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思维方式视域下校园文化的构建论文_夏妍

论生态思维方式视域下校园文化的构建论文_夏妍

齐齐哈尔理工职业学院

摘要: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教育要符合“生态”理念。这就要求的我们的校园建设要侧重于“生态模式”,全方位体现“生态办学、生态教育、生态意识、生态内涵”的校园内涵。这也是高校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发展内涵的有效途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打造绿化、美化、净化、环保、人性化校园的概念,提升校园的文化韵味,建设校园生态体系,在校园管理制度中要突出生态意识,提升生态文化校园建设水平。

关键词:高校;生态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途径

地球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厄尔米诺现象”、“工业污染”正在摧毁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各个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意识到 “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俗话说“国家发展、教育先行”,因此要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普及生态知识,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因此社会各界也十分支持生态校园的建设工作,很多企业和公益机构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使“生态校园”的建设变得更加社会化、公益化。“生态校园”的建成可以促进在校大学生提升环保意识,培养环保思维,也能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发展途径。

一、生态校园文化的内涵

生态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提倡“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强调人的自然属性,而不是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打造的是“可持续发展”思维。要将“生态校园”的概念融入高校的教育体系中,无论是课堂之上还是生活之中,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意义,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提升道德修养。并且通过校园生态文化的熏陶,使学生们的心态更加积极、向上、健康,使学生们有意识的融入校园文化之中,成为爱护自然环境的先锋。

二、生态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

(一)“三化”是构建生态校园文化的前提

所谓“三化”,指的是校园的绿化、净化、美化,可以说是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也是指导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思想,是提倡“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社会”的集中体现。通过“三化”建设使高校校园能够变得更加具有人文气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起到及其积极的意义。

实际研究发现,自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使学生能更加平静的心无杂念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并且优美的环境还能够触发学生豁达的心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因此高校的后勤部门应该具备专业的园林景观知识,使校园内的建筑能够融入周围的自然环境当中,并且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景观和风俗习惯打造地方特色浓郁的校园环境,使在校师生能够拥有清新、别致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二)“人本管理”是构筑生态校园的要求

高校是在校师生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在校师生即是实现校园功能的主体,也是享受校园环境的主要人群,因此,在“生态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在校师生担负着“共建美好校园”的重要使命,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们的聪明才智,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建设工作献计献策,真正的将校园建设成为师生心中传播知识的“神圣殿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担负着人类知识传承延续的重任,教师的工作应该是神圣的、高尚的。但是现今的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非常大,不仅担负着教学任务,还担负着科研任务以及学校其他工作,使高校教师变得焦躁不安、忧虑、患得患失。再加之社会物质文化的侵蚀,使得高校教师的心态变得更加纷乱与不平静,难以安心静气的沉入到教学工作中。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同应的措施,总的来看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推行“人本管理”,充分尊重高校教师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与得到尊重的需求。沈阳大学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沈阳大学在教师工作安排上充分尊重教师的主观意见,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安排教学工作,使教师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在校内外搭建多个学术交流平台,为教师们提供发展与交流的途径,为教师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管理上采取透明、公开的管理模式,推行竞争上岗机制,坚决贯彻“有能者居之、有德者居之”的人事选拔原则。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更是不遗余力,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深造的条件,设立青年教师实践锻炼岗位,使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沈阳大学还完善了教师激励机制,对那些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做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丰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以上的这些做法无不体现出学校对教师“平等、尊重、合作、发展”的人文关怀。

(三)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是打造生态校园的有效途径

高校校园作为供教师与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场所,是教师与学生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为了避免单调和乏味,应该尽可能的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提升学习与工作情趣,校方应积极努力的探索“快乐学习、快乐工作”的方法,寓教于乐,体现出高校的良好精神文化风貌。

(四)个性化是构筑生态校园的目标

每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文化,这些特有的文化底蕴与传承才是一个高校的灵魂,它能将没有意识的校园环境变得空灵深邃,每一个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每一处内涵丰富的建筑物都是这所高校的魅力所在,处处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吸引着大批学子前来践行他们的追求与梦想。独特的办学思想与学术氛围往往能够造就超越时代步伐的优秀人才,因此,随着教育现代化的进行,随着教育多元化的发展,保持和发扬每所高校的校风校魂变得更加的重要,办学不能标准化、公式化,要想造就具有鲜明思想的人才就必须建设有灵魂的学校。

三、有效加强生态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建设生态校园文化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高度来考虑,以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为出发点,正确构筑校园建设框架,使生态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体现出民族精神,体现出尊重人类发展和尊重科学的价值观念。为人才培养提供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体现“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充分挖掘高校的文化底蕴,贯彻办学理念,使人才的培养能够彰显出高校的校风与校魂。

结束语

高校应致力于培育生态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办学作用,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校园文化建设,使生态校园文化建设更加多元化、人性化,使生态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加贴近社会实际,使人才的培养能够与现实接轨,真正实现“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办学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思明.环境价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6

[2]胡先进.生态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3

[3]陶理.生态文明视野中的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途径探讨,高校后勤研究,2014.6

论文作者:夏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  ;  ;  ;  ;  ;  ;  ;  

论生态思维方式视域下校园文化的构建论文_夏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