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陈月华

衡山县人民医院 421300

【摘 要】目的:探析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所在科室5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硫普罗宁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实验样本确定为27例,常规治疗组开展常规治疗,硫普罗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硫普罗宁注射液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对于常规治疗组,硫普罗宁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x2检验,P<0.05);相对于常规治疗组,硫普罗宁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x2检验,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改善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硫普罗宁注射液;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临床疗效

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在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肺结核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遭到一定的损害,乙肝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药物性肝炎的几率高达35%~50%,患者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急性 肝衰竭甚至死亡,停用抗结核药物会增强患者的结核杆菌的耐药性[1]。本次研究就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观察如下:

1研究对象与治疗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抓阄的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所在科室5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硫普罗宁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研究对象是27例。

常规治疗组,男13例,女14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9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56.2±8.2)岁;病程范围1~6年个月,平均(3.2±0.2)个月。

硫普罗宁组,男12例,女15例,患者的最大年龄是68岁,最小年龄是50岁,平均(58.3±9.5)岁;病程范围1~8个月,平均(3.9±0.4)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具有严重过敏的患者;排除肾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排除急性重症铅、汞中毒者禁用的患者;排除具有既往使用时发生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或者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本组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和病程可比,差异不显著,可为之后的观察指标的对照研究做好铺垫,(x2检验,P>0.05),展开充分的对比。同时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排除其他的干扰因素。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组开展常规治疗,对患者采用HRZE方案,其中H为异烟肼,R为利福平,Z为吡嗪酰胺,E为胺丁醇,患者的强化期为2个月,维持期为4个月。同时给予患者齐墩果酸片(生产厂家:山西亨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1206),口服:每次40mg[2]。硫普罗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硫普罗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硫普罗宁(生产厂家:黑龙江瑞格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厂家:120903):静脉滴注,每次0.2g,每天1次。两组连用6个月[3]。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

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以及病原学检查均恢复正常明显有效:患者的疾病症状。全部消失;基本好转:患者的疾病症状基本消失;完全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未见消失。

②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空洞闭合,病灶吸收以及痰菌转阴等。

③不良反应发生率

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胀、肝区不适、厌油以及恶心等典型症状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开展有效的统计,并且做出系统的分析,其中包括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平均数n,%表示,x2进行检验,两组间的数据差异明显,即(x2检验,P<0.05)。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见表1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常规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6例(腹胀2例,肝区不适2例,厌油以及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2.22%;硫普罗宁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例(腹胀1例,肝区不适0例,厌油以及恶心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是3.7%。与常规治疗组相比,P<0.05。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自由基不断的增多,使患者的自由基被破坏,引发功能和抗原特异性的改,使得病毒和抗原复合物障碍逐渐的消除,使得肝细胞发生炎性坏死,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4]。

本次研究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硫普罗宁钠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07%)显著低于硫普罗宁组的(96.29%)。硫普罗宁钠的化学结构为N-(2-硫基丙酰基)-甘氨酸钠,和患者的谷胱甘肽具有类似的结构,是抗氧化剂,可通过抑制过氧化物的产生,使得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从而降低患者肝细胞线粒体中 ATP 酶活性,改善患者细胞中的ATP含量,同时,可积极的参与嘌呤类核甘酸的合成,维持人体内细胞的正常代谢,保护患者肝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完整性,进一步的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帮助患者的肝细胞开展合成、解毒以及灭活激素等,促进患者的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不断吸收[5]。

结合上述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改善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桂秀海,史媛媛.硫普罗宁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84例[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4,5(1):61-62.

[2] 蒋厚勋.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5,35(7):1546-1548.

[3] 王飞,康定理,胡秀琼,等.硫普罗宁联合拉米夫定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2016,27(29):4112-4114.

[4] 翟兴菊.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随机对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1):1459-1460.

[5] 于新喜,王智亮.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5):106-107.

论文作者:陈月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  ;  ;  ;  ;  ;  ;  ;  

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陈月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