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和病毒唑在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安田会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273300)

[摘要] 目的:对比喜炎平和病毒唑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的影响。方法:以我院164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82例,A组使用喜炎平治疗,B组使用病毒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95.1%,B组总有效率8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病毒唑,喜炎平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的缩短效果更佳。

【关键词】喜炎平;病毒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给患儿的健康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婴幼儿的免疫功能较弱,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人群,且患病后往往病情较重,尤其体温升高,对小儿神经系统会造成影响[1]。缩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对小儿的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本研究比较喜炎平和病毒唑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164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每组82例,A组:男48例,女34例,年龄1~7岁,平均(3.6±0.8)岁,病程2-20h,平均(7.8±3.6)h,B组::男46例,女性36例,年龄1-8岁,平均(3.8±0.7)岁,病程3-18h,平均(7.5±3.2)h,排除其他感染性疾病,组间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2]

1)24h内体温超过38℃,伴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2)治疗前未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3)本研究经患儿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A组使用喜炎平(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治疗,用药剂量5mg/kg喜炎平溶于250ml葡萄糖溶液,混匀后静脉滴注,1次/天。B组使用病毒唑(武汉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9050)治疗,10mg/kg病毒唑溶于250ml葡萄糖溶液,混匀后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患儿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给予充分休息、饮水和维生素C,用药前让家属配合辅助患儿用药,持续用药1周。

1.4 观察指标

根据症状恢复效果和时间制定疗效标准[3]:痊愈,治疗3d内体温恢复,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症状完全缓解,有效,治疗5d内,患儿体温恢复,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症状缓解,胸部X线检查提示病灶清除;无效:治疗7d后,体温、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未见明显缓解,胸部X线检查提示病灶。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和鼻塞流涕,并对两组患儿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表示,X2比较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A组总有效率95.1%,B组总有效率82.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A组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 1 两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注:组间上述各项症状消失时间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用药安全性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3/82),2例腹泻,1例过敏,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10/82),1例贫血,4例胃肠道反应,2例血清胆红素升高,3例腹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病原菌感染诱发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的体质较弱,免疫功能相对低,是病毒性感染的主要群体。前些年,由于环境恶化、抗生素滥用,国内呼吸道感染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国家对抗生素和环境的不断控制,该病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婴幼儿感染病例仍较多,尤其是春冬季。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危害性不言而喻,持续高热会损伤小儿的神经系统,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诱发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炎等。临床针对小儿呼吸道感染主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病毒唑是广谱高效抗病毒药物,是一种核苷类药物,其作用是干扰RNA代谢,进而影响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相关报道[4,5]对该药物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分析,该药物的总有效率80%左右, B组使用病毒唑治疗后的效果同上述报道基本相符。该药物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不良反应受到临床重视,尤其贫血、肝功能损害,对小儿的健康威胁较大,该药物已逐渐不适宜作为婴幼儿病毒性感染的治疗药物。症状缓解时间是评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临床指标,缩短病程能够确保小儿受到的影响越小,提高患者满意度。喜炎平是一种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脂磺化物,具有良好的抗病毒和抗炎效果,而且其良好的安全性,使其广泛应用到儿科感染的治疗中。

本文对比喜炎平和病毒唑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效果,和B组比较,A组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要短,说明喜炎平对症状的缓解更快。从疗效来分析,喜炎平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更佳。喜炎平和病毒唑都有抗病毒的作业,现代药理学证实喜炎平还有抗菌、消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喜炎平能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使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得到提高,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对症状的改善发挥重要的作用,加速症状的缓解。发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引发的重要症状,喜炎平具有解热消炎的作用,在已有报道[6,7]中得到证实。就安全性来说,相较于病毒唑,喜炎平的用药安全性更好。病毒唑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了较多的副作用,本文中B组患儿用用药期间有贫血、过敏、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从病毒唑的作用机制可以分析得出病毒唑主要作用遗传物质,其对病毒造成抑制的同时可能对正常细胞造成影响,存在细胞毒性[8]。喜炎平为中药制剂,其本文中不良反应相对轻微,尚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根据临床文献,目前喜炎平尚未有不稳定因素,也可以联合抗生素使用,这对部分迁延难治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在缩短病程中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喜炎平有着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双重功效,相较于病毒唑,其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更佳,对病程缩短效果更好,用药安全性更好,更适合小儿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樊翠琳.热毒宁及病毒唑对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的效果比较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7): 2607-2609.

[2] 赵继民.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8):97-98.

[3] 朱祎宏.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J]. 儿科药学杂志, 2015(2):26-28.

[4] 秦庆寅,王晋星,宋飚,等.山香圆颗粒联合抗病毒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 河北医学, 2015(10):1605-1607.

[5] 朱秋玲,严鹏科,李军. 抗病毒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22):3255-3256.

[6] 李咏梅. 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9):1-2.

[7] 相彩霞,唐云芳,黄新园,等. 双黄连口服液、利巴韦林单用联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31(4):937-939.

[8] 董宁.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热毒宁和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对比分析[J]. 中外医疗, 2014,(30):140-141.

论文作者:安田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  ;  ;  ;  ;  ;  ;  ;  

喜炎平和病毒唑在缩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的对比研究论文_安田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