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评价论文_王群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人民医院 644200

摘要:目的:分析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患儿恶心呕吐发生几率。结果: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为(41.76±14.51)min,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为(19.25±6.76)min;同时,对照组患儿呕心呕吐发生率为12.5%(5/40),观察组患儿呕心呕吐发生率为2.5%(1/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疗效较为突出,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降低患儿麻醉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几率,建议在小儿麻醉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氯胺酮;丙泊酚;小儿麻醉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se ketamine combined propofol effect in pediatric anesthesia.Methods: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implementati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the research object,the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n=40).Control group using ketamine anesthesia,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propofol combined with ketamine anesthesia,compar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to revive the anesthesia of the time,and nausea and vomiting in children with risk.Results:The control group with anesthesia waking time was(41.76±14.51)min,observation group with anesthesia waking time(19.25±6.76)min;At the same time,the control group with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was 12.5%(5/40),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was 2.5%(1/40),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Ketamin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propofol in pediatric anesthesia is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anesthesia of children wake up of time,reduce the risk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children anesthesia,Suggestions are widely used in pediatric anesthesia.

【Key words】Ketamine;Propofol;Pediatric anesthesia

由于小儿患者的解剖、生理特殊性,所以在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中,不能采用成人的麻醉方式和麻醉剂量,需要制定适用于小儿的麻醉方式。氯胺酮是小儿麻醉中常用的药物,具有镇痛效果较好的特点,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丙泊酚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的速效短效静脉全麻类药物,能够反复间断或者连续性的给药,可控性较强,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具有麻醉见效时间较快、苏醒快速且完善的特点。为了深入研究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效果,文章将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研究对象,对比不同的麻醉选择方式下小儿患者的麻醉效果,现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3例,女17例,患儿年龄在2岁到12岁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5±0.12)岁。观察组患儿中,男22例,女18例,患儿年龄在3岁到12岁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61±0.14)岁。两组患儿各项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 方法

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3mg/kg,对照组采用氯胺酮盐酸氯胺酮(国药准字H14021800,山西金源通制药有限公司)进行麻醉,5~10mg/kg麻醉,患儿入睡后面罩吸氧,流量在2L/min,开放外周静脉,间断给予氯胺酮1~2mg/kg,维持麻醉,连接多参数监护仪[1]。观察组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联合麻醉,术前氯胺酮5~10mg/kg麻醉,入睡后面罩吸氧,流量2L/min,同时开放外周静脉,微量泵静脉注射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73642,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3~9mg/(kg·h),手术中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追加0.5~1.0mg/kg。两组患儿均手术结束前10min减少麻醉药物,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给药[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患儿恶心呕吐发生几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为(41.76±14.51)min,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为(19.25±6.76)min(详见表1)。同时,对照组患儿呕心呕吐发生率为12.5%(5/40),观察组患儿呕心呕吐发生率为2.5%(1/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儿童的解剖结构、生理结构与成人相差较多,所以在手术麻醉的过程中,不能采用成人的麻醉方式,需要基于小儿患者的实际身体条件采用恰当的麻醉方式,降低手术麻醉对患儿身体的影响。静脉麻醉方式是小儿手术麻醉的常用方式,而选择有效且苏醒时间较快的麻醉药物,一直以来都是小儿麻醉中所关注的重要问题[5]。

当前小儿外科手术主要有急性阑尾炎、腹股沟斜疝、四肢骨折等等,传统的手术麻醉过程中多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的方式,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镇痛效果的静脉全麻药物,能够选择性抑制后丘脑内侧核,阻滞脊髓网状结构束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氯胺酮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的特点,对患儿呼吸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能够产生抗胆碱症状的效果,患儿主要表现为麻醉后谵妄、拟交感作用和支气管扩张,且能被抗胆碱脂酶药逆转。但是在实际的麻醉应用过程中发现,单独使用氯胺酮能够产生躁动、恶性以及术后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对患儿术后的康复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同时,如果手术中麻醉药剂量相对较多,还有可能会引发喉痉挛等严重反应,威胁患儿术后的生命安全,为患儿家属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丙泊酚是一种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时间较为迅速,且功能恢复完善的麻醉药物。丙泊酚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丙泊酚作为一种新型的静脉全麻药物,在临床中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等,患者麻醉后无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等不良反应。在儿童进行有创或带有疼痛的诊疗操作时,往往需要较大剂量丙泊酚以达到镇静目的。相关临床实践研究中发现,患血压病儿童行腰椎穿刺需要镇静时,单独使用丙泊酚及丙泊酚联合芬太尼使用所需的丙泊酚平均剂量分别为5.05mg·kg-1(2.4~10.2mg·kg-1)和3mg·kg-1。虽然丙泊酚能够产生麻醉效果较为快速、定量易于控制的效果,但是在单独应用丙泊酚进行小儿手术中麻醉的过程中,仍然会对小儿患者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放射学研究也证实了随着小儿患者麻醉程度的增加,丙泊酚易于引发小儿呼吸道狭窄的问题。

大脑可能会引起患者的精神状态的改变,同时也会导致苏醒延迟及术后恶心、呕吐,这与其参与兴奋性递质谷氨酸 NMDA受体的阻滞过程有关。氯胺酮能够显著解除呼吸道痉挛,而丙泊酚的麻醉诱导时间较快、可控性较强,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氯胺酮与丙泊酚的联合应用,能够发挥两种药物的双重应用价值,有助于降低患儿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缩小氯胺酮对患儿心血管系统和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在发挥临床麻醉效果的同时,保证整个麻醉活动的顺利开展,缩短患儿的术后苏醒时间,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相关研究中指出,小儿麻醉手术中丙泊酚联合低剂量的氯胺酮,能够降低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抑制催吐中枢、迷走神经核及其他未知呕吐中枢。两种药物的结合应用下,患儿的麻醉效果较好,术后苏醒时间较快,康复效果比较理想。

在本次临床麻醉对比分析中,对照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为(41.76±14.51)min,观察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为(19.25±6.76)min。根据实践对比能够看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的方式,患儿苏醒时间更快,这对于患儿术后的快速康复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照组患儿呕心呕吐发生率为12.5%(5/40),观察组患儿呕心呕吐发生率为2.5%(1/4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联合麻醉用药方式下,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也能够显著降低,能够真正凸显手术治疗的价值,促进患儿各类疾病症状的快速缓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麻醉方式。

综上所述,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疗效较为突出,能够发挥两种药物的双重应用价值,降低患儿手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缩小氯胺酮对患儿心血管系统和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在发挥临床麻醉效果的同时,保证整个麻醉活动的顺利开展,建议在小儿麻醉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程俭,杜志斌,黄进强,等.氯胺酮、瑞芬太尼顺序联合丙泊酚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05(26):981-983.

[2]王海青,沈莉,谭英.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与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0(22):90-92.

[3]闵新康,邓小强,张雷,胡健.芬太尼或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喉罩麻醉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医药,2013,09(17):1562-1564.

[4]梁秀泉.丙泊酚合用氯胺酮在小儿腹部以下手术麻醉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06(14):70-72.

[5]周涛.氯胺酮联合丙泊酚或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4,03(30):32+34.

论文作者:王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评价论文_王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