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解决基层动物卫生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论文_林震

论如何解决基层动物卫生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论文_林震

身份证号码:44142619860407XXXX

摘要:动物检疫工作是保证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工作。动物检疫是防疫的重要前线,关系着动物的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动物产品的安全生产和销售。但基层的动物检疫工作却存在漏检、虚假检疫等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基层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与此对应的解决方案及建议,规范基层动物检疫工作。

关键词: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检疫;重要性

引言

国家根据肉类食品的安全问题设立了专门的动物检验部门对动物产品安全进行监督,并负责检验检疫工作,旨在遏制市场上流通质量不达标的肉类食品的不良现象。目前,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对肉类食品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他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难度也随之提升,需要监督人员对检验检疫关加以严格控制,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一、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检验检疫关的重要性分析

1.1 保证食品安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作为动物检验部门工作人员,他们需要将重心放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上,致力于把控检验检疫关,以此控制食品安全问题,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保障。具体而言,检验检疫工作主要是将动物寄生虫以及传染病的来源切断,以此保证动物食品的安全性,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而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与影响。

1.2 促进养殖业发展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开展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对检验检疫工作的强力把控,可以将动物检验部门的职能充分体现出来,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提高人们对动物食品的信任度,如此一来肉类产品的销量才能够得到提升,促使养殖业从中收益,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3 有利于卫生机构的完善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肉类产品市场质量的影响,只有对检验检疫工作加以严格把控,提高动物卫生管理水平,促使监督机构职能得到发挥,才能够激发群众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参与性,从而使机构良好的社会形象得以塑造,最终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二、动物卫生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手续不完善

某省公路上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辆来来往往,针对此某省设有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但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执法人员有执法证,却不具备上路拦截检查车辆的权力,同时运输动物及其产品的车辆逃避执法人员的检查、冲卡现象也时有发生,不利于动物卫生检疫工作的开展,同时也给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暴发埋下了祸根。

2.2 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混乱

产地检疫的含义是动物及其产品在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之前必须由动物检疫员进行检疫,开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方可出售或调运离开产地。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商贩为图方便,常常投机取巧,将动物及其产品装车后,从甲地运往乙地后找乙地的动物检疫员开具产地检疫证明,这些检疫员大多数是村级检疫员,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常常容易受人蛊惑,只要有人上门,也不管是不是本地的、是否合格都一概开具产地检疫证明,这样做产地检疫的意义就不存在了,给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流行留下了隐患。

2.3 基层队伍建设不完善,检疫员素质低

我国乡镇级检疫员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的检疫专业培训,对传染病的认识不够,法律法规意识薄弱,不论是专业素质还是思想水平都比较落后,这种现象在河南省的乡镇地区表现的尤为严重。同时我国的乡镇检疫站存在兽医人员不足的现象,技术设备和手段也比较落后,缺乏防治、检疫动物疾病的人力和技术保障,很难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动物防检经费不足

某部分地区经济较落后,财政困难,除保证检疫人员的工资和一些必要的防疫外,防疫检查经费难以落实,导致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技术设备十分落后,调查取证的手段没有经费的支持也难以提高,工作条件较差,缺乏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特别是基层的防检员工资较低,生活条件也比较差,缺乏必要的检疫设备。这就给执法过程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检验检疫关把控的具体措施

3.1 积极开展宣传工作,激发群众参与

在现代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动物卫生监督部门也可以凭借此开展宣传工作,例如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意义与作用传递给群众,帮助人民群众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促使他们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得到调动,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部门应该针对人民群众的参与机制进行完善,并做出科学规划,促使维权意识深入人心,一旦发现动物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应该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以此实现对动物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控制。

3.2 完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决定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成效。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围绕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建设与完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调研力度,充分认识当前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存在的缺陷,并结合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动物卫生监督人员队伍建设,促使检验检疫工作监督人员的理念得到转变,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从人力资源层面上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具体而言,应该根据监督人员的工作情况,制定严格的操作标准,借助多方力量,强化监督力度,保证其执法行为的公正性与合理性。此外,在开展监督工作时,还要注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发生纠纷,那么应该根据法律规定与规范标准,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工作,并在整个执法过程中做好记录,以此提高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3.3 强化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有多个部门的参与与配合,为了保证检验检疫工作成效,就必须注重相关部门的协同性。具体而言,参与动物卫生监管工作的部门应该加强交流与沟通,围绕执法机制建设进行研究,制定有效的执法程序。例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应该与地区的公安机关进行合作,对联合执法体系进行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有效打击。再比如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还需要和公路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安全专门的公路检测站点,做好动物产品抽查检验工作。

3.4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检疫员的素质

产地检疫的动物检疫员是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根据动物检疫工作的需要在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其他畜牧兽医单位聘用的专业兽医人员,他们的任务是代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执行检疫任务。这些动物检疫员,特别是产地检疫员由于是从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其他畜牧兽医单位聘用的,普遍存在着文化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偏低、对传染病的认识不够、法律法规意识较弱 的特点。因此,这些动物检疫员在动物检疫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偏差,加大了动物卫生检疫工作开展的难度。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动物检疫监督机构就得加强基层动物检疫员队伍的建设,给动物检疫员定期开展技术技能、职业道德以及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检疫员的专业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5 加大财政投入

动物检疫工作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支持以及良好的检疫环境,这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需要加强对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视,加大财政投入,为动物检疫员提供技术设备和良好的检疫环境,积极开展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建设,使动物检疫监督机构真正的发挥其职能,有效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促进我国畜牧业生产快速健康的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吃上真正的“放心肉”,提高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动物检疫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将会逐渐的暴露出来,这就需要国家及地方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本文结合某省的当地情况,就动物检疫工作中存在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手续不完善、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混乱、检疫员素质较低、动物防检经费不足问题一一进行分析,并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解决我国动物检疫工作中的难题有所帮助,提高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确保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蔡耿民,吴隆德,吴毓南,李灿斌.用法律保障和规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的外部协作[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4.

[2]李馥杉.浅谈动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

[3]彭懂平.浅谈如何做好动物卫生检疫工作[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

论文作者:林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论如何解决基层动物卫生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论文_林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