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文化与建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_校园文化论文

论校园文化与建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_校园文化论文

论校园文化及建筑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园文化论文,高校论文,建筑论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园文化开始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及还只是近几年的事,而且已经广泛地受到重视,许多高校都在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创建自己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但是,究竟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建筑类高等院校怎样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绝不等同于搞几项活动或者举办几次讲座,必须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规划中,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建筑类高校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正如“文化”这个概念难以解释得透彻、明晰一样,校园文化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同时难以把握其定义,并且一直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所争论。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和把握校园文化的涵义:它是弥漫、渗透于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他们与其所创造并立身其中的环境之间的氛围,而且这种氛围是活的,富有生意的,犹如气韵,流动于校园内师生共同创造并遵守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以及共同认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之中,是高校所独有的,在不同的高校呈现不同特点。校园文化所铸造的这种坚固的软体氛围,是校园的灵气,是高校校园与一般社区的重要区别所在。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内容上更倾向于哲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审美修养、内在素质等方面的熏陶,作用绝不可低估,特别是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上作用更是巨大,虽然这种作用只是潜移默化地发生。与具体的教学活动相比较而言,校园文化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积累起来而形成的整体氛围,对学生成才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久远;校园文化着重于对学生成才的宏观引导,而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具体知识技术的传授。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其终极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在塑造青年学生追求真理、努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精神。建设校园文化也必须以这一根本目的为宗旨,着重塑造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努力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品质,以及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心理素质,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许多高校把学生社团活动当作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可否认,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校园文化建设绝不仅仅等同于社团活动。学生自发组建的社团或者受有关部门指导的社团目前还只是把举办活动当作学生紧张学习之余娱乐、休闲、放松的手段,还只停留在校园文化的表层,没有向精神世界开掘。而且更让人忧心的是有些从事这项工作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还不能有意识地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只是为举办活动而忙忙碌碌,对实现校园文化的最终目的作用廖廖。校园文化活动决不仅仅是消遣、娱乐、解除劳顿的方式,决不单单是瞬间的快慰和放松,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才是其追求的永恒。

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和手段,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着极大的区别。校园文化是一种有意义的校园氛围,重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它象一只无形的手,指导着学生们向着健康而有序的方向永无止境的发展。无论学生愿意与否,只要长期置身其中,肯定会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所形成的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地、不自觉地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和具体的思想教育活动相比,校园文化的效果虽然在短期内不明显,但其作用却是长远而牢固的,一旦形成,就不再容易改变,而且可能伴随受熏陶者的一生。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其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呢?仔细观察大学作为独立的社区与社会其他部分的根本区别,我们可以发现校园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主要依赖于三点。

首先,高校是多种学科的研究和传袭之地,几乎囊括了人类文明的全部内容,这是校园文化繁殖成长的天然土壤。高等学校是人类文明最集中最先进的地方,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在内的科学的每一步发展几乎都是在高等学校或它所能辐射的地方产生的。这块天然土壤独一无二,是校园文化赖以产生和完善的首要基础。

其次,高等学校聚集着社会大部分学者、专家,他们代表着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最新水平;同时又聚集着整个社会最具塑造潜力的青年学生,他们求知欲强,渴望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并把它推向前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高层次的心智交流中,校园文化也悄然萌生了,并逐步丰富发展。在师生间的交流中,教师包括高校的干部职工所起到的作用更大。因为所标榜所提倡、所弘扬的都首先依赖于“传道、授业、解惑”。

再次,校园文化的浓淡厚薄,还依赖于高校内部文理渗透的充分与否。文理兼容的百年老校为什么能够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并不是它们较单科性高校在学生学习期间多教授了几门具体的课程,而归功于它们校园文化中文理渗透的浓厚氛围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综合性大学对青年更具吸引力的奥妙也许就在于此吧。校园文化的形成依赖于每一学科的发展,更依赖于多种学科的融汇贯通。许多或以文史或以理工见长的综合性大学,现在已开始加大力度发展自己的相对弱项,就是意识到文理渗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极大作用和校园文化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学科完善、实力较强的综合性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上更具优势是勿庸置疑的。国家教委发展“211”工程的重点放在综合性大学的战略决策似乎在这里又可以找到一个有力的注释。

以高校师生及其所创造的氛围为存在基础的校园文化,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物态文化,主要指校园环境、图书资料、文化设施、文化网络与青年学生自办的报刊和具体的文化科技活动。第二是方式文化,即校内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社会团体的作用和职能以及与之相应的体现于人际关系中的师生的活动、行为、消费方式等。第三是精神文化,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加以体现,具体表现为师生共同享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文化传统、校园舆论、认同意识及各种流行的校园潮流。很显然,校园文化的这三种表现形态是由浅入深的,精神文化是其核心层面,是整个校园文化的精神所在。物质因素仅属于表层,使学校熠熠生辉的东西只能是凝聚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

目前许多高校建设校园文化,往往侧重于丰富物态文化和完善方式文化,忽视了开掘精神文化,把组建几个学生社团,搞几次大型活动看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建设校园文化,丰富物态文化和完善方式文化固然不可缺,但更重要的是开掘其中的精神文化意义。为消闲或娱乐而开展的活动不会有长久的吸引力,纯粹建设外形的行为只能使校园文化成为几项死的设施或制度,而不能使校园文化充满灵气。根本的方法是从精神文化着眼,根据自身专业和师生特点,完善、丰富物态文化和方式文化,建设独具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不同特点的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和具体方式不同,而根本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建筑类高等学校以建筑工程类专业为主,在文史哲方面欠缺较大,和一些综合性大学相比,建设校园文化的条件先天不足。在这样的前提下,建筑类高校必须立足自身,发掘潜力,发挥优势,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发展学科优势,按照既定的育人目标和科研规划,加强实力,增大投入,是建筑类高校建设校园文化、利用校园文化的作用培养人才的根本之计。这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的唯一选择,脱离了这个根本,校园文化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总体来看,建筑类学校一般综合实力相对较弱,而只有综合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才有良好的基础,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各种学科得到一定发展,学校发展才有后劲,才有前途。在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增强自身实力更是当务之急。只有自身实力增强,学校在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校园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才有依托。

发展自身实力,增强工科专业的人文内涵,是建筑类高校发展校园文化的突破口。不同的高校其校园文化也呈现着千姿百态的差异,它因为高校专业和性质以及所处地域的不同,而各有自身独具的特征。建筑类高校一般强调专业技术的发展,而容易忽略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自身丰富的人文内涵。历朝历代和外国的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隐藏着丰富历史内蕴和人文内涵与建筑美学作为一门在建筑类专业学生中应该普及的学科,目前一般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大学生能够稍深了解的又有多少呢?建筑类工科院校建设校园文化,不首先发掘这些内涵,又到哪里寻找并发扬自身的优势呢?这些内容不能成为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专利,而该普及到一般学生中。因此,建筑类高校建设校园文化,增强专业的人文内涵,必须以普及建筑美学和古今中外各种建筑实例中蕴藏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为突破点,并由此扩展到一般文化艺术、哲学、历史等人文修养内容。

增强建设类大学生的一般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其人文修养,是丰富校园文化的基础。发掘古今中外建筑实例中的人文内涵和建设美学内容是人文精神教育的一个方面,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人才成长的积极氛围,更强调人文精神中的一般的普遍的内容。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美学等在内的一般人文精神教育,又一向被建筑类院校所忽视。即使在每所高校都设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和思想品德课,其教与学也只是局限于课堂,侧重于讲授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往往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缺乏针对性,难以解答学生关心的疑点、难点和热点,所以,引不起学生进一步认真而深入的思考。象历史、文学、艺术,美学等内容,一般建筑类高校不开设这类课程,学生有这方面的学习需要,也只能依靠自己零碎地读书,根本谈不上比较系统地了解。因此,加强人文精神内容教育是当前建设类高校的普遍的紧迫地任务。是对学生成长负责的切实表现。文史哲和理工科及其理论和实践渗透下成长起来的复合型人才是今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方向,国内许多著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理工大学都已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迈出较大步伐开展实际行动了,建筑类工科院校再不意识到这一点,如何把握住将来自身的教育竞争中的前途和命运?从现在开始,必须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拓宽专业知识的外延,促进文理渗透。而在目前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学时受限的情况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中注入这方面的内容和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

另外,建筑类高校建设校园文化必须注意的一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高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是消闲、娱乐、放松的方式,而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向沉思、启悟、心灵净化和人文修养、道德品质、理想追求方向引导,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慰籍,满足其精神需求。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学生有意无意地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与学校的倡导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其精神、心灵、人格的塑造。

建筑类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任务和途径都是多方面的,以上所述只有几个侧面,可以说是挂漏一万。总之,在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各类高校都在竭尽全力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以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建筑类高校必须对校园文化有全面的充分认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弥补不足和欠缺,加大力度,丰富自身的校园文化,为更好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

标签:;  ;  ;  

论校园文化与建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_校园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