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与经验分析论文

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与经验分析

文/1.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2.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有限公司

董艳艳1,2兰良鸿2廖小锋1,2金桃1,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作为解决城市发展“缺地”和乡村发展“缺钱”的两难问题的解决措施,在优化配置城乡土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贵州省城乡建设不断发展,尤其是快速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城镇发展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城市用地在当前存量的情况下逐渐显得紧张,相对而言,农村建设用地在使用方面就显得粗放,由此引发了占用农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逐渐缓解了这一矛盾,而且增减挂钩也逐渐成为国土资源空间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倡导节约集约用地的战略背景下,增减挂钩成为优化国土空间配置、统筹城乡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增减挂钩工作实例入手,结合贵州省省情,总结贵州省开展增减挂钩工作中所形成的典型模式。

摘 要:探讨OSCE在应用型本科生毕业考试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学生知识掌握、临床能力、教师素质及教改前景的问题,提出OSCE目前主要的不足之处,以期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减少其发生率。

台湾地区跨文化交际(传播)理论研究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跨文化传播理论是否要“本土化”的理论争鸣。陈国明和汪琪可谓是这一分歧的典型代表,前者明确提倡要建设“中华特色”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后者认为不应该提倡任何地方色彩太浓的理论,应着力建构具有普适性的理论。

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形势分析

通过对贵州省2010年至2016年同期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模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规模的统计对比,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6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模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规模呈先增加后递减趋势,这是落实国家严控新增建设用地的政策确定的。贵州省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都离不开对建设用地的依赖,同时又要严格落实国家严控新增建设用地的指示,“增减挂钩”模式的提出为贵州省解决了燃眉之急,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使得贵州省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同时提高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了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规模和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规模逐年递减的形势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规模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图1),这有效保障了城乡建设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恶劣的区域。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增减挂钩支持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规定,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通过增减挂钩,一是将零星分散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复耕,增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达到固土保肥的作用,从而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二是通过当地村民委员会参与实施增减挂项目建设,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贫困人口参与工程建设,直接获取劳务收入;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

图1 2010年-2016年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形势分析

注:图中2015年增减挂钩指标规模为2015及2016年总的指标规模,共6.14万亩

增减挂钩政策的应用领域及模式

2016年5月12日,贵州省启动该交易平台,首次流转土地交易面积6050亩,交易金额达17亿余元。可见,增减挂钩指标周转拓展了城市反哺农村的资金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农村发展的资金需求。

1.精准扶贫,生态移民(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型)

该模式主要用于基础设施薄弱,贫困人口众多,群众居住条件工作的意见》文件,2012年至2015年实施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户,完成旧房拆除,原有宅基地复垦复绿,并经验收合格的,按人均1.5万元奖励;三是节余指标易地流转收入直接用于扶贫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产业扶贫,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极大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当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实现脱贫致富。

2.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地质灾害区整理搬迁模式)

首先,为充分保护和利用宝贵的耕作层土壤资源,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下发《关于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将耕作层剥离利用工作纳入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中,项目区内建新区耕作层土壤剥离后用于复垦区,以保障复垦耕地质量。

3.缩并自然村,集聚中心村(“迁村并居”模式)

贵州省大部分农村选择交通便利,耕种方便,临近生产区或道路的平地而居,住宅占地面积较大,居住点分布散乱、零星。并且,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庄闲置住房较多,“空心村”、“一户多宅”现象严重。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和综合利用,引导农村集中建设和村民有序转移,促进自然村向中心村和集镇聚集,农村村民向住宅小区、新型社区和小城镇集中,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效率,达到控制村庄规模,进而缩小村庄规模的目的;另一方面村庄规模缩小,可以利用有限的资金完善新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有效的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村庄环境。

4.产业先行,迁村腾地(就地产业化发展模式)

该模式主要用于城镇周边农村、城郊接合区域和旅游景点周边农村,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产业化发展条件较成熟的地区。被安置村民逐步离开传统农业,甚至是农业。拆旧区复垦后的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农业产业,或用部分节约下来的土地建设产业聚集区,如农产品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和就业,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增强小城镇或者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经验做法

贵州省自2010年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以来,充分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坚持规划引领、尊重农民意愿、拓宽资金渠道,规范管理,确保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1.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增减挂钩项目运行

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十三五”时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0万人。为充分发挥国土资源增减挂钩政策对脱贫攻坚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支持促进作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大扶贫、大数据”战略决策部署,贵州省在以往增减挂钩试点政策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实际,研究国土资源政策,创造性用好用活用足增减挂钩政策,力争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筹集资金200亿元以上,同时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提供用地保障,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2.加强复垦耕地质量管理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模式主要适用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易发生地质灾害,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区域。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地质灾害搬迁避让有机结合,将地质灾害易发区、拆旧区和城镇建设用地出让土地捆绑,从土地收益中筹集资金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和移民补偿,从而解决了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城镇建设用地所需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同时提升了移民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如赫章县、江口县、瓮安县等地均有实践。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让市场“活”起来。为进一步培育和激活节余指标交易市场,贵州省将以前县域减免政策扩展到 “全省跨区域使用”。

最后,设立专门检验机构及工作小组对工程质量加以监管,对复垦整理出的土地,必须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周转。

一是拓展交易范围,让指标“流”起来。明确节余指标可在省域范围流转交易使用,大大拓展了节余指标交易范围,使贫困地区农村建设用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土地级差收益得到充分体现。

3.加强增减挂钩节约指标平台建设

原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充分借助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基于贵州省国土资源云建成全国首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网上流转交易平台。同时,结合贵州实际,原国土资源厅设计了三种指标交易方式,即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市易地省域交易、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县易地市域交易和增减挂钩指标县域就地招拍挂出让交易。

厦门某码头胸墙面层混凝土裂缝预防及控制措施…………………………………………………… 杨志文(10-189)

在贵州省“大扶贫”、“大生态”、“大旅游”的大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不同应用领域均有实践,从贵州省特有的自然条件角度出发,总结增减挂钩模式及其特点。

4.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

为确保及时拆旧复垦还耕,保证增减挂钩实施后建设用地面积不扩大,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原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0年和2011年先后出台《贵州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印发〈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增减挂钩项目建设应遵循群众自愿、不损害农民权益和利益、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平衡、项目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土地增值收益及时全部返还乡村等原则。

(1)抓顶层设计,展精准扶贫新功能

通过调查研究,贵州省领先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制定出台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积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意见》,制定增减挂钩支持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和交易规则,并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办法》。这些政策在制度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求解补偿后的托架位姿误差,方程组(19)在各支链理想正解矢量链(2)的基础上,对涉及结构误差的元素进行了修正,输入为修正后的运动学反解求解出的各移动副运动量和实际结构参数,输出为标定后的机构实际位姿Pθ2,与理想位姿Pθ0相比较,观察标定后的位姿误差δPθ2是否低于ε1。

二是改革使用方式,让指标“飘”起来。对增减挂钩试点政策进行了改革创新,规定产生节余指标地方和使用节余指标的地方可分别备案,一地产生的节余指标可分割在全省多地多时段分别使用,让节余指标在空中“飘”一段时间,等待买方和几个确定后进行流转交易,真正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

其次,完善机耕道、生产路、沟渠、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劳动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为耕地集约节约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61] 杨志荣:《中美南海战略博弈的焦点、根源及发展趋势》,《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7年第4期,第19页。

四是建成流转平台,把交易“管”起来。贵州省建成了全国首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网上流转交易平台,制定了“节余指标交易证”,并作为建设用地申报的必要附件。

五是统一交易价格,让市场“稳”下来。目前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易地流转指导价为20万元/亩。

(2)抓典型引领,促全域扶贫新成效

将所有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所有患者均平行扫描,有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扫描的厚度在10mm,而对于肺内<3.0cm的肺结节作薄层扫描,其厚度在3mm,对于肺门也作常规性扫描。扫描过程从患者的肺尖开始,连续的进行扫描。

一是筛选重点节余指标生产地。针对贵州省扶贫攻坚和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经过筛选,市级选择毕节市和遵义市为示范重点,县级选择赫章县和瓮安县为示范重点。增减挂钩指标对示范重点进行重点投放,经过半年强力推进,示范重点市县形成节余指标并进行了交易。毕节市易地交易4450亩,金额8.01亿元;遵义市市域内交易1900亩,金额总计3.42亿元;瓮安县易地交易2000亩,金额3.6亿元;赫章县易地交易1500亩,金额2.7亿元。

本文以特高压双回鼓型钢管塔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分析其模态频率及模态振型.通过对模型进行地震反应谱分析,研究在地震作用下特高压钢管塔内位移及应力规律,并指出在地震作用下特高压钢管塔薄弱的部位,为特高压双回鼓型钢管塔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是重点培育节余指标使用市场。《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办法》要求各地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每年不得低于当年经营性用地总量的25%,如果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超过当年经营性用地总量的50%,第二年计划用地指标将给予奖励。

三是加强宣传培训,政策迅速覆盖全省。在2016年上半年示范重点的基础上,组织了全省增减挂钩政策技术培训,通过实地观摩、实例演示,增减挂钩实施进度较以往提前1至2年,各地使用增减挂钩指标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标签:;  ;  ;  ;  ;  ;  ;  ;  ;  ;  

贵州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与经验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