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更多”破冰的难点_银行论文

中小企业“更多”破冰的难点_银行论文

“多”字诀破冰中小企业之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企业论文,破冰论文,字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小企业是企业的主体,是大企业成长的基础,是吸纳就业和上缴税收的主渠道,也是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主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和融资贵问题,导致其成为了遏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直视其本质,若能多角度激发融资活力,多层次挖掘融资潜力,多方位探索融资渠道,中小企业之困“破冰”有望。

寻根源:借贷的利益冲突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实质,是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是供需不匹配问题。这种不匹配现象的背后,是借贷双方在利益上的冲突。

从融资需方看,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因此成为许多金融机构不愿涉足的领域。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此外,多数中小企业没有明确合理的财务规划,其资金需求与大金融机构的长贷、慢还、稳健的要求不相适应。

从融资供方看,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民间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追求低风险、低收益或是高风险、高收益等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业务,较高的信息识别和监督成本使得中小企业经常被阻挡在信用贷款之外。

从资本市场看,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较短,为维护市场稳定,对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实行的是审核制而非注册制,对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都有严格的限定。即使是上市条件相对较低的创业板市场,也规定公司必须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且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令许多中小企业望尘莫及。

总之,理性的金融机构主体追求风险收益相匹配的经营原则与中小企业高风险、低收益的融资特点的矛盾,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源。此外,目前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也让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激活力:强化银企对接

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首先须多角度强化银企对接,有效激发间接融资活力,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推进银行和企业的对接。

一是组织机构对接,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壮大新型金融组织,把银行业主体结构从“倒金字塔”型转为符合企业结构布局特点的“金字塔”型。我国存在充裕的民间资本,然而由于政策的限制、渠道的堵塞,民间资本运行过程中问题层出,未能有效运用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去。因此,要加大力度把民间资本引入到民间银行、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中去,发挥这些机构与本地中小企业信息对接程度高、运作灵活等优势,弥补了大银行留下的市场空白。同时,逐步解决新型金融机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适当放宽准入标准来允许此类机构吸收社会资金,推动其发行中小企业专项金融债来扩大资金来源,并允许其加入银行征信体系。

二是借贷特点对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根源是由借贷双方特点的差异产生的矛盾,因此调节此矛盾势在必行。银行机构不愿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根本原因是风险大、收益低,而如若有第三方机构分担其风险、提高其预期收益,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会大大增加。分担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引入保险机构,由保险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财产或对贷款本身进行保险;另一种是引进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担保,从而降低对抵押物的要求。在提高预期收益方面,可对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进行税费减免、给予财政贴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三是要推动产品服务创新,实现单纯不动产抵押向多元化动产抵押突破,允许林权、股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海域使用权等一切能够产生收益的动产作为抵押物。在贷款过程中,需更多地采用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贴现贷款等贷款形式。而在采用这些风险更高的贷款形式时,为使风险最小化,银行可由单一的法人担保转向多人担保与法定代表人联合担保,从锁定单一债务人向锁定上下游供应链关系人突破,从单一信贷创新向银保合作创新突破。

据潜力:健全市场体系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挖掘直接融资潜力。国际发达金融市场的经验表明,随着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企业融资将实现从以间接融资为主到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转变;而随着一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债券市场在为中小企业融资上能发挥更大的功能。

就股权融资而言,目前的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推行审核制,门槛较高,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不具备在这些市场进行融资的条件。因此,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降低现有股权市场的进入门槛。健全股权市场层次,大力发展挂牌和融资门槛较低的新三板市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支持“四板”市场,即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定向增资扩股提供平台,以后甚至可以发展“五板”、“六板”市场,使目前的股市结构由“倒金字塔”结构向“金字塔”结构转化。股权市场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融资平台,更在于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重新梳理、规划企业发展路径,扎实培育主业经营的特色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成长为行业性的领军企业。

而在债权融资方面,我国已有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等针对中小企业的债券种类,但是这些证券不是由市场自发运作,而是主要由政府推动,参与债券发行主要是优质中小企业,发行规模仍然偏小。发展并规范中小企业债券市场总体的思路是从政府主导转为市场主导,首先要从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共享系统做起,使有相似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能够自由组合,而避免被动捆绑;其次,要培育壮大服务中小企业进行发债的中介机构,如承销商、担保机构和增信机构,促使中介机构充分竞争,降低发债成本;最后,要创新产品形式以适用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如对信息特别不对称、风险特别高、在债券市场上很难找到购买者的中小企业,可允许其向高风险偏好的私募投资者发行非标准化的债券。

探途径:鼓励模式创新

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现有的银行信用评价体系是建立在抵押资产的多少上,而不是建立在以数据为基础的信用记录的好坏上,这就容易忽视没有债务和贷款的优质客户。

互联网金融以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建立动态的、准确的信用体系,可以极大地降低信用评估审核和风险管理的成本,弥补现有银行信用评价体系的缺陷。此外,互联网金融也对银行传统信贷模式做出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进行贷款审批时,企业没有规模大小、国有民营之分,只有信用高低之分,并且实现网上发放和回收贷款,可极大地降低营运成本,并打破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与收益难以均衡的僵局,是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金融形式之一。

鼓励发展融资租赁。通俗地说,融资租赁就是“借鸡生蛋,卖蛋还鸡”,即金融租赁公司根据承租企业所选择的设备和供应商,按合同约定购买设备后,提供给承租企业使用,并由承租企业支付租金的交易活动。融资租赁是一种基于租赁物的融资机制,是银行信贷等融资方式的有益补充,考察的不是承租人过去的财务记录,而是其使用租赁设备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融资租赁对承租人历史上的资产负债要求不高。出现问题时,租赁公司可以收回、处理租赁物,对企业的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也不高。使用融资租赁可以避免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够规范、抵押物少的弊端,也是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金融形式之一。

此外,应该鼓励发展壮大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等能够惠及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大胆试验资产证券化、信贷证券化,以逐步完善金融产品结构。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还须加强金融监管,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标签:;  ;  ;  ;  ;  ;  ;  ;  ;  

中小企业“更多”破冰的难点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