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拉图式爱情”的哲学意蕴论文

浅析“柏拉图式爱情”的哲学意蕴论文

浅析“柏拉图式爱情”的哲学意蕴

张瑞祥

(昆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柏拉图式爱情”这种恋爱方式作为一个经典之谈,不管是在爱情关系上还是在哲学追求上每每都被人们论及,但是其真正的内涵与意蕴往往被有些人士与当今甚嚣尘上的同性恋亚文化历史相混淆。本文基于文本,力求对“柏拉图式爱情”的真正内涵做出澄清,阐明“柏拉图式爱情”的哲学意蕴,即指成年男子对少年男子精神上的爱慕,是少男为了追求自身品德或者知识的进步而与成年男子结交的一种关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期冀人们对“柏拉图式爱情”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关键词】 柏拉图式爱情;内涵;澄清;哲学意蕴

一、“柏拉图式爱情”的历史渊源

(一)从文本阐发“柏拉图式爱情”的内涵。 首先,“柏拉图式爱情”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巴尔德沙尔·卡斯诺提创造出来的。意指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渴望与思慕,(即精神与精神之间的交流)其中剔除了肉体交流的部分,卡斯诺提本人将其解释为“顺从精神而不是顺从情人”。由此,这种心灵或者精神上的玄妙交流被同性恋人士当作与传统爱情婚姻文化制度相违背的恋爱根基和土壤,更有甚者,将古希腊时期的同性恋风气也归因于柏拉图的爱情观,但是,这些都是对“柏拉图式爱情”的曲解和误会。

水库所处地貌单元,岸坡形态,包括岸高、岸的坡度、水下岸形、岸坡的曲率及岸坡切割程度等对塌岸的型式、速度、塌岸量和浅滩的形态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岸形弯曲地段,容易发生塌岸,凸岸地段更易受到冲蚀,塌岸速度快。山区河谷型水库一般岸坡较高,塌岸较宽,但速度较小。库区陡坡岸段塌岸严重、宽度范围也大。

六是走进网民宣传,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扫黑除恶我点赞”、有奖答题等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广泛推送,扩大活动覆盖面,很好地起到了惩治黑恶、震慑犯罪、扩大影响、鼓舞群众的积极作用。活动持续10天,共吸引42728人参与。举办线下发布会,来自各行业系统及街道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代表300余人参加,对组织活动有力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邀请获奖单位做经验交流,市民代表谈看法感受。

柏拉图的爱情哲学主要体现在两部著作中,分别是柏拉图的《斐德罗篇》和《会饮篇》。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驳斥了斐德罗一篇有关爱情的文章,并作了反讥式的的评价:“你和我不仅要赞美它的作者(吕西亚斯)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首尾一贯的精确性、精心修饰的辞藻,而且还要赞扬他所说的内容吗?”苏格拉底对这篇文章的论点即将爱情视为一种肉体的欲望给予完全的否定,并作了充分的论证。他首先确定关于爱情的原则和定义,即“爱情有一种是旨在追求快乐的天生的欲望,另一种是旨在追求至善的后天获得的判断力。当我们在判断力的理性指导下追求至善时,我们有了一种指导,称作节制;但当欲望拉着我们不合理地趋向快乐并统治我们时,这种统治的名称就是奢侈。当追求美的享受的欲望从其他相关的欲望中获得竭力追求肉体之美的新力量时,这种力量就给这种欲望提供了一个名称——这是最强烈的欲望,叫作爱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爱情做出的二重划分,只有真正在理性的指导下追求关于至善的知识时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才叫做爱情,是真正的快乐,而肉体的交欢所展现的快乐是柏拉图所不屑的。

在《会饮篇》中,众人讨论爱神,礼赞爱神,裴卓,包萨尼亚、鄂吕克锡马柯等人依次做了发言,阿里斯多潘通过神话的方式,从人的本性(不能确定真假的本性)出发,将人分为男人、女人,以及阴阳人三种形态,人与人相爱的欲望就根植于人心,它要恢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治好从前剖开的伤痛。两个人的灵魂在盼望一种不可言说的东西即就是和爱人熔成一片,合成一个人成为整体的希冀和追求就叫做爱,全人类的幸福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找到合适的爱人,还原自己本来的面目。“阿里斯多潘的发言在谑浪笑傲的外表之下有着严肃深刻的思想,从表面看,他替人类的起源和衍变描绘了衣服图画,给同性之爱和异性之爱给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从内看,说明爱情是由分求和的企图,人类本是浑然一体,因为触犯了神被惩罚才一分为二,分是一种惩罚,一种疾病,求和是要回到原始的整一和健康,所以爱情的欢乐不只是感官的或者肉体的,而是一种潜在的普遍的要求,由分到合的欲望得到实现,着重爱情的整一,推翻了包萨尼亚两种爱神的看法,同时,像鄂吕克锡马柯的看法一样,也寓有矛盾统一的道理”这里消除了有关爱情的两种爱神,却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打开了一扇看似合理的门,这可能就是有些人滥用“柏拉图式爱情”为同性之爱开脱缘由吧。且不说其关于同性之爱(追求同一和统一)有无合理性,就这关于人的三种形态的说法来源(神话)就有待商榷。最后,苏格拉底向众人讲述了他从一位来自曼底内亚的女士狄欧蒂吗那里听来的关于爱神的看法,即爱情就是想凡是美的善的永远归自己所有的那一个欲望;爱情的目的就是在美的对象中传播种子,贫它孕育生殖,达到凡人所能享有的不朽,生殖就是以新代旧,种族与个体都时时刻刻处在生灭流转中,这种生殖可以是身体的,也可以是心灵的,诗人、立法者、教育者以及一切创造者都是心灵方面的生殖者。

古希腊,同性恋(柏拉图式爱情)现象兴盛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主要在贵族阶级和富有的公民之间,并且,在成年男子与少男之爱恋爱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一套爱者与被爱者的行文规范。与现代意义的同性恋者不同,古希腊的同性恋者在爱慕少男的同时,一般不排斥异性恋,主动与被动是古希腊世界性行为的基本对立模式。

二、古希腊“柏拉图式爱情”现象存在的原因

以美的东西为目的,包括内外两个方面,但柏拉图更注重内在的方面,外在的婚姻关系,生育的孩子,使会死的凡人不朽。而内在的,通过在美的东西里面孕育自身、品德、作品,从而达到不朽,柏拉图认为这比夫妻关系要深厚的多。“那些在身体方面富于生育能力的人宁愿多接近妇女,以这种方式进行恋爱,以便通过生育后代而获得不朽、怀念和幸福,而且认为可以传到千秋万世。至于那些在灵魂方面……的,那些灵魂的生育能力不亚于肉体的,则孕育并且愿意孕育那些宜于灵魂孕育的定西。这是什么呢?是明智之类的品德。生育这些品德的是一切诗人,以及一切技艺师傅。”在这里,爱情和美是紧密相连的,爱情以美的东西为对象,最终获得美的知识,美的品德。“人们凭着那种纯真的对少年人的爱,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开始看到那个美时,可以说接近登峰造极了。因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可以自己遵循着它去爱,也可以由别人领着去爱,先从这个个别的美的东西开始,一步一步地不断上升,达到那统一的美,好像爬阶梯,从一个到两个,再从两个到一切美的形体,更从美的形体到那些美的行动,从美的行动到美的知识,最后从各种知识终于达到那种无非是关于美本身的知识,于是人终于认识了那个本身就美的东西。”“爱”是古希腊教育的动力。在同性恋关系保持期间,受到爱情驱动的古希腊成年男子会毫无保留地向自己所爱慕的少年男子传授知识、智慧和经验,并竭尽全力地培养他们的道德和品格。

也许是因为荷兰阴晴多变,光影流转,所以荷兰人对色彩尤为痴迷。小小的荷兰造就了梵·高、伦勃朗、维米尔这样的大师级画匠。阿姆斯特丹是梵·高的故乡,因此也是个色彩浓郁的艺术之城。任何一个到阿姆斯特丹的游客都不会错过梵·高美术馆,这是唯一一座全年365天都需要排队的美术馆。馆内收藏有梵·高黄金时期最珍贵的200幅画作,占其作品的1/4,其中最值得前往观赏的作品应属《群鸦》与《向日葵》。此外,还藏有梵·高的几乎全部书信。

通过上面文本与历史文化的阐发,结合希腊的传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柏拉图式爱情”其含义是指成年男子对少年男子精神上的爱慕,是少男为了追求自身品德或者知识的进步而与成年男子结交的一种关系状态。与今天同性恋之间的关系状态和社会对“同性恋”的定义有很大的区别。如若两种爱神的区分合理的话吗,那么今天同性恋者(绝大多数)所追求的就是地上的爱神所遵循的传统,即追求肉体的快乐,或者是作为一种情感上的庇护或者依赖,更有甚者是为了获得财物。而古希腊的同性恋者所追求的就是天上的爱神所遵循的传统即追求精神或者心灵的快乐,追求知识和品德的进步。肉体使可朽的,但精神或品德确是永存的。希腊语或者拉丁语没有与现代意义上的同性恋(homosexuality)相符的词,希腊人常用“Pederasty”来表示男人与少男之间的爱情。“Pederasty”一词来自于希腊语“Paiderasteia”,其含义是指成年男子对少年男子的爱慕。在英语中,它有性颠倒的意思。在古希腊社会文化背景下,它并不是贬义词,没有淫秽的意思。这个词指的是年长的师傅,导师与年轻的门徒或者学生之间体面地爱情,它被用来表达成年男子与少男之间在精神和身体上的同性恋关系。

(四)古希腊对“美”的追求也是同性恋现象流行的一个原因。 由于社会生活单一的男性环境,男性公民便把健美的少男作为追求的对象,从观赏少男的美好形体中获得美感与视觉上的愉悦。

所以古希腊的“柏拉图式爱情”现象绝对不是今天人们认为的同性恋亚文化滋长的温床,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在正确理解“柏拉图式爱情”意蕴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

就如之前讲过的,从个别的美的形体到美的行动,再到美的知识,一步步上升,最后到达美本身。这条路径符合希腊人“爱智、求知”的传统。

(二)在法律上,古希腊妇女没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她们被看作未成年人一样,由监护人代表她们在法律上采取行动。 一个古希腊女性,父亲负责为她选择丈夫,订立婚约,成为丈夫家庭的一员时,就处于丈夫的监护之下。即使丈夫故去或者离婚,她也只能回到当初的监护人之下,如果有儿子,那么,儿子长大便是母亲的监护人。总之,古希腊的妇女在法律上永远不能独立。

通过官方认证是微信公众号获得公众信任与关注的途径之一。目前,机关单位、行业协会、企业注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微信公众号全部进行了官方认证,但172个个人注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微信公众号未进行官方认证,未通过认证的账号比例占59.3%。而通过对部分个人账号的名称进行分析发现,其账号归属单位与注册地点不一致,不利于腾讯官方对账号的管理。

(一)同性恋现象之所以在古希腊流行,是由于古希腊妇女低下的社会与家庭地位。 众所周知,古希腊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只有男性可以称为公民,才有资格参与政治生活。而广大的妇女被排斥在城邦的公共生活之外。在政治上,古希腊妇女无权在公民大会上发言,投票,也不能参加公民大会,她们没有选举与被选举权,不能担当民众法庭的陪审员和城邦的管理和行政职务,因而没有任何积极地政治权利。

(三)在教育上,古希腊妇女与男性相比明显的处于劣势地位,除了母亲教给的治家之术外,她们很少有机会像男性公民一样学习修辞,识字等文化教育。 古希腊社会中,女性公民的最主要职责就是生儿育女,管理家庭,繁殖下一代公民和料理家务,而男性公民忙于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没有时间和更多的精力来承担少年男子的教育职责,所以这在最大的程度上,造成了古希腊时期同性恋之风盛行的现象。如果一位家境良好的少年男子没有长者是他的同性恋伙伴的话,将会被认为是一种羞耻。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素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李 珂等(1): 98

注释:

①(美)保罗·埃尔默·摩尔.柏拉图十讲[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215.

②③(古希腊)柏拉图.柏拉图全集《斐德罗篇》[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45+150.

④⑤⑥(古希腊)柏拉图.会饮篇[A].王太庆译.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参考文献:

[1]裔昭印.论古希腊男人与少男之爱[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何兆雄.同性恋的社会伦理评价[J].医学与哲学,2002(4).

[3]汪新建,温江红.同性恋成因的理论探讨[J].医学与哲学,2002(4).

[4]李庆喜.人类同性恋现象的哲学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中图分类号: B502.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0125(2019)25-0217-02

标签:;  ;  ;  ;  ;  

浅析“柏拉图式爱情”的哲学意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