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功能有限视角下学校德育实践的路径探析论文

德育功能有限视角下学校德育实践的路径探析论文

德育功能有限视角下学校德育实践的路径探析

陆美华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广西桂林,541006)

[摘 要] 德育功能指德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在理论上,德育的功能甚多,然而德育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多能。德育作为社会中的一项教育活动,其功能的发挥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能发挥有限的功能。德育功能的有限性主要是由学生的个体性、学校、社会环境三方面因素决定的。学校作为德育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德育的有限功能,改进学校的德育实践,学校需要针对德育功能有限性产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变传统的道德说教,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注重德育生活化,使学校德育贴近生活;关注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合力。

[关键词] 德育功能;功能有限性;学校德育;德育实践

在我国,家长普遍对学校德育抱有较高的期望,把德育的重任寄托在学校身上。然而,随着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频繁出现,社会各界越来越质疑学校的德育效果,强烈抨击学校德育的失职和无能。面对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学校德育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窘境。学校德育面临这样的境况,不仅有其自身的问题,还有人们对德育的功能尚未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的原因,即人们对学校德育的期望过高,又忽视了除学校以外,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

两个方案的对比表如下:进行综合考虑和一体化设计。通过一个上述实际案例说明方案论证的基本步骤和注意要点,同时也证明了在论证充分,精心设计后是可以做到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设计出更优方案的。因此,笔者建议设计同行在参与类似项目时应引起重视,因为既满足功能,又节省造价是项目投资的最终目的。

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学校德育为切入点,论证德育功能的有限性,并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其有限性存在的原因,从而提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德育有限的功能、改进学校德育实践的措施。一方面,这可以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对德育的期望和要求,引导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德育功能观,以更合理的期待和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学校德育。另一方面,这能促使人们加强对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的重视,以促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德育合力。此外,这还对帮助学校德育工作者反思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改进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德育功能的有限性及其原因

(一)从个体因素分析德育功能的有限性

其一,从个体道德发展的过程来看,德育过程由知、情、意、行四个环节组成。学生的道德发展需要经过知、情、意、行四个步骤,才能促成道德水平的真正提高。而教育实践中的大量事实也表明,受教育者每一种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是经过这四个步骤的。然而,学生知、情、意、行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是经常处于一个不平衡状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德育功能的发挥。[1]其二,从个体自我建构的角度来看,学生的道德认知建构是靠个人在具体情境中、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中自我建构和习得的。[2]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等方面有差异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也会形成差异,他们对德育的接受水平有所不同。此外,学生的道德认知也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群体中不断地被重构和改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德育对象个体的差异性和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育功能的发挥。

致谢:矿区勘查工作是在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并得到了孙忠全和温桂军两位研究员的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从学校因素分析德育功能的有限性

在学校德育中,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是有限的,这种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第一,从德育内容的角度分析,学校德育内容的有限性主要在于,学校德育的内容是经过国家教育部门精心组织的、最有利于学生的品德成长并具有正面引导性的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到的德育内容是经过教育部门精心筛选的。德育内容有限性,自然也制约了德育功能的发挥。第二,从德育方法的角度分析,任何一种德育方法既有优势又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每种德育方法都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或有其特定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例如,讲授法对于传授道德知识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无法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德育情境,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道德发展过程中只触及学生“知”的层面,不利于学生完整的道德发展。再如惩罚法,这种德育方法对于某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或许能起到震慑和警醒的作用,让他们认识到错误所在并积极改正;而对于一些性格敏感的学生,这可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或者对于一些性格叛逆的学生,这可能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3]

(三)从社会因素分析德育功能的有限性

学生的道德养成及提升是一种自我建构的过程,学校应该由传统的道德说教转向加强学生自主建构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学校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第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改变按照德育教材进行讲授的单一方式,尝试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强德育课堂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增进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第二,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德育话题。教师只有在德育课堂上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互动和交流的积极性。第三,加强师生互动。传统的德育课堂偏重于道德的说教,教师往往是把教材中的道德规范知识和教材案例中的道德品质灌输给学生,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在学校德育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通过意识观念的互动碰撞,促进学生德育认知的建构。第四,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的心理机制尚未成熟,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定正确,教师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观念,并在自我建构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二、摆脱学校德育有限性的实践路径

(一)改变传统的道德说教,培养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

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功能的发挥除了受个体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制约外,还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为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自我建构性、生成性的特点,所以学生即使在学校接受了各种思想道德规范的教育,他们内化思想道德观念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诱惑、多元的价值文化,很容易影响学生的道德自我建构和道德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此外,与学校环境的单一性、封闭性相比,社会环境则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当学生走出校园环境,他们必然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此时学校德育的绝对权威就会被削弱,学校传递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将不再具有绝对的号召力,学校德育功能的发挥则会受到制约。[4]

就业指导对于高职毕业生具有深远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努力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教育学生把自身的远大理想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鼓起勇气迎接就业挑战。

(二)注重德育生活化,使学校德育贴近生活

德育来源于生活,学校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德育生活化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的,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从细节入手,开展具体化、可执行的德育实践,使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给学生感受真实的道德体验,形成自主的道德建构。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以纪律规范为目标的德育内容。学校德育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社会生活等相联的内容,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资源等。在德育方法上,教师要转变重形式轻内容、重灌输轻疏导、重言教轻身教的方式。学校德育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心理世界,从学生日常能接触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具体情景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逐渐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以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动的转化。

(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合力

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了受学校影响外,还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这其中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德育合力。只有统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影响,保证三方在德育的方向和目标上的一致性,建立系统的德育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德育的功能,实现积极的影响,预防和矫正消极的影响。[5]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要加强合作、沟通与协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合力。

首先,学校应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成立家校委员会,提高学生家长的思想道德水平。特别是要帮助学生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会以身作则,给学生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其次,学校要致力于优化良好的社会德育环境。一方面,学校可以大力宣传规范的道德文化,对社区乃至全社会进行正面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通过和社区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社区活动。譬如,慰问孤寡老人、社区志愿服务、爱心捐赠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懂得如何帮助他人,如何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又能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道德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逢贤.学校德育过程特点初探[J].教育研究,1979(3).

[2] 蔡秀梅.德育有限视角下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升[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

[3] 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徐江宝.学校德育功能的有限性问题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2.

[5] 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 G40-01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05-0064-02

[作者简介] 陆美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收稿日期] 2018-12-24

标签:;  ;  ;  ;  ;  

德育功能有限视角下学校德育实践的路径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