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论文_韩洪霞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论文_韩洪霞

山东省滨州市北镇中学 256600

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班主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心理疏导者,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要设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做学生的知心人。那么教师怎么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

第一,要关怀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

关怀关心一个人,才会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平等才会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对教师而言,只有具备了关怀和关爱,才能对每一个学生加以关注,在自己的教学中处处留心学生的感受,才会有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愿望。

第二,对待学生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只有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敢与你亲近,才有与你交流的愿望和可能。如果整天铁青着脸,学生都会望而远之,谁还可能为你吐露心声呢?

第三,要营造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师生相处的关键之所在。只有建立在和谐的关系之上的师生关系,才是良性的、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才能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才能以情动情打动学生心灵。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做到拉着手引导,面对面说话,并且要改掉传统的师道尊严,要弯下身来与学生沟通交流,切不可居高临下,拒人千里之外,要胸怀锦绣,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四,知人善解,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教育学生的方式绝不能简单粗暴,要讲究教育的方法和艺术,要让学生感受到你的温暖和好意。当学生犯了错误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要静下心来和学生交流,学会尊重学生,要将心比心,不要动辄就胡乱批评学生,甚至谩骂学生,或侮辱学生人格。

第五,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进一步沟通学生。

家庭是人的情感依托和归依之所,也是人的情感避风港,学生也不例外。在做学生工作时多与家长联系,往往能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形成教育学生的良好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六,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与精妙的交谈艺术。

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际关系学、交谈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具备把广博的知识化为疏导语言的能力,才能使受疏导者——学生听之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听之动情。

第七,要注意观察学生,从其言行举止中推测其思想意识。

言为心声,学生的一言一行往往能够流露出他的心态轨迹,对其言行的注意观察,也会从中了解他的心理动机。

第八,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用成功点燃学生自信的火焰。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求,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避免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提高学习自信心,焕发学习热情,主动内化教育要求,积极挖掘自身潜能,从而实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着力帮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尽量减少失败的次数,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第九,教师对待学生要满腔热枕,心中一定要装得下学生,要有容人之德。

要胸怀坦荡,大公无私,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在处理事情时,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让孩子切身体会到你是为他着想,为他好,在关心他,理解他,他才会敞开心扉,悦纳你的教育和教导。

第十,要善于抓住时机,耐心疏导。

教育的奇迹来自于平时的引导,课上课下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以这些闪光点为契机,耐心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改错的过程还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用耐心、关心、爱心来督促孩子改错。

教师只有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向你倾吐内心世界,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也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你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你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你的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将是一片阳光明媚的春天,你的教育天地才会更加宽广和开阔!

论文作者:韩洪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  ;  ;  ;  ;  ;  ;  ;  

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论文_韩洪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