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临床病理诊断与母儿围产结局分析论文_刘海萍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临床病理诊断与母儿围产结局分析论文_刘海萍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甘肃静宁 743400)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并分析其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经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的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4例患者年龄在20到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岁,足月产14例,早产10例,早产病例中4例为低出生体重儿。16例合并胎膜早破,4例合并子痫前期,其余4例未见其他并发症。肿物镜下主要由许多血管腔隙和少量疏松的纤维组织间质组成。免疫组化瘤细胞CD34,Ki-67阳性指数<10%。结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胎盘良性肿瘤,极少富于细胞性,容易被临床误诊,常伴发多种妊娠合并症。

关键词: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病理诊断

引言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的血管畸形,其特征为绒毛毛细血管异常增生,临床非常少见。临床研究表明,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会使孕妇出现羊水过多、胎儿水肿、宫内发育迟缓、充血性心力衰竭、早产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胎儿死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文主要分析了24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档案,并探究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病理学特点,分析其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后胎盘送检病理科诊断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标本,其中产妇年龄在20到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岁,均为初产妇;足月产14例,早产10例,早产病例中4例为低出生体重儿。16例合并胎膜早破,4例合并子痫前期,其余4例未见其他并发症,产前B超检查均未发现肿物。

1.2方法

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患者的绒毛膜血管瘤的标本,并分析研究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标本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12h之后进行常规大体检查,包括脐带长度、附着部位、是否扭转、脐血管数目;胎膜破裂部位、颜色及完整性;在检查胎盘实质过程中间隔1厘米进行连续切面,评估绒毛的颜色、测量全层厚度,充分的暴露胎盘的实质切面,仔细的检查每个剖面,取出可疑材料进行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二步法,DAB显色。所用一抗CD34、二抗试剂盒和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2结果

2.1巨检

24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中,22例发生于单胎胎盘,2例发生于双羊膜双绒毛膜双胎融合胎盘。8例肉眼观察时未发现肿物,16例分别位于胎盘母体面、胎盘实质内及胎盘边缘,在胎盘实质中的绒毛膜血管瘤切开观察后发现,肿物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紫红色,有光泽,界限清晰,容易观察。

2.2镜检

肿瘤由许多血管腔隙和数量较少且结构疏松的纤维组织构成,血管瘤与正常绒毛间被一层滋养叶细胞上皮包膜分开,组成的血管大部分为细小的毛细血管,部分血管管腔可扩张呈海绵状,部分血管发育不成熟,在细胞的间质中仅有少部分形成发育较差的血管,未见明确管腔。血管内皮细胞呈卵圆形、短梭形,细胞胞质少,细胞核呈圆形、梭形,浅染。局部组织伴有坏死、钙化、粘液变性或透明等症状。

2.3免疫组化

血管腔衬覆的瘤细胞以及未形成明确管腔呈实性生长的瘤细胞CD34均呈弥漫阳性,瘤细胞Ki-67阳性指数<10%。

3讨论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胎盘原发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又是少见的胎盘病变,临床上极少见到。胎盘的病理送检率、医师对标本的观察程度能够直接影响到绒毛膜血管瘤的发生率,只有大量连续地对胎盘进行巨检,并将胎盘切成1厘米左右厚度的薄片,观察其切面后再做镜检,方可获得真实的发病率。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与种族、地域以及单胎或多胎等因素有密切联系。

研究发现,绝大部分胎盘未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在现阶段,唯一能早期诊断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有效手段是超声检查,其检查结果表现为圆形的实质性肿块凸向胎盘胎儿面或位于胎盘实质内,与周围胎盘组织界限清晰,回声略低于胎盘,内部可观察到血流,回声稍紊乱。当肿瘤的直径在0.5厘米以下时,非常容易漏诊。超声检查出瘤体最大径范围在4.1厘米到16厘米之间,而瘤体直径小于5厘米者均未能提示,可见影响产前超声诊断的主要因素为瘤体的大小。本组病例在产前进行的超声检查及病理大体检查中均未发现明确的病灶。超声下无法分辨的原因是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肿物太小,肉眼不可见。绒毛膜血管瘤与各种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体积的大小直接决定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对妊娠合并症严重程度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肿瘤大部分体积较小,且没有显著特征,然而肿瘤可以影响胎盘的血流,使其发生变化,导致胎儿的正常血流供应被破坏甚至中断,影响胎儿的发育。同时,超限的血液循环还会增加胎儿的心脏负荷,引起胎儿窒息,严重者可以使胎儿死亡。体积大的肿瘤,侵占了胎盘与母体之间血气交换的有效面积,降低了胎儿血液供应,从而导致各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最常见的是羊水过多,还包括胎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早产、胎儿发育迟缓以及宫内死亡。研究发现,胎儿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这与文献报道相符。且肿瘤对产妇的影响更大,容易引起多种妊娠并发症,其中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胎盘血管瘤导致胎儿或新生儿患多种疾病,甚至威胁胎儿生命安全,因此,孕期超声检查应注意血管瘤检查,胎盘血管瘤者确诊后,医护人员应对其重点监测,尤其是瘤体大或多发者,产程中要预防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缺氧严重者可适时终止妊娠。

参考文献:

[1]陈颢,陶九轩,陈秋月,等.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临床病理诊断与母儿围产结局分析[J].母婴世界,2017(12).

[2]古聪敏,何丽娟,施全,等.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2):70-73.

[3]李旭苗,陈海琛,张斌伟,等.胎盘绒毛膜血管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16):2641-2644.

论文作者:刘海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临床病理诊断与母儿围产结局分析论文_刘海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