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预后的相关因素

影响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预后的相关因素

一、影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吴意[1](2021)在《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循证的基础上,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全面考虑患者撤机前期和撤机期的护理过程,构建本土化的科学、实用、合理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国内医院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管理的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细化危重症护理的质量监测,利于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严格的检索策略,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对不同类型文献的质量评价工具和Johns Hopkins-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估法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独立评价,根据JBI(2014版)对干预性研究的证据预分级方法及文献证据推荐级别对提取的证据进行对照分级。结合Donabedian质量管理模式,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建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括每条具体指标以及其计算公式和资料收集方法。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指标,对函询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各级各项指标的权重值。研究结果:1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5、0.875,达到要求,说明专家对有创机械通气相关内容比较熟悉有较大把握,函询结果可信度较高。2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上,指标重要性赋值均值在4.20-5.00之间;计算公式合理性赋值均数在4.27-5.00之间;资料收集可操作性赋值均数在4.13-5.00之间。表明在两轮专家函询后,各专家的意见趋向集中统一。变异系数(CV)均小于0.25。指标重要性、计算公式合理性、资料收集可操作性的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指标重要性(0.216、0.305)、计算公式合理性(0.205、0.241)、资料收集可操作性(0.193、0.306),P均小于0.01。说明专家函询结果是合理可信的。3以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各级各项指标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R值均小于0.1,说明指标体系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较为满意。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1365、0.6250、0.2385,二级指标中权重值较高的分别为院感控制、业务培训考核、护理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效果评价等。研究结论:本研究将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Donabedian质量管理模式为基础构建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且权重合理。该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具体的反映出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管理过程,细化危重症护理的质量监测,对改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起促进作用。

宋飞飞[2](2021)在《LISA技术和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LISA技术相较于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中的应用疗效及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儿。观察组的20例早产儿是自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住入安徽省8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采用了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完成PS给药。其中6例来自安庆市立医院,4例来自安徽省立医院,3例来自亳州市人民医院,2例来自阜阳市人民医院,2例来自铜陵市人民医院,1例来自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1例来自淮北市妇幼保健院,1例来自池州市人民医院。对照组采用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INSURE)技术完成PS给药的36例是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患儿。收集患儿及母亲的基本信息、给药前后的动脉血气值、给药时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情况及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和用氧情况。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在基线特征方面:在患儿的胎龄(周)、出生体重(g)、性别、多胎、试管及apgar评分≤3;母亲的年龄(岁)、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ROM)≥18h、胎盘/羊水异常、产前体温≥37.5℃、产前应用硫酸镁、产前注射激等情况上,LISA组与INSURE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在动脉血气值方面:LISA组给药后的PH值较给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ISA组给药后的PCO2值较给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LISA组给药前后PO2改变无统计学意义;INSURE组患儿在给药前后的PH值、PCO2值及PO2值均无明显改变。LISA组在给药24内的PH值在正常范围内的例数较INSURE组明显增多(p=0.009)。3.在并发症方面:LISA组与INSURE组相比,LISA组的BPD的发生率及无创失败率降低,LISA组的NEC发病率升高,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在副反应方面:在给药过程中LISA组出现1例心率下降和3例血氧饱和度下降,这些反应在INSURE组出现例数为零,血氧饱和度下降情况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LISA技术可以在有自主呼吸的患儿中进行,可以明显改善肺泡通气,且不会增加BP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何玥,袁琳,张沂洁,陈超,周建国[3](2020)在《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初次气管插管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及不良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气管插管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和不良预后。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出生24 h内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初次拔管后72 h内是否需要再次插管分为拔管失败组和拔管成功组。采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分析拔管失败及不良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26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拔管失败组25例,拔管成功组101例,拔管失败率为19.8%。拔管失败组出生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低于拔管成功组[胎龄(27.9±2.1)周比(28.9±1.6)周;体质量990(847~1 200) g比1 170(1 060~1 350) 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胎龄越小,拔管失败率越高(OR=0.92,95%CI:0.86~0.99,P<0.05)。预后分析,胎龄矫正后主要结局指标在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死亡方面拔管失败组均高于拔管成功组(OR=3.33,95%CI:1.28~8.63,P<0.05);次要结局指标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异常方面拔管失败组高于拔管成功组(OR=3.93,95%CI:1.22~12.60,P<0.05);在总机械通气天数方面拔管失败组高于拔管成功组[10.1 d (6.9 d,20.9 d)比3.6 d(1.1 d,8.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结局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拔管失败率较高,出生胎龄为主要危险因素;拔管失败可能增加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死亡发生风险。

陈元[4](2020)在《71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及早发、晚发新生儿VAP的差异性,为新生儿VAP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机械通气≥48小时的33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符合VAP诊断标准将332例患儿分为VAP组和非VAP组;根据发生VAP时机械通气时间将VAP组又分为早发VAP组(机械通气时间<5天)和晚发VAP组(机械通气时间≥5天)。对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并症、机械通气情况、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探讨早发和晚发VAP的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情况:共332例患儿纳入研究,非VAP组261例,VAP组71例,其中早发VAP组24例,晚发VAP组47例,新生儿VAP发病率为21.4%。VAP组平均胎龄(31.7±4.8)周,平均出生体重(1830±973)g,非VAP组平均胎龄(35.5±3.7)周,平均出生体重(2596±851)g,非VAP组平均胎龄及出生体重均大于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VAP组合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窒息的比例高于非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AP组平均血清白蛋白(28.09±4.37)g/L,非VAP组平均血清白蛋白(30.28±3.53)g/L,VAP组平均血清白蛋白水平小于非V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P组输入红细胞悬液比例高于非VAP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机械通气及预后情况:与非VAP组相比,VAP组气管插管次数更多、机械通气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早发VAP和晚发VAP的比较:早发VAP组平均胎龄(33.6±4.7)周,平均出生体重(2197±1120)g,晚发VAP组平均胎龄(30.7±4.6)周,平均出生体重(1648±840)g,晚发VAP组平均胎龄及出生体重均小于早发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发VAP组合并NRDS、BPD的比例高于早发VAP组,早发VAP组入院时合并危急重症比例高于晚发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发VAP组输入红细胞悬液次数高于早发VAP组,且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长于早发VAP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合并NRDS、合并窒息、白蛋白水平低、输入红细胞悬液(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早发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影响晚发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合并NRDS(P<0.05)。结论:1.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插管次数越多、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新生儿VAP的发病率则越高;2.晚发VAP患儿胎龄更小、出生体重更轻,合并NRDS和BPD的比例更高,而早发VAP患儿入院时合并危急重症比例更高;3.与早发VAP患儿相比,晚发VAP患儿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期间输入红细胞悬液次数更多;4.影响早发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影响晚发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增加、气管插管次数增多、住院时间延长、合并NRDS。

付马[5](2020)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对VAP发生的影响,为新生儿VAP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VAP发病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方法:选取连云港妇幼保健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NICU所收治的198例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大于48小时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调研期(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过渡期(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及干预期(2019年1月-2019年12月),各时期均再次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原发性疾病、PS使用史、镇静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气道内吸引次数、胸片、痰培养等临床资料。对调研期患儿资料进行VAP危险性单因素回归分析,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随后在临床逐步采用我院制定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分析干预期内VAP发生情况。结果:1、三阶段共计198例患儿,其中调研期78例,过渡期28例,干预期92例,三个时期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产方式、1分钟Apgar评分等基本情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析调研期78例新生儿数据,单因素分析时胎龄、出生体重、是否使用PS、是否再插管、气道内吸引次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VAP发生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生体重低、多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长是新生儿VAP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41、5.570以及1.939,P<0.05。3、研究期间40位VAP患儿中共有29位下呼吸道检出致病菌,阳性率72.5%,共分离出病原体35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29例,占80.00%,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2.86%)、鲍曼不动杆菌(17.14%)以及铜绿假单胞菌(17.14%)。上述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尚可,其余抗生素耐药相对较多。4、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VAP的发病率由调研期33.29‰降至干预期的16.48‰,干预后VAP发病率明显下降(P<0.05)。死亡率、人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有出生体重低、机械通气时间长、多次气管插管。2、新生儿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3、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我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死亡率、人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未有明显变化。

刘金凤[6](2020)在《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苏州母子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存活率及住院并发症情况,探讨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为进一步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通过苏州母子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资料进行收集,重点记录孕母既往孕产史、本次妊娠相关围产期因素,患儿出生时一般情况、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建立Excel数据库,通过SPSS 25.0软件,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Logistic 回归分析等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近五年共收治118例ELBWI,符合纳入标准95例。男婴43例,女婴52例,男:女=1:1.2。单胎59例,双胎36例;阴道分娩58例,剖宫产37例。95例婴儿胎龄在23~32+6周,平均胎龄(27.57±2.26)周;出生体重在490~980g,平均出生体重(837.68±109.28)g。95例婴儿中存活65例,死亡30例。存活组平均胎龄(28.09±2.14)周,平均出生体重为(867.85±94.32)g;死亡组平均胎龄(26.43±2.12)周,平均出生体重为(772.33±112.33)g。2.围产期主要情况:孕母不良孕产史53例(55.79%),采用辅助生殖技术28例(29.47%),妊娠期高血压25例(26.32%),胎膜早破(≥24h)21例(22.11%);使用产前激素51例(53.68%),手术室或产房插管28例(29.47%)。3.存活率:符合纳入标准95例,存活出院者65例,存活率为68.42%。从2015年至2019年ELBWI的存活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存活率也呈增加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ELBWI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2.1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47.37%)、败血症(41.05%)、早产儿视网膜病(40.00%)、动脉导管未闭(38.95%)、颅内出血(28.42%)、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22.11%)、呼吸暂停(21.0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Ⅱ/Ⅲ期)(15.79%)、肺出血(15.7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5.79%)。5.存活患儿并发症及治疗:将存活ELBWI分成2015~2017年和2018~2019年两组,比较两组间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早产儿视网膜病在2018~2019年的发生率低于2015~201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儿2018~2019年在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预防性使用咖啡因上高于2015~2017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预后影响因素:存活和死亡两组围产期因素及并发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存活组ELBWI的平均胎龄、平均出生体重均大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中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产前激素的比例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中双胎、1min Apgar评分0~7分、产房或手术室插管的比例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肺出血的发生率低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胎龄<28周(OR=7.792,95%CI1.535~39.551,P=0.013)、出生体重<800g(OR=10.132,95%CI2.297~44.695,P=0.002)、双胎(OR=4.046,95%CI 1.081~15.143,P=0.038)以及肺出血(OR=9.006,95%CI1.586~51.151,P=0.013)是影响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ELBWI存活率逐年提高,并随着胎龄及出生体重的增加,其存活率呈上升趋势。2.ELBWI的并发症多,治疗复杂,住院时间长。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及预防性咖啡因的使用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3.多种因素可影响ELBWI的预后,胎龄<28周、出生体重<800g、双胎及肺出血是影响ELBW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罗晓琴[7](2020)在《三种辅助排痰法在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徒手叩背、新生儿复苏面罩叩背与电动牙刷叩背三种辅助排痰法对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血液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排痰量、排痰有效率、并发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影响,为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的气道护理选择更为合适的辅助排痰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将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用徒手叩背、新生儿复苏面罩叩背和电动牙刷叩背三种叩背方法对每组研究对象进行叩背辅助排痰,将患儿血液pH值、PaO2、PaCO2、SPO2、HR、排痰量、排痰有效率、并发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作为排痰效果的评价指标。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录入及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或构成比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患儿叩背排痰前后血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叩背前10min比较,三组患儿叩背排痰后10 min的PaO2升高(P<0.05);复苏面罩叩背组、电动牙刷叩背组叩背排痰后10 min的PaO2高于徒手叩背组(P<0.05),并且电动牙刷叩背组高于复苏面罩叩背组(P<0.05)。(3)复苏面罩叩背组、电动牙刷叩背组叩背排痰后10min PaCO2较叩背前10min降低(P<0.05);复苏面罩叩背组、电动牙刷叩背组叩背排痰后10min的PaCO2低于徒手叩背组(P<0.05),并且电动牙刷叩背组低于复苏面罩叩背组(P<0.05)。(4)徒手叩背组、复苏面罩叩背组叩背中SPO2较叩背前10min降低(P<0.05),电动牙刷叩背组排痰后10 min SPO2高于叩背前10min(P<0.05);电动牙刷叩背组叩背中、排痰后10min SPO2高于徒手叩背组、复苏面罩叩背组(P<0.05)。(5)徒手叩背组、复苏面罩叩背组叩背中HR较叩背前10min升高(P<0.05),电动牙刷叩背组排痰后10 min HR低于叩背前10min(P<0.05);电动牙刷叩背组叩背中、排痰后10min HR低于徒手叩背组、复苏面罩叩背组(P<0.05)。(6)电动牙刷叩背组排痰有效率明显高于徒手叩背组、复苏面罩叩背组(P<0.05)。(7)叩背排痰治疗后第1、3、5天,电动牙刷叩背组每日排痰量高于徒手叩背组、复苏面罩叩背组(P<0.05),同时复苏面罩叩背组每日排痰量较徒手叩背组增加(P<0.05)。(8)复苏面罩叩背组、电动牙刷叩背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徒手叩背组缩短(P<0.05),电动牙刷叩背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低于复苏面罩叩背组(P<0.05)。(9)电动牙刷叩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徒手叩背组、复苏面罩叩背组(P<0.05)。结论(1)徒手叩背、新生儿复苏面罩叩背和电动牙刷叩背三种辅助排痰方法均对改善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的呼吸功能有一定效果。(2)电动牙刷叩背辅助排痰法效果优于复苏面罩叩背辅助排痰法效果,而复苏面罩叩背辅助排痰法效果优于徒手叩背辅助排痰法效果,所以电动牙刷叩背辅助排痰法可考虑作为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首选的辅助排痰方法。

朱柳杰[8](2020)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探索两种不同无创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进一步探索无创通气失败预测因素及相关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为NRDS患儿寻找更好的通气方案及抗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2017年10月-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NICU收治的148例NRDS患儿,排除出生48小时内无创通气失败44例,最终纳入104例NRDS患儿。根据不同通气策略,将10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NCPAP组50例和NCPAP组54例,比较两组患儿在一般情况、缓解呼吸窘迫、改善氧合、减少无创通气失败和重新上机率、减少通气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方面有无差异。2.回顾148例NRDS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无创通气结局将全体患儿分为无创通气失败组44例和无创通气成功组104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并发症之间有无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预测指标截断值。3.对NRDS患儿住院期间相关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NIPPV+NCPAP组平均气道压(MAP)显着高于NCPAP组(P<0.05),而两组间性别、生产方式、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创通气初始1、6、12小时,NIPPV+NCPAP组在降低患儿呼吸频率、乳酸值及升高氧分压等方面均明显优于NCPAP组(均P<0.05);而无创通气初始1、6小时,两组间0I值均无明显差异,但NIPPV+NCPAP组在无创通气12小时,0I值明显低于NCPAP组(P<0.05)。2.NIPPV+NCPAP组通气失败率、重新上机率、脱离无创后单独吸氧时间均明显低于NCPAP组(均P<0.05),而两组间无创通气时间、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NIPPV+NCPAP组呼吸暂停次数明显低于NCPAP组(P<0.05),而两组间使用水合氯醛镇静次数、喂养不耐受、NEC、BPD、败血症、PDA、IVH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无创通气结局分析方面,患儿无创通气失败时间集中分布在出生后前10小时内,无创通气失败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明显低于无创通气成功组,而患儿入院MAP、FIO2、乳酸值、有核细胞百分比、CK-MB、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创通气失败组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颅内出血(IVH)、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动脉导管未闭(PDA)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均P<0.05),而两组间败血症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胎龄、吸入氧浓度(FIO2)、MAP、有核红细胞百分数是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94,1.124,1.237,52.254,均P<0.05)。ROC曲线显示FIO2、MAP、有核红细胞百分数对无创通气失败预测效果较好,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901、0.728,截断值分别为34.5%、6.80mmHg、5.6%。5.NRDS患儿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痰液,且无创通气失败组痰液培养出病原菌几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P<0.05)。总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总数58.7%,无创通气失败组革兰氏阳性菌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创通气成功组(P<0.05),检出率最高为表皮葡萄球菌。而无创通气成功组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率相对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分别占90%、70%、70%。而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性较高,耐药率62.5%。结论:1.使用NIPPV联合NCPAP无创通气策略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2.无创通气失败会导致BPD、喂养不耐受、NEC、IVH、PDA发生率增加,而MAP、FIO2、有核细胞百分比对无创通气失败有较好的预测价值。3.痰液培养仍是NRDS患儿病原菌取样培养的主要途径,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是NRDS患儿易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等耐药性较高,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选择抗菌药物。

张晓丽[9](2020)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背景: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极低/超低早产儿的存活率也逐渐的提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NRDS已经成为威胁早产儿存活及远期预后的重要疾患。相关研究显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和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的治疗对于I级以及II级的NRDS患儿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对于III级和IV级的患儿治疗效果不佳,往往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应用小潮气量、适当的呼气末正压等方式治疗NRDS,为合理并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对于重症NRDS所致的难治性呼吸衰竭却不完全有效,易造成气压伤、容量伤,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发生率增高。在20世纪70年代的早期,国外学者提出了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的应用,HFOV采用高频率、低潮气量、通过弥散的方式进行交换,能够使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02)快速排出,不容易产生气压伤,可以减轻高浓度氧对组织产生的损伤,但是目前HF0V和CMV哪种治疗方式更适合NRDS的治疗,在减轻NRDS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等方面仍没有一致的结论。目的:比较HFOV和CMV治疗重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疗效,探讨两种呼吸机治疗重症早产儿RDS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旨在为临床上治疗NRDS不同通气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兰陵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诊断是RDS且有机械通气指征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MV组,n=45)和观察组(HFOV组n=45)。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应用HFOV治疗,对照组应用CMV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不同的时间段撤离呼吸机的例数、机械通气时间、撤机后给氧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血气分析情况、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临床的转归及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呼吸机治疗临床效果的差异,不同时间点的Fi02、PH值、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Tension,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Tension,PaCO2)和O1的差异,并发症的差异。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用平均值士标准差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组间的差异性,以率和例数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果:(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和高危因素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HFOV组在治疗120h后撤离呼吸机例数优于CMV组,HFOV组平均应用呼吸机治疗时间、撤机后给氧时间、平均总住院时间,都少于CM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0-24h、24-48h、48-72h、72-96h 及 96-120h 撤离呼吸机例数、家属放弃治疗数和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关于FiO2、PH值、PaO2、PaCO2及OI值观察指标,两组患儿的上述指标比较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机械通气治疗后,上述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两种机械通气治疗后6h、12h、24h、48h PH值、Pa02均明显上升,Fi02、PaCO2及OI值均明显下降,并且在同一时间段两种方法比较,HFOV组较CMV组改善明显(P<0.05)。(4)HFOV组治疗后BPD、早产儿视网膜病(B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生率均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 组与 CMV 组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肺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肺气漏(Pulmonary Air leaks,PAL)、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和CMV治疗NRDS均有效,但HFOV治疗重症NRDS能缩短患儿应用呼吸机的时间,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能减少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HFOV是抢救重症NRDS的重要措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刘瞳瞳[10](2020)在《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 的]探讨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预防真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 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早产儿临床相关资料,按照标准将纳入的病历资料分为两组,其中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早产儿纳入感染组,无侵袭性真菌感染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日龄、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气管插管率及时间、PICC置管率及时间、TPN时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住院前母乳喂养情况、预后情况等资料,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单因素、多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 果]1.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早产儿3972例,根据纳入标准,有311例早产儿纳入,其中发生IFI有30例,感染率为0.76%,根据排除标准排外后,共有274例,其中感染组30例,对照组244例;2.血培养检出真菌9例,阳性率30%,均属于念珠菌属。其中6例行药敏试验,结果提示这6株白念珠菌均对两性霉素敏感,有1株对卡泊芬净耐药,有4株对氟康唑耐药;3.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性别及日龄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生体重、胎龄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感染组早产儿中,(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100pg/mL)有28例,阳性率93.3%。5.胎龄、出生体重、抗生素使用时间、TPN时间、有无PICC置管及留置时间、有无气管插管及插管时间、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住院时间、住院前母乳喂养为早产儿IFI感染危险因素(P<0.05),其中PICC置管天数和气管插管天数为本研究早产儿IFI的独立危险因素。6.两组之间预后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感染率为0.76%。2.本研究(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率,(1,3)-β-D葡聚糖检测可用于诊断IFI的辅助检查。3.本研究得出早产儿IFI危险因素有胎龄、出生体重、抗生素使用时间、TPN时间、有无PICC置管及留置时间、有无气管插管及插管时间、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住院时间、住院前母乳喂养。4.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ICC置管天数和气管插管天数为本研究早产儿IFI的独立危险因素。

二、影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1.3.2 国内外有创机械通气相关指南
        1.3.3 国外有创机械通气质量管理
        1.3.4 国内有创机械通气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运用循证方法初步形成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
        1.4.2 运用德尔菲法初步建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1.4.3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
    1.5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概念
    2.1 循证护理
    2.2 德尔菲法概述
    2.3 层次分析法
    2.4 撤机期、撤机前期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
    3.1 成立研究小组
    3.2 确定检索策略,进行文献筛选
        3.2.1 数据库
        3.2.2 检索词
        3.2.3 文献筛选
        3.2.4 检索式
        3.2.5 文献筛选途径
    3.3 文献质量及等级评价
        3.3.1 文献评价方法
        3.3.2 文献评价结果
        3.3.3 文献资料提取
        3.3.4 小组讨论初步构成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3.4 初步拟定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4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4.1 确定函询专家组
    4.2 德尔菲法实施过程
        4.2.1 确定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4.2.2 专家函询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4.3 指标条目筛选与修改标准
    4.4 统计学分析
    4.5 专家函询结果
        4.5.1 专家的一般情况
        4.5.2 专家函询可靠性分析
    4.6 指标筛选修改结果
        4.6.1 第一轮结果分析
        4.6.2 第二轮结果分析
    4.7 形成指标体系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的权重
    5.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2 构建模型的判断矩阵
    5.3 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5.3.1 一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5.3.2 二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5.3.3 三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
        6.1.1 质量控制
        6.1.2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科学性
        6.1.3 指标分级方法的科学性
        6.1.4 指标权重分布合理性
    6.2 对确立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的讨论与分析
        6.2.1 结构指标分析
        6.2.2 过程指标分析
        6.2.3 结局指标分析
7 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7.1 结论
    7.2 本研究创新点
    7.3 本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LISA技术和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对象
    2.2 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
    3.2 并发症情况
    3.3 无创失败及用氧情况
    3.4 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3.5 给药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值变化情况
4 讨论
    4.1 LISA的对NRDS并发症的影响
    4.2 LISA技术给药时的不良反应
    4.3 LISA技术对血气的影响
    4.4 LISA技术前的准备
    4.5 其他无创PS给药方式
    4.6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71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新生儿VAP的发病情况
    2. 早发VAP和晚发VAP的比较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合并症
    3. 实验室检查和治疗
    4. 机械通气及预后
    5. 早发VAP和晚发VAP的比较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
    一、诊断标准
    二、辅助检查
    三、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
    四、发病机制及病原菌
    五、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英汉双解缩略词
致谢

(5)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本课题资助项目
缩略词表
致谢

(6)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疾病的诊断标准
    三、研究方法
    四、统计学方法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ELBWI存活率变化情况
    三、主要临床并发症及治疗
    四、ELBWI预后的影响因素
讨论
    一、国内外ELBWI救治水平
    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
    三、ELBWI主要治疗
    四、影响ELBWI预后的因素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管理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致谢

(7)三种辅助排痰法在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 操作性定义
    1.4 理论依据及概念架构
    1.5 研究路线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 研究方法
    2.3 评价指标
    2.4 数据收集、录入与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学考虑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叩背排痰前后对血液pH值的影响
    3.3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叩背排痰前后对PaO2的影响
    3.4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叩背排痰前后对PaCO2的影响
    3.5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叩背排痰前后对SPO2的影响
    3.6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叩背排痰前后对HR的影响
    3.7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对排痰有效率的影响
    3.8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对排痰量的影响
    3.9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对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影响
    3.10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对并发症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有效叩背辅助排痰方法的重要性
    4.2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叩背排痰前后的对血液pH值、PaO_2、PaCO_2影响分析
    4.3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叩背排痰前后对SPO2、HR的影响分析
    4.4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对排痰有效率和排痰量的影响分析
    4.5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对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的影响分析
    4.6 不同叩背辅助排痰法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第5章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2. NCPAP模式
        2.1 NCPAP的作用机制
        2.2 NCPAP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2.3 NCPAP在NRDS的临床应用
    3. NIPPV模式
        3.1 NIPPV的作用机制研究
        3.2 NIPPV的主要参数设置及调节
        3.3 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研究
        3.3.1 NIPPV对减少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影响
        3.3.2 INSUR技术的应用
        3.3.3 NIPPV作为拔管后的呼吸支持
        3.3.4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暂停
        3.4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研究
        3.5 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性研究
    4. SNIPPV模式
        4.1 SNIPPV设备及机制研究
        4.2 SNIPP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
    5. BiPAP模式
        5.1 BiPAP作用机制
        5.2 BiPAP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5.3 Bi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
    6. HHHFNC模式
        6.1 HHHFNC作用机制
        6.2 HHHFNC的主要参数调节与设置
        6.3 HHHFNC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
    7. 其他模式
        7.1 NHFOV模式
        7.2 NNAVA模式
        7.3 经无创通气技术吸入一氧化氮
    8. 小结
第二章 两种不同无创通气策略治疗NRDS疗效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分组
        2.3 两种不同通气策略
        2.4 重新上机指征及定义
        2.5 猪肺磷脂注射液应用指征
        2.6 观察指标
        2.7 研究仪器及操作
        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儿基础临床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儿氧合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儿无创通气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儿通气相关并发症比较
    4. 讨论
第三章 无创通气治疗NRDS失败预测因素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材料及操作
        2.1 无创呼吸机
        2.2 有创呼吸机
        2.3 床边血气分析仪
        2.4 床边免疫定量分析仪
        2.5 猪肺磷脂注射液
        2.6 气管插管主要设备及操作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呼吸机参数设置
        3.3 观察指标
        3.4 结局与判断指征
        3.5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4.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4.2 两组患儿并发症比较
        4.3 无创通气通气失败时间分布
        4.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
        4.5 无创通气失败相关预测指标分析
    5. 讨论
第四章 NRDS患儿相关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观察指标
        2.3 标本采集
        2.4 标本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NRDS患儿病原菌来源
        3.2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随机分组过程
    附录3: NRDS前瞻性研究数据收集表
    附录4: 知情同意书
    附录5: 研究伦理审批书
在校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件

(9)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NRDS的治疗进展
    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儿高危因素的比较
    3.3 两组患儿呼吸机治疗临床效果的比较
    3.4 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的比较
    3.5 两组患儿并发症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早产儿RDS的发病机制
    4.2 治疗NRDS结合使用PS的必要性
    4.3 NRDS应用HFOV进行治疗的原理以及优势
    4.4 NRDS患儿应用HFOV进行治疗能够迅速改善通气与换气
    4.5 NRDS患儿应用HFOV进行治疗能够迅速改善血气指标
    4.6 对NRDS患儿应用HFOV方式对其相关肺损伤的影响
    4.7 对NRDS患儿应用HFOV的治疗方式,不增加IVH、PVL的发生率
    4.8 HFOV治疗NRDS能降低ROP、BP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第五章 小结
第六章 本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项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影响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新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D]. 吴意.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2]LISA技术和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分析[D]. 宋飞飞.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初次气管插管拔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及不良预后分析[J]. 何玥,袁琳,张沂洁,陈超,周建国.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11)
  • [4]71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D]. 陈元. 苏州大学, 2020(02)
  • [5]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D]. 付马. 苏州大学, 2020(02)
  • [6]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预后分析[D]. 刘金凤. 苏州大学, 2020(02)
  • [7]三种辅助排痰法在机械通气低出生体重儿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D]. 罗晓琴. 南华大学, 2020(01)
  • [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无创通气疗效及其病原菌分析[D]. 朱柳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 张晓丽. 山东大学, 2020(11)
  • [10]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D]. 刘瞳瞳.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影响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预后的相关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