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论文_刘玲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论文_刘玲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安徽 亳州 236000)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370-02

消毒供应中心是承担医院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护理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安全防护是管理的重点之一。

1.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

(1)回收的器械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特别是被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梅毒及特殊感染的病原体所污染。(2)在清洗、器械、物品等操作过程中部分微生物会扩散至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若人员保护措施不当易被吸入而危害健康[1]。

1.2 化学因素

CSSD所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1]、除锈剂、多酶清洗剂、等离子灭菌器专用过氧化氢等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均有不良的刺激和腐蚀。

1.3 物理性因素

锐器刺伤、紫外线照射[1]、高温[1]、敷料毛絮、电气、机械等都对人体有危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其他职业危害因素:身体素质差、防护意识差、职业防护专业知识缺乏。

2.安全防护措施

2.1 生物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护

(1)有效隔离污染源:进入污染区及接触污染物品前要穿防锐气伤的专用鞋,戴圆帽,穿防护服,戴口罩、面罩,戴防水手套、如遇有皮肤破损需戴双层手套。(2)工作结束后要用1:1000的含氯消毒剂处理接触污染物品的用具,特殊感染(气性坏疽、朊毒体、突发不明原因感染)时要按照这三种感染要求的处理流程分别进行单独处理,并做好登记工作,脱手套洗手。(3)超声清洗时加盖,手工清洗时在液面下刷洗,避免压力水枪冲洗时喷溅减少微生物气溶胶污染[2]。

2.2 化学因素的职业危害护理措施

(1)接触化学消毒剂时戴手套,手工清洗时戴口罩、面罩。(2)如不慎溅入眼睛不要揉搓,应及时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双眼。(3)接触离子灭菌专用过氧化氢时戴手套,灭菌后的物品尽量放置一段时间,皮肤粘膜接触此物后出现疼痛、发白症状,立即用清水冲洗。

2.3 物理性因素的职业危害防护

(1)防止锐气伤:a、回收污物后分类时要保证光线充足。b、操作时戴双层加厚手套,手套出现破漏及时更换。C、禁止用手直接抓取及按压污物,禁止用手直接触用后的针和刀片等锐利器械,操作中借助适宜的用具,如镊子、持针器夹取,并存放在利器盒内[3]。d、一旦发生锐气伤应当尽快由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并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进行局部消毒[3],填写职业暴露报告卡并上报医院感染科[4]。(2)工作区域的空气消毒应在工作结束后,避免直接在紫外线下照射(3)使用隔热手套接触灭菌结束后设备和移动推车。(4)防止电气危害:所有电气设备都应使用三项插座,确保接地线及用电安全,电线应在设备后面尽量远离人行道,以免绊倒员工,不能随意延长电源插座板的电线,防止引发短路路造成火灾,如果电线老化破损必须更换,电源插座附近不能有水,防止漏电。(4)防止机械危害:设备工程人员必须遵循设备厂商的书面操作和维修,设备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灭菌器操作人员需持有压力容器操作证方可操作机器,并建立培训人员档案。

2.4 其他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规律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人员身体素质,根据人员健康状况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2)进行CSSD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尤其是新上岗的人员更应加强岗前培训教育使其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喻文碧.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对策浅析[J].中国医学指南,2012,10(21):377-378.

[2]王成平,张琳,陆立芳.手、供一体化的职业暴露及防护.中华临床医护月刊[J],2013,11(7):65-66.

[3]刘玉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83-84.

[4]周柳聪.手术室护士医源性感染职业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价[J].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67-68.

论文作者:刘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2

标签:;  ;  ;  ;  ;  ;  ;  ;  

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论文_刘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