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产业的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民族工业论文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产业的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民族工业论文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论文,工业论文,对外开放论文,正确处理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对外开放与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政策课题。从总体上讲,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发展空间扩大到全球范围,使民族工业能够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国际竞争与合作,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对外开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在处理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问题上,应当明确这样一个基本的政策原则:对外开放的程度应当与民族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相适应,充分考虑民族工业对国际竞争压力的承受能力,绝不能危及民族工业的生存,不能损害民族工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在积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要切实保障民族工业的主体地位

最近几年,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上,我国连续四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应当看到,外资企业的大规模进入,给我国内市场上带来了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我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外资企业居主导地位的局面和趋势。如果我们对此不加分析和研究,在战略上和政策上不加以高度关注,我国经济有可能逐步向外资主导型经济转变。这种趋势应当引起注意。一个经济受外来力量主导和支配的国家,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独立自主的,更不可能作为世界大国存在。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必须切实保障民族工业的主体地位。

我国的现代化只能寄希望于民族工业的振兴和发展。把经济发展的希望寄托于外资企业或跨国公司的倾向,以经济国际化、全球化为由否定民族工业存在的观点,以及主张为引进外资可以不惜代价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外资企业只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补充,这在理论和政策上一直都是非常明确的。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学习国外的技术,利用外资,只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补充。”最近一段时期,中央领导同志也一再明确指出,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保护好民族工业。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的情况相比,作为一个经济上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世界大国,我国有明显的优势和发展民族工业的有利条件,一是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具备比较雄厚的发展基础;二是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具备比较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三是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位居世界前列,具备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具备依靠自己积累为主发展经济的条件;四是我国地域辽阔,有比较雄厚的自然资源基础,具备经济起飞所必需的资源条件;五是运输、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六是国内市场广阔。这样的基础和条件,就是现在已经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发达国家行列的某些小国,都是望尘莫及的。因此,在民族工业的发展问题上,任何悲观失望和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缺乏依据,都是错误的。

由于我国的发展水平客观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的明显差距,加上我们在政策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偏差,外资企业在我国的一些行业和重要产品市场已经形成垄断和即将形成垄断的局面。显而易见,如果没有适当的保护措施,我国民族工业将会逐步被过于强大的外国资本所控制、吞并甚至瓦解。在当前的形势下,要保障民族工业主体地位,关键是必须禁止垄断、保护竞争、防止外来控制。

当前,应当按照国民待遇的原则,尽快取消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减轻政策条件不平等对民族工业造成的压力和损害;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引进外资的规模和项目构成的宏观控制,加强对外资企业重大投资行为的管理,限制大型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的兼并和控股,严格控制重大独资项目;根据民族工业竞争能力的实际水平,合理确定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程度,民族工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强的领域可完全开放,国际竞争能力一般的领域应当限制外资参股比例,国际竞争能力差的领域应当禁止外商控股和独资,对现有中外合资企业的外方增资计划应从严管理,防止其通过增资达到控股的目的;应当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行为,尽快制订《反垄断法》以禁止外资企业垄断或企图垄断我国市场的行为,禁止任何旨在限制竞争或形成垄断的外商兼并、收购我民族工业企业的行为,禁止外资企业任何非法的、以不公平或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的行为。

加强国家各项政策特别是对外经济政策和国内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衔接,扎实地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期准备工作

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焦点之一是努力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一项十分重大的行动。扎实地搞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是一件好事,将会促进民族工业的振兴,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如果没有全面的战略安排和充分准备,很可能会给民族工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首先,在制定或调整对外经济政策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政策影响的评估,全面准确地把握相关政策对民族工业和国内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准入、服务业开放、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多边投资协定等涉及民族工业生存的一系列重大对外政策承诺的问题上,更应当谨慎从事、认真进行影响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谈判和政策调整的基调,周密设计各种让步的原则和幅度。

其次,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经济贸易立法,充分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政策和法律准备。例如,美国目前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的主要法律武器有反托拉斯法(即反垄断法)、反倾销法、反补贴法以及贸易法中应付所谓不公平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的301 条款、超级301条款和特殊301条款。从美国的实践效果看,充分运用这些世界贸易组织原则所接受的法律武器,能够有效地保护民族工业免受国际竞争的损害。当前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应当抓紧研究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反倾销、反补贴、产业安全等方面规定的条款,抓紧研究各国反垄断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尽快制订我国的反垄断、反倾销、反补贴法律,为在开放条件下有效地保护民族工业提供法律武器。在法律出台之前,有关部门可先行制定和实施这些方面的行政规章或条例,探索规范国内市场国际竞争秩序的办法,为加速立法进程积累经验。

第三,根据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和特点,调整经济改革思路,重组国有工业,提高民族工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好经济准备。当前我国以国有工业为主体的民族工业存在散、小、弱等突出问题,很难与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相抗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是按照简政放权让利的基本思路推进的,在放开搞活的同时,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基本经营单位越搞越小,而且内部自相恶性竞争,出现了产业组织退化的现象。有的企业一再划小核算单位,把原来的成本中心统统搞成利润中心,已经内部化的交易外部化,实际上降低了企业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降低了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甚至把现代工业企业所必不可少的管理职能部门、研究开发部门也要么精简、要么取消或转变成利润中心;自收自支,队伍散了,业务乱了,企业长期发展能力也随之丧失。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担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面前,我们最紧迫任务是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国有企业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应当主要围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选择。应当以原有国家产业部、总公司为基础,按照原有隶属关系或产权关系重组现有国有工厂、科研设计院所、贸易公司和市场营销机构,按照产业领域,在支柱产业或其他战略产业部门组织若干国家公司或国家控股公司,形成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投资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

第四,加强对民族工业企业在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权领域工作的组织引导和特殊政策支持,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作好知识产权准备。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日益增多的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争端。从知识产权的现状看,我国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民族工业尚未从根本上做好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准备,这个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缺乏起码的基础,企业拥有的技术专利权特别是发明专利权普遍较少,这既反映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弱、专利意识淡薄,也反映出我们在政策上对国内企业在专利的申请、审批和授权方面缺乏必要的安排。从统计数字看,外国企业十分重视在华申请专利。从专利法开始实施的八十年代中期到1990年,我国共批准发明专利近4000项,其中国外专利近一半,从1990年至1995年,我国共批准发明专利25758项,其中国内专利9669 项,国外专利16089项,国外专利为国内专利的1.7倍,占批准量的62.5%。此外,据了解,在关键工业部门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专利已经基本被国外垄断。所有这些情况表明,在民族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按照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规则行事,从国际法的角度,我国有相当部分的工业生产将成为非法或需要支付高昂的专利使用费,或者面临严重的专利官司。因为外国专利已经受到我国专利法等相关法律的保护,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把知识产权准备作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期准备工作突出的重点来抓。

针对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动向,制定和实施我国的国际竞争战略,推动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新飞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经历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一是从无到有,二是从封闭到开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完成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无到有,成功地建立了完整的、以国营工业为主体的民族工业体系,为我国的独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到八十年代初, 我国工业已经拥有40个大类工业行业,其中包括200余个中类行业和500多个小类行业。联合国制定的《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所列的所有工矿门类,我国都已经拥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我国均能生产并能基本上满足国内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需要,许多重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部分工业产品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我国迅速建立起日益强大的现代国防力量,拥有保卫自己的能力和战略威慑力量,在当代世界上树立起真正独立自主的民族和国家的尊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的国营和集体工业到多种所有制工业并存的重大转变。对外开放使我国民族工业开始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利用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使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制成品取代过去的初级产品,成为我国出口的主导产品。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我国也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个体、私营、股份制工业的发展,为更充分地动员国内资源、资金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途径,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当前国际竞争空前激烈,需要我们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对民族工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刻的分析。特别是,需要对跨国公司的发展动向以及冷战后各国政府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有全面的认识。

目前,全世界39000余家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贸易的70%, 控制着国际间技术转移的75%,控制着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90%,控制着全球范围内汽车、电子、化工、计算机、航空等重要工业部门。当前大型跨国公司的基本特点是,有明确的全球战略和对华战略,经济活动规模巨大,研究开发能力强大,经营活动日益全球化。1995年居世界500 家最大企业之首的日本三菱商事营业额高达1844亿美元,居第100 位的企业美国阿莫科公司营业额也达277亿美元。电子工业领域的美国IBM公司销售额超过600亿美元。技术先进是跨国公司的重要特点, 研究开发投入占年营业额的比重一般都在5%以上,有的则高达15%至20%。 一个跨国公司有能力动员数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研究开发。大型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数千项甚至数万项专利。跨国公司一般都制定和实施各自的全球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动员和配置资源,其采购、生产、销售和研究开发活动的全球化特点日益突出。

当前,我国民族工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挑战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跨国公司。在国外是如此,在国内市场也是如此。近年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显著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世界500家最大企业中,已经有200多家来华投资。这些企业的进入已经深刻地改变我国国内市场的国际竞争格局,对民族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与跨国公司竞争的成败决定着我国民族工业今后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我国民族工业能否在保住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发展成为全球性的一支决定性工业力量。

在宏观层次上,冷战后世界各大国都把国家战略的重心转向经济领域,大大强化了政府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全球范围内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以各国政府为后盾的经济竞争空前激烈。

首先,各国政府都在推行强有力的经济外交,以推动国外市场的开放。特别是美国、日本、欧盟等拥有压倒性竞争优势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动辄对他国施加压力,以便为自己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生存空间。在双边或多边场合,发达国家经常为市场准入问题争执激烈。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全球性和类似亚太经合会议的区域性框架内,减少贸易壁垒,扩大市场准入,特别在信息技术产品关税、电信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等问题上,发达国家竭力要在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和亚太经合会议上按照他们的方案达成结果。美国等国政府还直接插手国际大宗合同,例如前不久,美国政府为帮助美国公司获得沙特的项目合同,不仅情报部门密切监视沙特与美国公司的竞争对手之间的往来,而且美国领导人还亲自出马做工作,最后终于赢得了沙特的合同。

其次,为获取竞争的比较优势、开拓当地市场和开发当地资源,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政府加大了促进本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力度。根据联合国的统计,1995年全球直接投资增长迅猛,比1994年猛增了40%以上,不仅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长,而且成为推动世界贸易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各国政府的努力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经济外交,通过双边协定改善本国企业进入相关国家的条件和环境,保护本国企业的投资安全;二是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框架体系,试图确立多边投资协定,约束各国的外资政策,保护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利益;三是加强国内政策对本国企业发展对外投资的支持,在投资风险的政策性保险、投资所需资本金的筹措融通以及在税收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援。

第三,普遍强化对研究开发的投资,以夺取下个世纪产业发展的技术制高点。为强化本国的技术优势,有关国家先后都制定了各自的产业技术政策,争先加强对研究开发的投资。美国在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增加了政府对民用产业技术和军民两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并从税收、金融等政策上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扩大对研究开发的投资。现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每年用于研究和开发的投资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在2%以上,韩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00 年用于研究开发的投资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第四,千方百计保护本国国内市场,同时运用各种公开的和秘密的手段保护本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冷战后,各国除了加强正面的经济外交之外,还大大加强了对各种秘密手段的运用。近年来,经济间谍案件层出不穷,为商业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渗透日益增加。在多边以及全球贸易体系框架内,一方面削减关税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了对非关税壁垒的运用。美国等国经常使用反垄断、反倾销、反补贴等法律保护国内产业不受外来竞争的损害,运用国内贸易法律所规定的报复措施来保证本国企业在其他国家得到所谓“公平”的待遇,还经常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措施限制进口和外国投资。

在这样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如果没有正确有效的国际竞争战略,我国民族工业不仅无法与强大的跨国公司竞争以取得新的国外市场份额,而且在跨国公司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无法保住已经取得的外国市场份额和长期由民族工业主导的国内市场,民族工业的发展条件将进一步恶化。因此,制定和实施以保障国家经济长期安全为目标的国际竞争战略是当前紧迫的任务。

我国的国际竞争战略应当考虑以下的基本思路:一是把通过理顺经济关系和搞好组织结构调整,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完善税收、信贷和直接融资政策,强化国家财力使用的计划管理,集中国家力量发展战略性产业,完善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三是制定和实施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加大鼓励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政策力度,尽快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四是积极引导大型企业面向国际竞争,参与国际竞争,确保在竞争中的主动;五是在目前总体实力较弱的情况下,按照国际惯例为民族工业提供适度保护,坚决禁止外国企业对我国市场的垄断;六是借鉴国际经验,在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企业有步骤地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家在金融、税收、信息等方面为企业发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援,同时加强经济外交,减少企业经营的国际风险,确保企业在国外利益的安全。

我国已经是经济开放度最高的世界大国。根据世界银行的计算,我国的经济开放度为印度、巴西的两倍,明显高于美国和日本。在贸易方面,我国1995年进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19.3%,明显高于美国的13%。在投资方面,我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连续四年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与我国的经济规模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相比,这样高的国际投资开放度,在世界大国实属绝无仅有。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世界低收入国家行列,考虑到我国民族工业国际竞争能力较弱的现实,我国的经济开放度有适当调整的必要,否则将危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标签:;  ;  ;  ;  ;  ;  ;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保护民族产业的关系--当前我国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_民族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