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方略的完善与创新_以德治国论文

治国方略的完善与创新_以德治国论文

治国方略的完善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世纪伊始,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标志着我们党的治国之道更加科学、完善和成熟。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之举。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必须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它既需要强制性的法律规范,需要健全的法制作保障,也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撑,需要全民族的远大理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没有法律的调节和道德的规范,经济和社会活动必然陷入无序状态。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对社会环境、道德环境特别是社会管理者和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要求就越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但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发展,但更直接的是要靠法治和德治。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法治的他律和德治的自律这两方面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既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可靠保障。先进文化是在同反动的、落后的文化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既善于运用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又善于用道德的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才能保证先进文化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激荡,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利用各种渠道对我渗透、侵蚀,推销其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与我争夺群众、争夺下一代;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的日趋多样化,使文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坚决反对各种腐朽文化,严厉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鼓励、提倡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党才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代表、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建立、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当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所在。要实现这些要求,单纯靠法律惩处或者道德劝善,都是不可能的。只有把法治和德治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依法打击各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一方面引导人们扶正祛邪、抑恶扬善,才能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创造安全、稳定、文明的社会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真正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坚持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并重,不断增强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道德观念,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不断地进行教育,使之潜移默化,深入头脑,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强化正面教育,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深入人心,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党全国人民的坚强精神支柱;广泛宣传科学理论和科学思想,用健康思想占领道德领域,澄清模糊思想和错误认识,增强人们的是非观念和选择行为的能力;以实施“四五”普法规划为契机,大力开展法制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科学理论、正确思想、高尚道德和法制观念始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

坚持弘扬正气与惩治邪恶并重,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扶正与压邪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强化效果。运用各种舆论和社会力量,大张旗鼓地宣传和维护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道德风尚,表彰和奖励奉公守法、道德高尚的人和事,特别是要重视树典型、树榜样,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导向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旗帜鲜明地批判和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不良影响,震慑和遏制不道德现象。对那些严重违反道德规范且触犯刑律的,用法律手段予以惩处,强制其遵守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崇尚良好道德的浓厚氛围。

加强道德修养与外在约束并重,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道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坚持。要把道德修养与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与现实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加强学习,经常剖析自己,改正和克服各种不良习惯和行为,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要以道德建设促进法制建设,把基本道德观念的要求以及有利于体现人类高尚道德精神和公正原则的道德思想及时加以总结归纳,融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制度中,用法律推动道德建设的发展,逐步使道德规范走向法制化。

坚持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和依法治理活动并重,把广大群众吸引到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中来。群众性道德实践和依法治理活动,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群众基础。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十星级”文明户活动以及“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各种形式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对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影响很大,在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法、用法、守法、护法,自觉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依法办事。要以社会主义道德检查自己的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常解剖自己,完善自己,防微杜渐,拒腐防变,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情操,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推进全社会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的提高。

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这一思想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切实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作为当前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从实际出发,制定规划,采取有效措施,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方面密切协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思想贯彻到党的各项工作和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善于运用法律、道德手段,调节关系、推动工作,处理解决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标签:;  ;  ;  ;  ;  

治国方略的完善与创新_以德治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