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研究_经济论文

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市论文,经济社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发展观是回答发展目的、发展模式、发展手段的世界观。历史上有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前者认为经济增长是发展的目的,后者认为经济发展只是手段,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才是终极目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对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最新概括和总结,是对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2003年胡锦涛视察深圳时要求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同年7月温家宝视察深圳时要求深圳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探索新路子。如何全面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深圳如何实现协调发展,首先必须测量和研究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找出影响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协调发展的对策。

2.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是深圳增创新优势的需要。25年来,深圳创造了GDP年均增长28%、经济总量列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财政收入列第3位、出口连续12年列第1位、人均GDP列第1位的经济发展奇迹,实现了经济率先发展的优势。经济是实力,社会全面进步是魅力,国际化城市应当是协调发展的城市,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深圳必须及时把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为社会全面进步的优势,从增创经济发展优势升华为增创协调发展的新优势,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有效益、有质量的发展。尽管深圳的社会发展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经济发展相比还是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社会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社会领域改革滞后于经济领域改革,社会领域对外开放滞后于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社会领域投入滞后于经济领域投入,社会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于经济管理队伍建设,因此,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是增创深圳发展新优势的客观需要。

3.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需要。过去,由于只有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没有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政绩评价时惟GDP,“政绩不政绩主要看经济,政绩不政绩主要看统计,政绩不政绩主要看任期”。由于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犯罪、环境污染、两极分化、诚信危机、腐败等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现了温家宝总理指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这种非协调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制定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对于杜绝GDP崇拜和各级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都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这就要求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从主要抓经济建设向主要抓社会发展转变。研究和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评价和监督政府行为,改变重经济规模轻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重城市建设轻环境保护、重形象工程轻人民生活质量的倾向都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5.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经济发展不等于生活质量,要把经济发展转化为生活质量必须借助一个中介或转换器,这个中介或转换器就是社会发展,只有通过它才能把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中今中外有许多由于没有把经济发展及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导致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鲜活例子。社会分配机制不完善,社会救济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不能全社会,贫富分化,失业率上升,犯罪率上升,这些都是导致社会动荡的诱因。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与社会稳定度成正比,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越高,社会越稳定,反之,社会越不稳定。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是研究社会稳定。

二、测量深圳市社会发展指数

1.深圳市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甄选原则

①前瞻性原则。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统计指标,而是一种导向性指标,它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市民的行动指南。因此,它必须站得高看得远,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最新理论成果。

②科学性原则。社会发展评价指标是监测社会运行、实施社会管理、研究社会问题、预测社会发展趋势的工具指标,是社会发展评价的标尺。因此,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指标选择、权重设计、数据收集、逆指标处理、指数计算等方面都必须科学。

③以人为本原则。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民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此,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将始终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民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来设计。

④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发展评价指标应当充分体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体现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生态伦理精神。

⑤可操作性原则。建立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应用,不但没计人员能操作,政府职能部门也能操作。因此,社会评价指标在数据获取、统计、分析上应当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⑥可比性原则。指标既要便于纵向比较又要便于横向比较,指标概念要科学,内涵要严格,外延要清晰,口径要统一,有得于国内外比较。

⑦代表性原则。运用系统优化和简明扼要的原理,所选指标应该是代表性和综合性极强的核心指标,指标少但信度高、效度好。

2.深圳市社会发展评价指标的产生过程

①经验预选。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阅读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深圳实际情况,筛选出一套与研究目标基本一致的68个指标作为预选指标集。

②专家筛选。将预选指标集制成专家咨询问卷,用邮寄和登门访问的方法征求专家意见,请专家依据自己的经验选择出最重要的指标。

③确定正式指标。计算机统计得出68个预选指标的隶属度与强度,将隶属度和强度均在90%以上的43个指标作为正式指标。尽管“人均受教育年限”和“社会捐款”2个指标符合入选条件,通过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发现非户籍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无法统计,占社会捐赠大头的民间捐款也无法统计,考虑到可操作性,最终放弃了这两个指标,这样,整个指标体系由41个指标组成。

④指标赋权。权数是反映指标重要性的系数,赋权是设计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深圳市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设计权数100。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指标隶属度(“要”与“不要”)、指标强度(“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均在90%~95%的指标,将权数定为2。隶属度和强度均在95%以上的指标,权数定为3。41个指标中有18个指标的权数为3,有23个指标的权数为2。

深圳市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由6个领域和41个指标组成:

①人口发展领域。权数为15,共7个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分别是人口健康指标和文化指标,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是人口结构指标。建设高科技城市和文化强市,人才是第一资源和第一动力。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的隶属度和强度分别高达98.23%和95.95%,赋权数3。其余6个指标的隶属度和强度在90%以上,各赋权数2。

②生活质量领域。权数为20,共8个指标。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人均年生活用电量是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指标,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居民千户拥有电脑数、千人因特网用户数为居民文化生活水平指标。恩格尔系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总支出比重的指标隶属度和强度均在95%以上,各赋权数3。其他4个指标的隶属度和强度均在90%以上,各赋权数2。

③公益服务领域。权数为32,共13个指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经济建设型政府将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将成为政府主要职能,政府财政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服务型财政。公益服务投入和公益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社会发展进程,因此,本领域设计指标相对较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万人医生数、万人医院床位数是公共卫生指标,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是公共教育指标,人均公共馆藏图书数是公共文化指标,万人公交车拥有量是公共交通指标,环保投入占GDP比重、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是公共环境指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万人医生数、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比重、万人公交车拥有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的指标隶属度和强度均高于95%,各赋权数3。其余7个指标的隶属度和强度均在90%以上,各赋权数2。

④社会保障领域。权数为17,共6个指标。社会保障事业经费包括优抚安置、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收容等方面的经费,社会保障事业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是测量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指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失业保险参保率是测量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指标。登记失业率是测量劳动就业水平的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20%户与最低收入的20%户的收入差异倍数是测量贫富差距和社会公平的指标。社会保障事业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登记失业率、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20%户与最低收入的20%户的收入差异倍数的指标隶属度和强度均在95%以上,各赋权数3。其余指标隶属度和强度在90%以上,赋权数2。

⑤社会秩序领域。权数为12,共5个指标。万人治安案件受理数、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是测量社会安全水平的核心指标。万人交通事故发生数、万人火灾事故发生数是测量安全生产的核心指标。万人律师数是测量社会法制化水平的核心指标。万人治安案件受理数、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的指标隶属度和强度均大于95%,分别赋权数3。其余3个指标的隶属度和强度在90%以上,分别赋权数2。

⑥社会文明领域。权数为4,共2个指标。每万人口注册志愿者人数、每万人口无偿献血人次和社会捐款总额是测量社会文明状况的核心指标,3个指标的隶属度和强度均在95%以上,由于大量的民间社会捐款无法统计,根据可操作性原则,我们只选取了每万人口注册志愿者人数和每万人口无偿献血人次作为测量社会文明水平的核心指标,各赋权数2。

3.测量深圳近3年社会发展指数

①2000~2003年深圳社会发展状况的数据来源。由于41个指标中许多指标缺乏2000年的数据,我们只提取了2000~2003年的社会发展数据,这些数据大都来源于政府统计部门的监测季报、统计年鉴、深圳年鉴、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等官方数据与官方文件,个别数据来自研究部门的抽样调查或公开的研究成果。

②深圳市社会发展指数计算方法。第一步:确定每一评价指标的方向性和权数;第二步,计算单项指数。其一,将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无量纲处理的计算公式为:正向指标:Yn=X1n/X0n,负向指标:Yn=X0n/X1n,公式中,0表示基期,1表示报告期,n表示评价指标序号,n=1,2,3,......,41(41为评价指标个数)。X0n为第n个评价指标的基期数值,X1n为这一评价指标的报告期数值,Yn为第n个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处理后的数值。其二,赋予权数。将某一评价指标经无量纲处理后的数值Yn乘以其权数,得到评价指标的单项指数。第三步:计算领域指数和总指数。将每一领域中各单项指数相加得出领域指数,各领域指数相加得出总指数。计算公式为:Y=∑YnW/∑W×100,Y代表社会发展总指数,Yn为单项指数,∑为加总符号,W为权数,权数相加应为100%。综合指数法适用于发展水平历年动态比较。

③测算2001~2003年深圳社会发展指数。41个指标中有许多指标缺少2000年以前的数据,因此,本评价以2000年作为基期,即2000年深圳社会发展指数为100,2001、2002、2003年作为报告期,将各报告期具体指标的实际数值除以该指标在基期的实际数值,得出该指标报告期的指标值,逆指标按相反方向计算。各报告期具体指标值乘以其权数,得出单项指标在各自报告期的指数。单项指数相加得出领域指数,领域指数相加得出各报告期的总指数。因平均预期寿命、人均年生活用电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20%户与最低收入20%户的收入差异倍数3项指标缺少2003年数据,只好用上年数据替代。

2001~2003年,6大领域发展指数是:人口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6.08%,生活质量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7.54%,公益服务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2.54%,社会保障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72%,社会秩序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4.59%,社会文明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为16.53%。可参看下表1。

表1 领域指数发布与增长率

领域

2001年2002年2003年

 年增长率(%)

人口发展

  15.501

15.901  

 17.444    6.08

生活质量

  21.394

24.186  

 24.742

7.540

公益服务

36.383

37.514  

 38.254    2.540

社会保障

20.273  

 20.138  

 19.582

-1.72

社会秩序

  13.228

 11.225

9.650

  -14.59

社会文明

4.381

 

5.041

 5.949

 

16.53

在人口发展领域,指数增长最快的指标是万人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数,增长率为20.42%;在生活水准领域,指数增长最快的指标是千人因特网用户数,增长率为26.56%;在公益服务领域,指数增长最快的指标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增长率为36.55%;在社会保障领域,指数增长最快的指标是社会保障事业经费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增长率为16.77%,指数增长最慢的指标是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20%户与最低收入20%户的收入差异倍数,增长率为-15.58%;在社会秩序领域,指数增长最快的指标是万人律师数,增长率为23.66%,指数增长最慢的指标是万人火灾事故发生数,增长率为-85.41%;在社会文明领域,指数增长最快的是无偿献血人次,增长率为17.59%。

在41个指标中指数呈负增长的有14个,分别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年生活用电量、婴儿死亡率、万人公交车拥有数、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失业保险参保率、失业率、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20%户与最低收入的20%户的收入差异倍数、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万人交通事故发生数、万人火灾事故发生数。

三、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测算

1.2000~2003年深圳市经济发展状况

在评价经济发展情况时,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常用的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个核心指标,9个指标的数据均取自于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2000~2003年深圳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指标 单位

权重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生产总值

 亿元

15

1665.47 1954.66 2239.41 2860.51

人均生产总值 元

 10

39745   43355

46030   5388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0

619.70  673.37  747.15  946.4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5

225.02  262.49  265.85  290.8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0

2566.93 3090.33 3571.26 5073.7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

538.17   609.26  689.59  801.77

出口总额

 亿美元 10

345.63

374.80  465.57  629.62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0

29.68

 36.03

49.02

50.42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亿元

10

3169.00  4091.17 4952.73 2199.45

2.2001~2003年深圳市经济发展指数

为了对应社会发展评价,经济发展评价也以2000年为基期,即2000年深圳经济发展指数为100,2001、2002、2003年作为报告期,先将每一个报告期的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处理,再将无量纲处理所得数值乘以各指标的权数,得出指标的单项指数,将各单项指数加总得出每一个报告期的总指数。

表3 2001~2003年深圳市经济发展指数

指标2001年

2002年

2003年

生产总值

17.605  20.169 25.763

人均生产总值10.908  13.913 13.5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866

12.057 15.27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498

17.722 19.38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2.039  13.913 19.76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321

12.814 14.899

进出口总额 10.844

13.470 18.217

实际利用外资12.139

16.516 16.988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2.910

15.629 6.941

总指数   116.130

    136.203150.793

3.2001~2003年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

将深圳市2001~2003年的经济发展指数与社会发展指数进行比较发现,经济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都呈正增长,但社会发展指数平均增长率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指数平均增长率,详细数据见表4。

表4 深圳市经济发展指数与社会发展指数比较

从上面数据绘出指数线图可知,2001~2003年,经济发展指数线与社会发展指数线不呈平行发展,而呈10度角离散态势,社会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滞后于经济发展指数12个百分点。

4.说明与建议

国际国内经验表明,社会发展一般要滞后于经济发展3~5年,也就是说经济发展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时间差为3~5年,社会领域中的个别行业和个别指标滞后期更长,如文化强市、科教兴市、城市化、国际化本身就是一个较漫长过程,个别指标如平均寿命、文明水平等,资金投入下去可能要等5、10年甚至更长才见效果。因此,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呈10度角离散态势是在合理和可容忍的范围内,但要警惕这种离散态势的扩大,要未雨绸缪,完善宏观调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大社会领域的投入,推进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扩大社会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快社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缩短经济发展向社会发展的转换周期,从增创经济发展优势转变为增创协调发展的新优势,使深圳不仅有经济实力,更具有社会全面进步的魅力、吸引力、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标签:;  ;  ;  ;  ;  ;  ;  

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研究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