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双向评价现象与学术标准研究_科技论文

科技期刊中的双向评价现象与学术规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双向论文,现象论文,学术论文,评价论文,科技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前言

科技期刊是科技论文的载体,从广义上讲,科技期刊包括自然科学期刊和社会科学期刊。自从有了科技期刊,就有了对科技期刊的研究。对科技期刊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也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包括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评价与排名、引证分析、内容分析、科技期刊分布规律、科技期刊中的论文分布与统计分析以及作者与机构统计分析等。随着科技期刊的发展,老问题不断得到解决,新问题又不断涌现出来,并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促使科技期刊不断发展和完善,是科技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

然而,人们在对科技期刊的研究过程中却忽视了科技期刊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双向评价现象。根据双向评价的特点,我们将其定义为,双向评价是指两个研究对象之间互为对方肯定或否定,并获得一致效益。双向评价通常分为两种,即正双向评价和负双向评价。正双向评价是指两个研究对象之间互为对方肯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正双向评价是科技期刊发展中的有利因素,能促进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而负双向评价是指两个研究对象之间互为对方否定,或肯定但向不利于科技期刊发展的方向偏离,形成恶性循环。负双向评价是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不利因素,会阻碍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科技期刊是科技论文的主要载体,科技期刊的质量通常能反映科技论文的质量。因此,科技期刊和科技论文的质量往往成为衡量科研工作者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正因为如此,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科研工作者、二次文献、科研课题之间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重互动关系。一般而言,科技期刊的质量能反映科技论文的质量,科技论文的质量能反映作者的科研水平。反之亦然,高水平的作者通常能完成高质量的科技论文,而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往往又投向高层次的科技期刊,这就是科技期刊中存在的双向评价现象。简而言之,科技期刊中的双向评价现象是指科技期刊中的两个研究对象之间互为对方肯定或否定,并获得一致效益的现象。负双向评价现象在科技期刊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负双向评价现象是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一种不利因素,具有一定危害性,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因此,有必要对这种负双向评价现象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制约,以利于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1 双向评价现象产生的机理

科技期刊中双向评价现象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原因之一是科研评价机制。我国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审、科研课题的申报与鉴定、科研机构的评估、行政职务的评定和科技期刊的排名等,几乎都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为评价指标。所以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必须在科技期刊中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但是,由于科研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起点各不相同,这样就必然会出现一部分人在科研中具有比较优势。原因之二是我国具有十分庞大的科研队伍,并且数量正在快速增长,每个人都需要发表论文,而科技期刊又非常有限,特别是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因而就产生了论文发表的需求量增长与科技期刊实际发表论文量之间的矛盾,那么势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论文配置方式。原因之三是论文评审机制。目前,由于我国大多数科技期刊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制定客观、科学、公正、有效的论文评审机制,使得论文评审受编辑人员的兴趣爱好以及科研人员的地位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原因之四是受“马太效应”,或称“成功产生成功原理”的支配。越是高职称、高学历和权威人士和权威机构的研究者就越容易发表论文、获得科研课题,而相反,其他研究者就越难成功。原因之五是经济因素。科技期刊、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在经济因素上都存在着比较优势。如科技期刊受办刊经费、刊物发行量、经济效益等经济因素制约;科研人员受科研课题的研究经费、科研机构的研究经费、受版面费等经济因素制约;而科研机构受国家和地方科研经费制约。原因之六是科技期刊还受大量的内部和外部人为因素制约,左右着科技期刊的发展。这些原因都是科技期刊中产生双向评价现象的制约因素,双向评价现象在以上制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因此,双向评价现象是一个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

2 科技期刊中存在的双向评价现象

2.1 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之间的双向评价

一般认为,高质量的科技期刊中刊载的都是高质量的科技论文,科技论文的作者都会把高质量的科技论文投向高质量的科技期刊。这就是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之间的双向评价,即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之间互为对方肯定或否定,并获得一致效益的现象。

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的双向评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科技期刊创立之初(如果排除创立时间先后因素的影响),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科技论文的来源也相当广泛。然而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些科技期刊注重期刊质量的提高,对科技论文进行严格审查,逐渐获得了作者和读者们的信赖。因此,这些期刊能吸引大量高质量的稿源,并可能越办越好。相反,另一些科技期刊由于忽视期刊质量,或者受经费、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放松了对科技论文审查的标准,因而不断失去作者和读者们的信赖,难以吸引到高质量的稿源。在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之间的双向评价机制的作用之下,科技期刊之间的层次和等级逐渐显露出来。

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双向评价的结果形成了优秀期刊、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而优秀期刊、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反过来又可印证科技论文质量。因为人们普遍相信高质量的科技论文都发表在优秀期刊上,而优秀期刊上刊载的一般都是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当人们评价科技论文的质量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科技期刊的级别和质量。

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的双向评价是一个普遍规律,它是一只看不见的、无形的手,控制着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正如市场是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无形的手会失灵一样,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的双向评价规律也会失灵。如当权威作者存在时,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之间的双向评价就会失灵,负双向评价就会出现,因为无论是优秀期刊、核心期刊,还是一般期刊都希望能得到权威作者所撰写的科技论文,而论文的质量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当然,这一现象同样受科技论文与作者之间的负双向评价的影响)。又如,当科学研究中存在科技期刊与作者合作网、关系网(即人们常说的“订包箱”)时,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之间的双向评价也会失灵,负双向评价现象也会出现。

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的双向评价规律,可用于判别优秀期刊、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评选优秀科技论文;寻找核心作者;申报、评审和鉴定科研课题;优化科技期刊管理等。

2.2 科技期刊与科研课题之间的双向评价

科研课题的获得主要是根据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水平来进行分配,科技论文是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课题的评审和鉴定又主要根据科研工作者撰写的科技论文来评价,大量代表科技工作者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发表在科技期刊上,要完成高级别的科研课题,就必须在高级别的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科技论文。高级别的科研课题成果载登在某科技期刊上,反过来也可说明了科技期刊本身的质量。因而科技期刊与科研课题存在双向评价,即科技期刊与科研课题之间互为对方肯定或否定,并获得一致效益的现象。

科技期刊与科研课题的负双向评价会使科研课题的分配、评审和鉴定失去平衡,结果会导致科研课题分配的贫富差距。

笔者以图书馆学某优秀期刊和情报学某优秀期刊2002年所载论文为例进行统计,结果足可证明这一结论。表1、表2分别为图书馆学某优秀期刊和情报学某优秀期刊2002年各期发文量与含课题论文量。不难看出,图书馆学刊物中2002年发文总量与含课题论文总量之比为38.2%,而情报学刊物2002年发文总量与含课题论文总量之比为43.6%。

表1 图书馆学某优秀期刊2002年各期发文量与含课题论文量

期号1

2  3  4  5  6

汇总

各期发文量 26  26 24 24 26 22  148

各期含课题 9

10 7  10 13 9

58

论文量(篇)

表2 情报学某优秀期刊2002年各期发文量与含课题论文量

期号 1  2  3  4  5  6  汇总

各期发文量

23 25 23 21 22 19 110

各期含课题

7  10 11 5  6  9  48

论文量(篇)

2.3 科技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双向评价

权威作者总喜欢将科技论文投向高层次的科技期刊,从而证明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优秀期刊总希望能获得权威作者所撰写的科技论文,以此来证明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权威性。这样就形成了科技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双向评价,即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作者之间互为对方肯定或否定,并获得一致效益的现象。

科技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双向评价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它包括:科技期刊与作者身份地位的双向评价,即作者所担任的行政职务、学术职务和社会职务等。通常,科技期刊倾向于载登身份地位较高作者的科技论文,因为科技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双向评价还受其他双向评价规律及科技期刊合作网与关系网的影响;科技期刊与作者职称、学历的双向评价,一般科技期刊都偏向于载登高职称、高学历作者的科技论文,这主要受科技论文与作者双向评价规律影响;科技期刊与作者学术影响的双向评价,即作者是否为学术权威,权威作者在科技论文发表中拥有优先地位;科技期刊还与作者所在机构存在双向评价,作者所在机构级别越高,自身影响力越大,文章越能发表。此外,科技期刊与作者发文数量和质量也存在双向评价。

笔者仅以2002年图书馆某优秀期刊所载论文为例进行统计,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结论。在全部222位作者之中,从职称来看,有高级职称作者人数为135人,中级职称作者25人,初级职称作者4人,其余58人为未标明职称作者。 几乎所有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作者都不是第一作者;从职务来看,注明为博硕导作者有21人,注明为院长、书记、馆长、主任(相当于院长级)、理事长等之类作者有58人;从学历看,出现博、硕士作者56人;从作者单位来看,第一作者注明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有26篇,即各期平均为5篇左右;注明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有8篇;南京大学为9篇;中山大学为4篇;国家图书馆10篇;深圳图书馆4篇;上海图书馆3篇;其他均为3篇以下。

2.4 科技期刊与二次文献之间的双向评价

期刊一般以被二次文献(如文摘、书目、索引、题录、数据库等)收录的数量来证明其质量和水平,如社科期刊通常以被人大复印资料和CSSCI收录为荣,而科技期刊通常以被选为SCI、EI等二次文献收录对象而自豪。科技期刊大都比较乐意接受按被二次文献收录数量的多少对其进行排名的结果;二次文献也通常对所收录的科技期刊进行动态筛选,以此来保证二次文献的质量和影响。因此,科技期刊与二次文献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评价,即科技期刊与二次文献之间互为对方肯定或否定,并获得一致效益的现象。

科技期刊与二次文献之间的双向评价往往受科技期刊与作者之间的双向评价的影响,一般而言,权威作者的科技论文易于被二次文献收录。如,在社会科学期刊中出现过对本学科人大复印资料所载论文进行统计排名,评选核心期刊和核心作者的现象;目前,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确定都以是否为SCI、CSCI、CSSCI收录为依据。正因为如此,科技期刊与二次文献、作者之间就形成了双向评价链。

2.5 科技论文与作者之间的双向评价

在科学研究中,通常认为,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与作者的科研水平成正比(科研评价机制和课题申报、鉴定机制可说明这种现象),作者科研水平是科技论文数量及质量的保证,作者与科技论文之间存在双向评价。即科技论文与作者之间存在互为对方肯定或否定,并获得一致效益的现象。

作者的科研水平、职称、地位、影响、职务、课题、所在机构等都与科技论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科技论文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表明科研水平越高,地位和影响也就越大,职称也就相应越高,课题自然也会随之而来。因此,科技论文与作者科研水平、职称、地位、影响、职务、课题、所在单位等之间都存在负双向评价,而且是一个多重负双向评价循环。正是因为存在这种负双向评价现象,而这种负双向评价在年轻的科研人员一方表现为否定和不利倾向。所以很难有人能打破这种负双向评价循环,尤其是人文科学研究中的年轻科研工作者,因为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积累过程。

2.6 多重双向评价网

综上所述,科技期刊、科技论文、作者、二次文献和科研课题五者之间两两存在双向评价,三者之间又形成双向评价链,并以科技期刊和作者为核心构成了一张动态多重双向评价网。一张多重双向评价网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过程,且总是处于不停的调整状态之中,但多重双向评价网形成之后又可能会被新的多重双向评价网替代。因为科学研究本身也是一个新陈代谢过程,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因素,来促使这一新陈代谢过程的完成。

在一定时期内,我们可以发现有这样一张无形的多重双向评价网存在(见图1)。多重双向评价网的形成会受两种机制的约束:一是内部约束机制,包括科研评价机制、论文评审机制、优胜劣汰机制及经济因素等;一是外部约束机制,主要是指各种人为因素,如合作网、关系网、预定版面等现象。

附图

3 双向评价与学术规范

科技期刊中普遍存在双向评价现象,或受双向评价规律的制约,双向评价对学术规范有重大影响。双向评价有对学术规范有利的一面,因为双向评价具有一定的优点,它会引起科技期刊、科技论文、作者、二次文献和科研课题申报中的优胜劣汰,这是一种自然机制。但是,双向评价也有对学术规范不利的一面,由于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上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双向评价规律表现出显著的缺陷,需要加以制约和调整,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才能符合自然法则,有效地发挥双向评价的作用。特别是双向评价中的负双向评价,是学术研究中的不良现象。

3.1 双向评价对学术规范的影响

由于时代的飞速变化和外界诸多因素的冲击,我国学术界和业界的浮躁心态,近年在学术研究方面已有了较为严重的显现。双向评价就是其中一种容易被人忽视的现象。双向评价对学术规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抑制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成长,不利于优秀科技人才的选拔。受多重双向评价的影响,青年科研人员难以打破双向评价循环,在高质量的科技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即使完成了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又不能或不敢在高质量的科技期刊上发表,结果导致高质量的论文不能被二次文献收录,职称难以获得,课题难以申报,反过来又影响论文发表,形成了“反向双向评价链”,十分难以突破。因而使得年轻的、优秀的科技人才不能快速涌现出来。二、造成了科学研究中的死锁现象。尽管科技期刊中的双向评价是一个动态变化现象,但是它一旦形成,却很难打破。当一张双向评价网形成之后,核心期刊和核心作者就已经进入了双向评价的网中央。核心期刊不愁稿源,可以对科技论文进行严格审核,以保证期刊质量。而核心作者则能在诸如科研课题的申报、审批、鉴定,科技论文的发表,职称的评审,荣誉的获得,地位的确定等方面获得比较优势。形成科学研究中的死锁现象,一直要等到下一张网的形成,又产生新的死锁。三、形成了科学研究中的贫富差距。科学研究中死锁现象的形成,必然会使权威作者越来越权威,在科学研究资源配置中处于优势地位。好期刊得到越来越多的科技论文,可能越办越好。从而形成了科学研究中的贫富差距。四、不利于科技期刊自身的健康发展。受双向评价的影响,科技期刊在科技论文的评审中往往受人为因素制约,不能按客观规律的支配有效运作,最终使科技期刊失去生命力。没有新思想、没有新作者、没有新观点、没有科学探索精神的科技期刊怎么能产生创新,怎么能促进科技发展,又怎么会有生命力呢?五、影响学术规范的进行。双向评价中存在大量的人为因素,如关系稿、官本位、学霸、近亲繁殖等现象,扰乱了学术研究秩序,败坏了学术研究风气和道德,破坏了学术规范的客观规律,不利于学术规范的有效评价、科学监督和管理。

3.2 学术规范体系的重新构建

为了保持科技期刊的生命力,建立良好的学术规范体系,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科学的约束机制对科技期刊中的负双向评价现象进行制约,以便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学术规范的健康运行。为此,教育部继2002年2月发布《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后,于2004年8月又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全国各大期刊纷纷刊载上述,并积极响应。科技期刊管理部门也多次召开有关会议,讨论科技期刊的管理与学术规范关问题。[1][2] 可见,学术规范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1 建立匿名评审机制和同行评议制度

为了有效发挥正双向评价的自然机制,保证双向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摆脱人为因素的干扰,克服负双向评价的制约。在科学研究中,科技期刊应该对科技论文实行双向匿名评审,使科技论文评审规范化,制度化;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和鉴定也应实行双向匿名评审。科技期刊编辑部和课题审批部门都需要组织一个匿名专家团,不对外公布专家名单,对科技论文和课题申报材料及鉴定材料实行匿名评审。应保证专家不知道科技论文、课题申报及鉴定材料的作者,而作者也不知道评审专家,并对外公布评审结果,以供监督。如有信息泄漏或有信息提示,则应视为犯规,否则双向匿名评审就会失去价值。目前已有部分科技期刊对科技论文实行了双向匿名评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甚至有些刊物公开公布了匿名评审方案,如《科技技术与辩证法》编辑部在2001年第一期中刊出了一则通知“从2001年1月1日起本刊实行匿名评审制度”[3];《民族与艺术》和《民俗研究》编辑部分别在2001年和2002年公开刊登了匿名评审条例[4][5],对匿名评审的要求和方法作了详细说明。但大部分期刊都还陷于负双向评价的制约之中。而对科研课题的评审和鉴定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则刚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已实现了单向匿名评审,双向匿名评审实现可能需要相当的时间。如自然科学期刊论文评审和课题申报就已开始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和同行评议,这仅仅是我国学术规范的开端。能否实现双向匿名评审,或双向匿名评审实行的程度如何,关系到能否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和科研工作者的科技创新能力、科研水平及科技竞争力。

在学术规范体系构建中与匿名评审机制并行不悖的是同行评议制度,它能改变目前我国学术评价和科研评价中普遍存在的外行评同行现象。国外在科研评价、学术评价、科技评估和科学评价活动中很早就开始实行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法最早可追溯到1416年威尼斯共和国的专利审查办法。300多年前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之初, 明确地将同行评议方法用在论文评审中[6]。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美国的一些研究资助机构开始采用同行评议法资助大学的科学研究。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对当时的同行评议方法进行了规范化处理, 形成了几种用于项目评审的固定模式的程序,这套程序被称为同行评议系统[7]。作为一种区别与其他方法(如模型化或者定量化方法)的评价手段,同行评议方法在英国的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HEFCE)的文件中也得到了强调[8]。

19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国会希望进一步加强国会和政府对科学研究中的项目和方向选择的发言权,曾经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所采取的同行评议的方式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并且为此进行了详细的听证会,以确定同行评议的方式是否是科学基金管理中最好的方法[9][10]。在经过详细的研究之后, 同行评议的公正性得到进一步的肯定,科学研究中的自主性及创新性也得到进一步的肯定[11]。之后不久,从1975年7月始, 美国科学院科学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进行了延续6年的调查,其结论是:“可以继续信任这种同行评议制度”。在我国,邹珊刚等同志曾对我国164 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90%的专家认为同行评议是公正或较公正的[12]。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行评议法目前已经被公认为一种最基本的科研评价方法,普遍应用于科研立项评审、科研成果鉴定、学位和职称评定、学术期刊论文评审和科研机构绩效评估等科研评价活动中。但同行评议也不是一剂灵丹妙药,作为科学共同体内的民主决策机制,同行评议带有鲜明的主观评价色彩。如果其运行机制缺乏监督和约束的话,很容易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同行评议应该贯彻“公开、公平、公正”和“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为此需要对同行评议的运作过程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约束,这是同行评议能够发挥科学其有效功能的重要保证。[13]

匿名评审和同行评议是保证学术规范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3.2.2 完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

对双向评价现象进行制约的第二套机制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期刊评价与排名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对科技期刊进行定期评价和排名,确定优秀期刊、核心期刊和一般期刊,并实行流动制。目前,主要采用统计被引率、测定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期刊被二次文献收录转载率及综合评价等方法对科技期刊进行评价与排名。对科技期刊的评价与排名应该有权威的评价机构,系统、客观、科学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使科技期刊评价和排名形成一种有效且可信赖的约束机制。如目前国际上流行的SCI和SSCI,国内流行的CSCD、CSSCI等就是对科技期刊进行评价的科学有效的评价工具。它既是对科技期刊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论文作者的一种引导和约束。因此,也就成为学术规范的重要手段之一。

3.2.3 建设高素质的科技期刊工作队伍

对科技期刊中的双向评价现象进行约束,严格学术规范行为,还需要发挥科技期刊工作人员的积极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期刊工作队伍。只有科技期刊工作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在科技期刊的创办过程中保持创新,保持活力,将科技期刊中负双向评价现象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杜绝科技期刊中的负双向评价现象,保证学术规范有效进行,期刊工作人员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期刊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做到不参与各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拒绝“关系稿”、“人情稿”,不避权贵、权威和学霸,将匿名评审和同行评议引入学术论文评审,避免外行评内行。做到维护学术的尊严和独立,尊重学科特点和现有规范,增强学术规范意识。[14] 那么对学术规范就是一种巨大的贡献。国外甚至制定了较为成熟的写作、编辑、出版手册,即《芝加哥手册——写作、编辑和出版指南》来规范学术研究、论文写作、学术著作出版和期刊编辑等工作。[15] 我国应该尽快出台一部适合我国国情且有利于学术健康发展的中国的“《芝加哥手册》”,它必须对学术创作原则、学术评判原则、编辑出版原则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促使我国的学术研究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3.2.4 改革现行的职称评审和成果鉴定制度

职称评审和成果鉴定与学术规范密切相关,对学术规范具有巨大的影响。因为评定职称和成果鉴定都需要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需要申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课题,并且与个人的工资福利水平挂钩,这就必然导致无论研究者水平的高低,都要想办法发表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都要想办法申报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而职称评审和科研成果鉴定又都有一定的年限,这就势必给各方面形成巨大的压力。因此,大量的科研工作者就不得不急功近利,以各种形式来追求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这无疑是违背科学研究规律对学术规范的巨大冲击,因此,难免会出现“关系稿”、“人情稿”,学术权贵、权威和学霸等现象。加上中国又是一个礼仪之邦,各个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很快也浸入了学术界和科学研究领域。要改变目前这种学术研究风气,应该积极倡导学术规范活动,鼓励学术规范行为,而这一切又归根于当前的职称评审和成果鉴定制度。所以,改革现行的职称评审、课题申报和成果鉴定制度是学术规范的根本保障。国外的基本做法是,将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分离,将匿名评审和同行评议引入课题申报和成果鉴定。但这一做法在我国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3.2.5 与论文作者签订著作发表协议书

与论文作者签订著作发表协议书是重构学术规范体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果学术论文有剽窃、抄袭、造假、重复发表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由作者本人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及相应后果,并在期刊或相应媒体中及时通报,同时建立作者有关档案,对此类作者的后续作品严格审核,使违反学术规范者得到应有惩罚。如《图书情报工作》和《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等刊物就已经开始实行这一做法,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值得仿效。

学术规范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多种有效方法同时实施,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机制和制度,并辅以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才能长期保证学术规范的良好运行。

标签:;  ;  ;  

科技期刊双向评价现象与学术标准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