,J.,& Vingerhoets,A.J.J.M.(2013).Back to the future: Nostalgia increases optimism.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Bulletin, 39 (11),1484-1496.

Cross,S.E.,Bacon,P.L.,& Morris,M.L.(2000).The relational-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and relationships.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8 (4),791-808.

Davis,F. (1979).Yearning for yesterday: A sociology of nostalgia. New York: Free Press.

Duhachek,A.,& Iacobucci,D.(2005).Consumer personalityand coping: Testing rivaltheoriesofprocess.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15 (1),52-63.

Duru,E.(2008).The predictive analysis of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from loneliness,socialsupport,and social connectedness.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 Practice, 8 (3),849-856.

Fiske,S.T. (1993).Controlling other people: The impact of power on stereotyping.American Psychologist, 48 (6),621-628.

Galinsky,A.D.,Magee,J.C.,Gruenfeld,D.H.,Whitson,J.A.,& Liljenquist,K.A. (2008).Power reduces the press of the situation:Implications for creativity,conformity,and dissona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95 (6),1450-1466.

Gaertner,L.,Sedikides,C.,& Graetz,K. (1999).In search of self-definition: Motivational primacy of the individual self,motivational primacy of the collective self,or contextual primac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76 (1),5-18.

Haslam,C.,Jetten,J.,Haslam,S.A.,& Knight,C.(2011).The importance of remembering and deciding together: Enhancing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older adults in care.In J.Jetten,C.Haslam,& S.A.Haslam(Eds.),The social cure: Identity, health,and wellbeing (pp.297-315).London: Psychology Press.

Hawkley,L.C.,Browne,M.W.,& Cacioppo,J.T.(2005).How can I connect with thee? Let me count the ways.Psychological Science, 16 (10),798-804.

Hayes,A.F. (2013).Introduction to mediation,moderation,and conditional process analysis: A regressionbased approach.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51 (3),335-337.

Josephson,Singer,& Salovey.(1996).Mood regulation and memory: Repairing sad moods with happy memories.Cognition & Emotion, 10 (4),437-444.

Keltner,D.,Gruenfeld,D.H.,& Anderson,C.(2003).Power,approach,and inhibition.PsychologicalReview, 110 (2),265-284.

Lammers,J.,Galinsky,A.D.,Gordijn,E.H.,& Otten,S.(2012).Power increases social distance.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3 (3),282-290.

Lee,R.M. (199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onnectedness and anxiety,self-esteem,and social identity.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45 (3),338-345.

Lee,F.,& Tiedens,L.Z. (2001).Is it lonely at the top? The independence and interdependence of power holders.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3 (1),43-91.

Loveland,K.E.,Smeesters,D.,& Mandel,N.(2010).Still preoccupied with 1995:The need to belong and preference for nostalgic products.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7 (3),393-408.

Magee,J.C.,& Smith,P.K.(2013).The social distance theory of power.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7 (2),158-186.

Malaquias,S.,Crespo,C.,& Francisco,R. (2015).How do adolescents benefit from family rituals? Links to social connectedness,depression and anxiety.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 24 (10),3009-3017.

Marius,V.D.,& Wildschut,D. (2015).Nostalgia buffer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low procedural justice on cooperation.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27, 15-29.

Mellor,D.,Stokes,M.,Firth,L.,Hayashi,Y.,& Cummins,R.(2008).Need for belonging,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loneliness,and life satisfaction.Personalit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5 (3),213-218.

Muehling,D.D.,Sprott,D.E.,& Sultan,A.J.(2014).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nostalgic advertising effects: A consideration ofchildhood brand exposure and attachment on consumers’ responses to nostalgiathemed advertisements.Journal of Advertising, 43 (1),73-84.

Narayanan,J.,Tai,K.,& Kinias,Z.(2013).Power motivates interpersonal connection following social exclusion.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22 ,257-265.

Routledge,C.,Wildschut,T.,Sedikides,C.,& Juhl,J.(2013).Nostalgia as a resource for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well-being.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7 (11),808-818.

Rucker,D.D.,& Galinsky,A.D. (2008).Desire to acquire: Powerlessnessand compensatory consumption.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5 (2),257-267.

Satici,S.A.,Uysal,R.,& Deniz,M.E.(2016).Linking social connectedness to loneliness:The mediating role of subjective happiness.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7 ,306-310.

Sedikides,C.,Wildschut,T.,Routledge,C.,& Arndt,J.(2015).Nostalgia counteracts self-discontinuity and restores self-continuity.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5 (1),52-61.

Smeesters,D,Mandel,N.(2010).The need to belong and preference for nostalgia products.Jou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37 (3),128-132.

Stern,B.B. (1992).Historical and personal nostalgia in advertising text: The fin de siècle effect.Journal of Advertising, 21 (4),11-22.

Wang,C.,Wu,B.,Liu,Y.,Wu,X.,& Han,S.(2015).Challenging emotional prejudice by changing self-concept: Priming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 reduces racial in-group bias in neural responses to other’s pain.SocialCognitive & Affective Neuroscience, 10 (9),1195-1201.

Waytz,A.,Chou,E.Y.,Magee,J.C.,& Galinsky,A.D.(2015).Not so lonely at the to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and lonelines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30 ,69-78.

Wildschut,T.,Bruder,M.(2015).Collective nostalgia: A group-level emotion that confers unique benefits on the group.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07 (5),101-112.

Wildschut,T.,Sedikides,C.,Arndt,J.,& Routledge,C.(2006).Nostalgia: Content,triggers,functions.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91 (5),975-993.

Zhou,X.Y.,Sedikides,C.,Wildschut,T.,& Gao,D.G. (2008).Counteracting loneliness: On the restorative function of nostalgia.Psychological Science, 19 (10),1023-1029.

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 sense of power on nostalgia

DUAN Jinyun1,SUN Luying1,TIAN Xiaoming2
(1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2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

Abstract Nostalgia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a longing to return to the past,which is a pervasiv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Based on the approach-avoidance theory of power,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sense of power and nostalgia.Additionally,we explored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nostalgia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nostalgia.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1)Power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nostalgia.Compared with the low sense of power individual,high power sense of the individual had a lower nostalgia proneness; (2)Social connectedness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and nostalgia;(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wer and social connectedness was not only negatively moderated by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but also positively moderated by independent selfconstrual;(4)The indirect relationship(Power-Social connectedness-Nostalgia)was negatively moderated by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 and positively moderated by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Using different power manipulation methods(measurement of long-term power status and stimulation of temporary power perception) as well as different experiment designs(intra group design and inter group design),our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consistently confirmed.

Key words power; social connectedness; nostalgia; self-construal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2180)

通讯作者: 田晓明,男,教授,博士。 Email:tianxm@usts.edu.cn

标签:;  ;  ;  ;  ;  ;  

个人权力感对怀旧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