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张立君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张立君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165000

【摘 要】目的 探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诊断。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且得到及时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未留下后遗症。结论 病理分析有助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确诊,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理;诊断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夏秋季流行。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尤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约占乙型脑炎的50%~70%[1]。随机抽选我院收治的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诊断。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8~46岁,平均年龄(28.4±2.3)岁。

2病因与传染途径

乙型脑炎脑病毒为RNA病毒,其传播媒介和长期贮存宿主为蚊(在我国主要为三节吻库蚊)。在自然界,其循环规律为:动物-蚊-动物,在牛、马、猪等家畜中稳性感染率甚高,一般仅出现病毒血症,成为人类疾病的传染源和贮存宿主[2]。带病毒的蚊叮人吸血时,病毒可侵入人体,先在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繁殖,然后入血引起短暂性病毒血症。

病毒能否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取决于机体免疫反应和血-脑脊液屏障碍功能状态。凡免疫能力强,血-脑脊液屏障碍功能正常者,病毒不能进入脑组织致病,故成为陷性感染,多见成人[3]。在免疫功能低下,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健全者,病毒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由于受染细胞表面有膜抗原存在,从而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导致损伤和病发。

3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3.1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患者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3.2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直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病变(尤其是脑干)、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时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4]。

3.3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患者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患者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4病理变化

4.1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

血管高度扩张充血,可发生明显的淤滞,血管周围间隙增宽,脑组织水肿,有时可见环状出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多以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为中心,或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浸润的炎性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 为主,仅在早期有为数不多的嗜中性粒细胞。

4.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的损伤,表现为细胞肿胀,尼氏小体消失,胞浆内空泡形成,核偏位等。病变严重者神经细胞可发生核固缩、溶解、消失,并为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所环绕。可见卫星现象和嗜神经细胞现象。

4.3软化灶形成

灶性神经组织的坏死、液化,形成镂空筛网状软化灶,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分布广泛,除大脑(顶叶、额叶、海马回)皮质灰、白质交界处外,丘脑、中脑等处也颇常见。关于软化灶发生的机制至今尚未能肯定,除病毒或免疫丘疫反应对神经组织可能造成的损害外,病灶的局灶性分布鞋提示局部循环障碍(淤滞或小血管中透明血栓形成)可能也是造成软化灶的一个因素[5]。

4.4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形成小脑质细胞结节,后者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列的神经细胞附近。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也很明显。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瘢痕开成,在亚急性或慢性病例中较为多见。

5临床病理联系

嗜唾和昏迷常是最早出现和主要的症状,此乃神经元广泛受累所致。颅神经核受损导致颅神经麻痹症状。由于脑内血管扩张充血、血流淤滞、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通透性曾高而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病人常出现头痛、呕吐。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疝,共中小脑扁桃体疝可致延髓呼吸中枢受压呼吸骤停而致死。由于脑膜有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炎症,临床上有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的现象。

6结果

40例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且得到及时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未留下后遗症。

7讨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广泛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但以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为严重,小脑皮质、延髓及脑桥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常仅限于颈段脊髓。肉眼观,脑膜充血,脑水肿明显,脑回宽,脑沟窄;切面上在皮质深层、基底核、视丘等部位可见杰粒或针尖大小的半透明软化灶,其境地界清楚,弥散分布鞋或聚集成群。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经过治疗,多数可在急性期后痊愈,脑部病变逐渐消失[6]。病变较重者,可出现痴呆,语言障碍、肢体瘫痪及颅神经麻痹引起的吞咽困难、中枢神经性面瘫、眼球运动障碍等,这些现象经数月之后多能恢复正常。只有少数病例不能完全恢复而留下后遗症。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可得出结论:病理分析有助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确诊,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政锦.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34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13,(10).

[2]张福超.我县近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62-263.

[3]徐慧.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5):107.

[4]姚亮清,黄张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治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31-132.

[5]时晓庆,郭明亮,唐万菊,张宏伟.成人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1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5,(1):102-103.

[6]陈秀荣.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1):447-448.

论文作者:张立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  ;  ;  ;  ;  ;  ;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诊断分析论文_张立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