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散治疗弹响拇60例临床观察论文_白文哲

活血止痛散治疗弹响拇60例临床观察论文_白文哲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科研究生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散治疗弹响拇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活血止痛散治疗弹响拇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观察拇指屈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愈38例,改善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结论:活血止痛散熏洗配合理筋手法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拇指的屈伸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疼痛。

【关键词】弹响拇;活血止痛散;熏洗;理筋手法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21-02

弹响拇是指拇长屈肌腱鞘炎,多由于屈肌腱在纤维鞘起始部(掌指关节两籽骨与纤维鞘管形成的环状狭窄处)滑动障碍所致,多见于长期、频繁、过度用力使用拇指的中老年妇女。早期拇指屈伸活动时,膨大的肌腱可勉强滑动通过狭窄的鞘管,可产生弹响。后期拇指不能屈伸活动甚至绞锁在屈曲位不能伸直,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显微骨科通过应用活血止痛散熏洗配合理筋手法治疗60例弹响拇,效果明显,现汇总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显微骨科门诊就诊的60例弹响拇患者。其中男 13例,女47例,均为右手,年龄38~65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患者经问诊均为发病1个月以内,拇指屈伸活动受限,掌指关节掌侧可触及硬结,压痛明显。

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均采用活血止痛散熏洗治疗配合理筋手法。活血止痛散(鲁药制字 Z01080182)方药组成:红花、当归、乳香、透骨草、白芷、苏木、姜黄、威灵仙、川牛膝、羌活、五加皮、土茯苓、川楝子、川椒等。药材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每袋加清水 2000~3000ml,浸泡约2h,煮沸20~30min 即可,先用热气熏洗患指,待水温合适后再淋洗,最后可将患指浸泡于水内,每次熏洗约1h,每日2次,12日为1个疗程。熏洗时用健侧手指在患侧掌指关节硬结疼痛处进行按揉弹拨、横向推动、纵向拨筋等动作,最后握住拇指末节向远端拉伸。嘱咐患者治疗期间患指应动作缓慢,避免劳累,避免接触凉水,注意保暖。

3.疗效判定

疗效评定方法:持续治疗2个疗程后,(1)治愈:掌指关节处疼痛消失,拇指伸屈活动正常,无弹响及绞锁现象(2)好转:掌指关节处疼痛较前减轻,拇指屈伸活动度增加,活动时略有疼痛,或伴弹响声,但无交锁;(3)无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逐渐加重。

4.结果

治愈38例,改善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 93%。

5.讨论

弹响拇属于中医学中伤筋的范畴,是由于劳作过多,积劳伤筋或感受风寒湿邪,气血不能濡养筋脉,进而导致损伤部位脉络瘀阻、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应以活血止痛为原则。中药熏洗及理筋手法治疗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将活血止痛散煎煮后,用药液熏洗并同时进行理筋手法治疗。弹响拇早期,发病1个月以内,腱鞘虽然已经有出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但即时注意休息,配合熏洗及理筋治疗能阻止病情发展。熏洗法具有疏利关节,疏导肌肤,疏通气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可使局部体表皮肤毛孔及皮下毛细血管扩张,蒸沸的中药离子,通过弥散的水蒸气透过局部皮肤渗入皮下毛细血管,促使血液和淋巴循环[1]。活血止痛散中的红花、当归、乳香等药活血化瘀止痛,能扩张毛细血管与淋巴管,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达到活血、化瘀、消肿的作用;川楝子、川椒、川牛膝、土茯苓等有活血渗湿消肿、行气止痛的功效,促进局部微循环和加快组织水肿的吸收,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诸药合用,共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2]。

综上所述,熏洗法通过提高患指局部温度,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和致炎物质的吸收,配合理筋手法利于恢复拇指的屈伸功能并减轻疼痛。此方法价廉效著,药物直接作用于筋伤部位,配合理筋手法,缓解疼痛并改善功能疗效明显,对于弹响拇的早期治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佑杰,刘斌,雷庆良,王永胜,肖林伟.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加CPM综合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24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0):33-35.

[2]张俊忠,卞泗善,刘效敏,李景银,刘阔沦.活血止痛散外洗治疗踝关节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6):515-517.

论文作者:白文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  ;  ;  ;  ;  ;  ;  ;  

活血止痛散治疗弹响拇60例临床观察论文_白文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