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三感”为乡村振兴锻造一支生力军论文

增强“三感”为乡村振兴锻造一支生力军

文/周宇

资阳市是劳务输出大市,常年外出务工110余万人。资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增强农民工认同感、责任感、幸福感,定向回引优秀农民工,着力培养一批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资阳市举办关爱农民工文艺演出 供图/资阳组

着力增强认同感,引导农民工与家乡发展同心同向。 乡音难改、故土难离。与家乡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是农民工认同家乡、留恋家乡最重要的情感纽带。党建工作要把增强认同感作为回引农民工的突破口,绘出农民工与家乡发展的同心圆。关爱暖心,强化情感认同。资阳市委召开全市农民工座谈会,主要领导与农民工代表亲切交谈、共叙乡情;部署“关爱农民工”行动,全覆盖走访慰问农民工及农民工家庭,解决农民工困难问题4500余个;开通农民工证照办理“绿色通道”,协调开设专车,迎接3万余名农民工回家过年,将关心关爱落细、落小、落实,增强与农民工之间的情感互通、互动、互联。作风增信,强化工作认同。立足于为农民工办实事、解难题,机构改革中所有县(区)均成立农民工服务中心,依托“互联网+”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为返乡农民工提供“线上+线下”全天候服务,各级党组织同步开展送岗位、专题培训等活动……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的务实举措,让返乡农民工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浓厚的服务热情和务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农民工对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的认同度。蓝图聚力,强化目标认同。广泛宣传资阳市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美好愿景,组织农民工实地感受中国牙谷、临空经济区等重点领域建设发展的蓬勃势头。利用春节、中秋节等农民工集中返乡之机,向农民工展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成果,让其亲眼见证农村蝶变。详细介绍资阳市未来发展规划,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和未来可期的发展蓝图,增强农民工对家乡建设发展的良好预期,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强烈愿望。2019年一季度,资阳市在外务工人员已回流近6000人。

着力增强责任感,引导农民工与家乡发展共荣共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要激发农村“精英”群体的责任感使命感,让他们在农村建设发展中唱响主角、当好主人。政治引领,把责任担起来。各级党组织通过集中座谈、走访慰问、过组织生活等形式,加强对党员农民工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进一步增强推动家乡发展的主人翁意识。建立农民工党员、优秀农民工、农民工后备力量“三本台账”,实行“3+1”模式精准对接、精准培养,现已有1500余人成为后备力量,800余人担任村“两委”干部,涌现出王光辉、蒋志德、黄贵琼等一批典型“带头人”,优秀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的骨干中坚。政策搭台,把事业干起来。严格执行《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2016年以来,发放创业贷款3390万元,为2500余名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为40个重点创业项目提供“私人订制”服务。2018年以来,新增农民工创业者5000余人、创办企业5400余个,寂静的农村大地正逐步蜕变为希望的田野。筑巢引凤,把活力释放出来。各级党组织从优化服务环境抓起,把返乡创业农民工聚到产业链上,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热潮。资阳市首家创新创业园区“云创智谷”党支部广泛开展党团共建活动,为42家入驻企业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乐至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党支部,开展特产网购方案讨论会、村民电商培训等,孵化回乡农民工个人网商100余家,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这些由返乡农民工领办的“年轻企业”充分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持久活力。

着力增强幸福感,引导农民工与家乡发展相生相长。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优秀返乡农民工在服务资阳市农村发展的奋斗历程中,实现个人成长与乡村振兴“双赢”目标,进一步坚定了扎根家乡的信念信心。在经济收益上收获幸福。回引优秀农民工返乡干事创业,保障经济收益是最直接的因素。一方面,通过无息贷款、税收减免、产业补助、土地供给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最大限度让返乡创业农民工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着手从优秀党员农民工中定向选聘一批村党组织书记,按不低于乡镇事业干部待遇的标准保障基本报酬,确保农民工返乡后在经济收益上不“吃亏”。在组织认可上收获幸福。大力推荐优秀返乡农民工参加劳模、优秀共产党员、创业能手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注重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突出的农民工中推荐产生“两代表一委员”,以此激励返乡农民工扎根基层。同时,加大对返乡优秀农民工的培养,择优充实村“两委”班子,定向选聘村党组织书记,让佼佼者既有创业的空间,又有干事的舞台。在群众口碑中收获幸福。对于农民工来说,人生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财富地位上,更体现在老百姓的口碑中。父老乡亲口口相传的肯定和赞许,是返乡农民工获得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安岳县土旺家庭农场场长黄晓燕返乡创办尤特薯品开发有限公司,带动村民发展红薯7000亩,仅此一项户均增收500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薯女”,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5名村干部中,有4名是返乡农民工,他们依托村党组织成立公司和专合社,带动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远超全市平均水平,获得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作者系中共资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编/陈贤凤)

标签:;  ;  ;  ;  ;  ;  ;  ;  

增强“三感”为乡村振兴锻造一支生力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