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论文_贾宁宁

浅谈语文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论文_贾宁宁

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三年级27班 138000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主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三维度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爱国主义则是情感的主要内容,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祖国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核心。

语文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其特殊的作用。面对新世纪的召唤,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主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途径,寻找教育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引导广大中学生树立爱国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激发报国之志,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争当优秀的青少年。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熏陶是教育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一、通过学习教科书中的写景名篇激发自己热爱祖国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物产富饶,有着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让人向往的旅游景点和人文景观。生活在祖国的环抱里,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自豪和温暖。语文教科书中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名篇不少,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来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赋予了春以感情和生命,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发了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表现了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赞歌。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引导我们可以关注周围的事物,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意识。

二、通过学习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激发自己热爱祖国

1.古代建筑技术发达。

圆明园是“世界的某个角落”的“一个世界奇迹”,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周庄的“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中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展示了我国园林建筑及其壮美景色,使人产生赞赏和眷恋之情。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古代建筑技术的发达,还能充分体会到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由此激发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

2.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

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了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是“千古壮观”的名句;辛弃疾的毕生志愿是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菩萨蛮》中“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词句,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这些古诗词都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热爱祖国的崇高品德,学习中我们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以此激发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通过学习教科书中的典型人物事例激发自己热爱祖国

1.学习古代人物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有利于培养我们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高尚情感。

王昌龄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铿锵有力,不但表现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更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和坚定决心,抒发了保卫祖国、保卫边疆的坚定的爱国主义热情。

2.学习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利于培养我们为祖国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概述了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医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赞扬了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我们可以学习白求恩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将来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

3.学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公仆、劳动模范的事迹,有利于培养我们建设祖国、贡献全部力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两弹”元勋邓稼先》介绍了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胸怀报效祖国之志,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伟大功绩和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能够感动我们,使我们产生敬佩之情,激起我们的报国之志。

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大使命,我们铸就了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创新的品质,我们就生长了一颗堂堂正正的中国心,我们就能够在将来的祖国建设中以栋梁之躯报效祖国。新形势下的学生必须具有崇高的爱国热情和正确的是非观,必须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深入挖掘教科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根据自身的特点努力学习,较好地在语文学习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要把爱国主义情感的接受融入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主题活动中,不断深化,让爱国主义成为教育的主旋律,让我们以爱国、自强的形象展示于世人面前,让伟大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论文作者:贾宁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5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感论文_贾宁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