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形态的转变,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触程度不断提高,在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趋白热化,不少管理模式较为粗放的汽车制造企业普遍面临运营成本过高、企业效益提升幅度有限等发展问题,其根源在于部分企业没有做到对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针对于此,本文则从设备管理角度着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流程再造措施。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流程;再造分析;措施
一、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与主要流程问题
目前来看,部分汽车制造企业所构建的设备管理组织结构为直线—职能复合型结构,管理人员主要分为行政型管理人员与技术型管理人员。直线管理人员(行政型)主要工作职责为行使管理指挥权与调度权,职能管理人员(技术型)则主要负责开展各类汽车制造设备的维修保养、故障排查等具体管理工作。在企业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直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与其他部门开展协同管理与沟通工作,而职能管理部门则需要向直线管理部门提供指导建议、上报设备维修保养等工作情况。
1.管理组织结构较为僵化臃肿
在这一现行管理组织结构中,主要存在信息传达效率低下(所制定各项设备管理指令与设备故障信息的传达速度较慢)、机构职能重复两方面问题。
其中,信息传达效率低下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机械设备异常运行等问题时,生产人员需要向主管部门提交问题、主管部门与直线管理部门进行协同沟通,再组织职能人员开展具体的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而由于信息需要多层次传达,不但有一定可能出现信息传达偏差问题,还使得设备维修保养等具体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率较为低下,大量时间成本被额外消耗。从职能管理人员角度来讲,在开展设备故障维修工作时,首先需要对设备具体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如若问题过于复杂时,再向技术人员查询设备具体使用情况(是否过保、设备以往故障维修记录),组织开展具体设备维修工作。而在设备需要大修抑或是委外维修时,都需要将申请报告进行层层提交、审批。
而机构职能重复问题主要指,企业现行设备管理流程与组织结构中,虽然在大体上构建起复合型组织结构,明确直线与职能部门的自身定位,但却没有对不同部门与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范围加以明确界定,时常出现管理盲区、交叉管理等问题。从人力成本角度来看,部分企业制造企业由于所制定设备管理流程缺乏合理性,因此导致所配置各项设备管理部门普遍存在团队臃肿与冗员问题。
2.设备管理资源实际利用率过低
在当前我国多数汽车制造企业运营过程中,由于所构建直线管理部门(设备动力部门)并不负责具体设备管理工作,而是向职能部门提供指导建议、行使管理指挥权。而具体设备管理工作主要由各分厂、生产车间以及所配置职能管理团队共同开展。受到这一管理流程与组织结构限制,企业往往会在各分厂规划独立运行的备件与设备维修库,且各类设备备用零部件存量较大(实际使用量与存量不符),加大了汽车制造企业的财政负担,并造成一定程度的设备管理资源闲置、浪费。
3.设备管理计划方针可行性缺乏保障
由于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的直线管理部门并不负责开展具体设备维修保养等基础性业务,而是将这类工作职权进行下放,自身仅开展理论指导与决策制定工作。因此部分直线管理部门与人员普遍对下属各分厂、车间以及职能管理部门的实际运行情况缺乏深入了解,所制定设备管理计划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缺乏必要保障。
4.产生信息孤岛
由于企业制造企业各分厂与下属设备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独立性较强、相互之间缺乏开展协同管理与信息共享工作,从而产生信息孤岛问题。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各职能部门在设备维修保养等工作开展过程中,所积累管理经验、设备维护经验与技术应用经验的交流系数较低,并不能做到对企业制造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及效率的持续优化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流程再造措施
流程改造主要指,将现行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业务流程作为具体改造对象,并基于各项新型管理理念、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对设备管理职能的高度集成、设备管理流程的转化。最终将原本企业所构建职能复合型设备管理流程所打破,并以过程型设备管理组织结构为替代。
而对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流程的再造重组,需要优先对设备管理组织结构与管理从属关系进行优化调整,才能实现对以上各项问题的有效根除,而新型管理组织结构如下:将设备管理组织结构调整为三层管理结构,不同层次结构之间为直接从属关系。其中顶层结构为企业管理决策层,负责对整体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理论指导方针。中层结构为管理层结构,由设备动力部门构成(以及不具备管理指挥权的平行部门—采购中心),主要负责指导、管理下属各项部门的运行发展,以及组织开展各项具体设备管理工作。底层结构由设备监控中心、工具备件仓库、维修保养中心、信息决策处理中心等部门构成,不同部门的具体管理职责范围、工作任务与从属关系较为明确,且相互部门之间时常需要协同开展各项设备管理工作。
其中,设备监控中心主要负责对管理范围内所配置各类汽车制造机械设备的实时运行情况(参数信息)加以监控,并在监测到设备异常运行时及时发送预警信号。工具备件仓库则根据设备动力管理部门所下达各项具体指令,向平行设备管理部门供应机械设备的备用零部件以及维修工具。保养中心则根据各类机械设备实际运行情况与所下达管理指令,组织维修人员开展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三、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流程再造必要性
1.职能层面
在原有企业设备管理流程中,设备管理工作主要以下属各分厂与车间的附属业务形态存在,不但存在设备管理职能不统一、管理流程繁琐等问题,还加大了企业各分厂与车间的实际工作量。而对企业设备管理流程的再造,则实现了对设备管理职能的高度集成化、统一化,最大程度利用各项管理资源,节省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并在同时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2.设备管理层面
在传统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设备管理工作开展模式较为被动,往往在各类机械设备出现运行故障问题后,再组织开展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并没有做到对各类设备异常运行问题加以提前预防。而在新型设备管理流程与模式下,基于各类机械设备的生命周期组织开展全过程管理工作,将管理模式切换至主动管理状态,大幅提高管理水平及效率。例如在各类机械设备出现异常运行征兆时,及时发送预警信号、组织开展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3.管理成本层次
在新型设备管理流程下,汽车制造企业仅需构建、规划统一的工具备件仓库即可,无需在各分厂中构建大量工具备件仓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库存积压量的减少,并有效改善企业财务问题。此外,在人力成本上,通过对各部门与管理人员具体职责范围的明确界定,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冗员问题,降低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开展成本。
4.管理流程层面
企业设备管理流程核心增值活动呈现出集成化发展趋势,并对绝大多数非增值业务活动进行有效清除,最大程度提高对企业各项设备管理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为解决当前我国多数汽车制造企业发在发展过程所面临的设备管理效率低下问题,并以此为途径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总体管理水平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结合企业设备管理现状,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对企业设备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满足企业与管理体系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波.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流程再造[J].东方企业文化,2014(15):208.
[2]张捷,刘懿.汽车企业企业设备管理优化研究[J].现代商业,2018(11):103-104.
论文作者:董云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设备管理论文; 设备论文; 制造企业论文; 企业论文; 流程论文; 汽车论文; 管理部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