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铱坠机现场_铱星公司论文

在铱坠机现场_铱星公司论文

在铱星陨落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铱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铱星移动通讯系统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1991年设计的一种全球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它是由77颗(实际运行中只有66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移动通信网络,并以在元素周期表上排第77位的金属“铱”命名。1997年铱星系统投入商业运营,铱星移动电话成为惟一的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都能拨打的公众移动通信工具。耗资1亿美元的广告宣传将铱星系统的声名推向登峰造极的地位。随之,铱星公司股票大涨,其股票价格从发行时的每股20美元飙升到1998年5月的每股70美元。铱星系统尤其被崇尚科技的人士看好,1998年被美国《大众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全球最佳产品之一。有意思的是,其自我塑造的科技乐观主义的形象也得到了国际响应,同年底,由中国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成就中,铱星系统名列第二位。

从技术的角度说,铱星计划的确是有其独到之处。铱星系统由空间段和地面段组成:空间段即星座,地面段包括系统控制中心、关口站和用户终端。其最大的技术特点是通过卫星与卫星之间的接力来实现全球通讯,相当于把地面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搬到天上,从而使地面实现无缝通讯。另外铱星系统还解决了卫星网与地面蜂窝网之间的跨协议漫游问题。

铱星系统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被认为是现代通信的一个里程碑,使人类在地球上任何“能见到的地方”都可以相互联络。其最大特点就是通信终端手持化,个人通信全球化,实现了5个“任何”(5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点(Wherever)、任何时间(Whenever)与任何人(Whomever)采取任何方式(Whatever)进行通信。

然而,由于巨大的研发费用和系统建设费用,铱星项目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整个铱星系统耗资达50多亿美元,每年光系统的维护费就要几亿美元。除了摩托罗拉等公司提供的投资和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外,铱星公司还举借了约30亿美元的债务,每月光是债务利息就达4000多万美元。从一开始,铱星公司就没有喘过气来,一直在与银行和债券持有人等组成的债权方集团进行债务重组的谈判,但双方最终未能达成一致。债权方集团于1999年8月13日向纽约联邦法院提出了迫使铱星公司破产改组的申请;加上无力支付两天后到期的9000万美元的债券利息,铱星公司被迫于同一天申请破产保护。2000年3月18日,铱星背负40多亿美元债务正式破产。

技术完美主义及其盲点

铱星计划失败了,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其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铱星计划的技术完美性,未来的大好前景麻痹了当时包括摩托罗拉在内的投资者,以致于投资者只看中了铱星的技术,而没看到其对市场的适应力。而后者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知道任何产品要想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这是市场法则,也是市场规律。下面让我们先看一看铱星计划的特点。

铱星计划符合电信系统设计的四维空间概念。电信系统设计的四维空间概念包括:性能维——分为基本性能维和使用性能维,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和维护性等;经济成本维——是目的系统的一个重要约束条件,它直接影响目的系统在其它三维的可行性,它包括研制成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等;时间维——是指目的系统的整个研究开发,以及进入市场竞争的时间限制等;发展维——是指给目的系统留下的发展空间,包括生存容限和系统发展指标等。

对于性能维,铱星系统在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两方面的发展中,实现了大跨度的间断。其主要间断点如下:(a)采用LEO卫星作中继平台,使地面接收终端的体积比GEO卫星通信系统的地面接收终端的体积小,从而使手机通信的实现成为可能;(b)采用多波束技术,实现了极高的频率复用率,因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通信容量。在相同面积的区域内,铱星系统可提供的话音信道是GEO卫星通信系统的2倍;(c)采用极地轨道,实现了GEO系统所未能做到的极地地区的通信覆盖;(d)采用LEO,使卫星—用户链路的长度较GEO系统大幅度降低(约降低75%)。使每一跳的信号传输时延大大降低,提高了话音通信的舒适性;(e)采用星际链路,实现了单跳全球通,免除了诸如GEO系统多跳通信给用户带来的长时延、大回声烦恼。

对于经济成本维,铱星系统的研究发展和生产成本,与传统卫星通信系统相比,大幅度降低了。其34亿美元的总投资额,与具有相似功能的美军MILSTAR(军事星)卫星通信系统缩减后的160亿美元投资额相比,只是后者的五分之一。因此,铱星系统的研制生产经济性较以往的卫星通信系统有大幅度提高。而从使用成本看,铱星系统的经济性更具有明显优势。它用手机作为移动通信的地面个人终端,使用户付出的购机成本几乎降至目前卫星通信地球终端的最低限。而它较大的通信容量,又使得其单路运行成本大幅度下降,其租金降至0.65美元/分钟(INMARSAT各类终端线路租用费为3~7美元/分钟)。

对于时间维,铱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计划是1990年提出的,1996年开始试验发射,1998年开始投入业务运营。在铱星系统研制期间,正是世界范围内移动通信市场蓬勃发展之时。而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刚刚问世的同温层平台移动通信系统都不能满足目前大量增加的移动通信需求。因此,移动通信市场正潜藏着大量机会。铱星系统在这时捷足先登,投入运营,可谓正是时候。目前,所有其它LEO多星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发展时间都晚于铱星系统。它们大多到2000年以后,才投入使用。因此,在时间维上铱星系统也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

对于发展维,铱星系统具有卫星与地面关口站及控制中心进行通信的能力,因此,它理所当然地具备向日益火爆的计算机远程网络市场发展的余地。它可以成为计算机远程网络的通信子网,并与光缆等电话网和数据网相连,提供多媒体通信服务。

从上面可以看到,铱星计划从现代电信系统的技术设计层面来看,是一个符合市场需求的系统。它在总体技术上采用了大量以往的卫星通信系统所未曾采用过的新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卫星系统而言,铱星系统在四维空间都达到了良好状态,并构成了非常强的竞争优势。

正是由于铱星计划本身的先进性,一出炉就引起世人的广泛注目,也赢得了风险投资家的青睐。然而我们知道,从计划再到实现中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般高科技企业的开始通常是:由若干研究人员在完成对某项产品的想法、计划的设计,到技术基本实现、可以市场化、对该企业今后相对较短时期内的前景有明晰的认识后,才去寻求风险投资,寻求企业化、市场化的途径。而铱星恰恰相反,由于它的概念实在太吸引人了,又是由IT巨人摩托罗拉公司向世界隆重推出的,所以一开始就有风险投资家介入,很快就产生滚雪球效应,形成了企业实体行为。这其中,摩托罗拉公司做了应该做的,但事实上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的一件事,那就是宣布投入高达1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从事相关技术的开发。作为一个IT巨人,10亿美元只不过是摩托罗拉公司研发的正常投入,搞得成,搞不成,有没有市场前景只是摩托罗拉公司自己的事,风险投资的介入实在太早了。一项调查表明,从一项技术的研究到最终成为有赢利的产品,失败的可能性高达90%以上。可以说,正是铱星计划的美丽,才注定50多亿美元付之东流。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铱星计划失败的原因。

经济理性的权重

铱星事件给了我们很多思考,高技术带来的高风险即使在摩托罗拉这种跨国巨人面前也显得这样残酷无情,任何产品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盲目发展以及对市场错误估计的代价是惨重的。铱星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管理决策层的问题。铱星的管理决策层根本不可能进行有效管理。董事会28个成员说的是多国语言,每次开会就像是出席一次小型联合国会议,人人必须带着耳塞,收听5种语言的同步翻译。很难想象这样的决策和管理层能保证一个系统的有效运行。

在市场运营层也存在问题。铱星公司的基本组织结构是合伙人结构,由世界15个地区性的“闸口”组成。所谓“闸口”是指地面上的信号传输系统,可以收发和转送铱星电话讯号。各地区“闸口”负责在本地区范围内行销铱星的电话和服务。由于各自的利益关系和产权关系的不清晰,铱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推向市场时根本无法建立一个面向全球的市场运营框架;无法形成一支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策略一致和责权利匹配的营销攻势。很多合伙人严重缺乏电讯业运营经验,比如委内瑞拉的投资者除了从事手机业务之外,还经营着奶制品,这也使市场运营不力。

同时,铱星运营总部无法有效地向地方“闸口”施压,因为“闸口”的主人都是董事会成员和股东;在运营的过程中,铱星的行销计划受到了各地区闸口的质疑,因而也就难以指望获得很好的配合。

在市场定位方面也存在错误。70年代末,移动电话刚出现时,发明这项技术的贝尔实验室根据自己进行的一项市场研究预计,到2000年移动电话用户最多只有80万。相信在1991年铱星计划实施时,展望铱星手机赢利前景时并没有想到移动电话可以发展到今天的地步,但经过10多年的飞速发展,传统移动电话已全面普及。据美国电子产品市场信息公司统计,1998年全球移动电话的销售量达到1.63亿部,比1997年增加了51%,正是GSM蜂窝式移动电话成为铱星系统的致命天敌。这里我们有必要提及一下摩尔定律。摩尔定律原指在T产业尤其在半导体芯片技术上,每18个月产品性能翻一番,而价格下降一半。但是,摩尔定律已经从IT产业扩散到其它产业,甚至整个社会的运转速度都受它影响,而影响的程度会各不相同。这也被解释为10倍速理论。在铱星系统的市场定位上,显然对GSM移动电话的发展速度估计不足。因此,当铱星手机投入市场时,它处在极端的劣势地位,破产几乎已是必然的结局。

另外,铱星系统的运行机制是不完善的。从早期发射卫星后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卫星殒落事件后,铱星公司就不怎么顺利,经营效率不高、市场通路受限、行销失策、手机通话价格高居不下等问题已经困扰多时,到底有多少普通老百姓愿意花三千美元买一只手机,并支付每分钟高达3至6美元的昂贵通话费呢?即使较现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卫星通信也确实有其优点,但关键在于市场化的时间点在哪里。卫星电话对登山、探险、安全、国防人员来说需求较大,但这些并非是最大的消费群,以目前的方便性与费率来说,还难以大批吸引一般消费者。约翰—洛斯敦,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负责人说:“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市场,投入了错误的产品。”铱星手机外型笨重,在建筑物和车内不太好使,而且价格昂贵,尽管它的后续产品价格减了一半,但市场却早已失去。

相对地面移动电话系统,铱星系统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铱星”手机售价为每部8000美元(几乎相当于国内一辆汽车的价格),少也要4000~5000美元,而通话费更高得惊人。在中国大陆,1999年“铱星”手机对地面固定和移动电话的国内通话费为9.8元人民币/每分钟,国际通话费为27.4元人民币/每分钟。第二,铱星手机又重又笨,重达450g,与现在的普通手机相比可谓蠢头蠢脑。第三,性能也不尽如人意,其通话的可靠性和清晰度也比较差,在室内和车内都不能通话。最要命的是“铱星”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仅有2.4Kbit/秒,所以除了通话外,现只能传送简短的电子邮件或慢速的传真,无法满足目前互联网的需求。

工程师精神的企业文化也是此计划失败的一个原因。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可以说是永不言败的工程师精神,在实验室内,这种精神确实令人敬佩,但是在向市场推进,或当一系列问题发生的时候,却容易导致严重失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理念、目标、哲学、价值的映射。事物的发展总是辨证的。一个管理得非常规范的企业,就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企业创新能力;一个企业多次创新的成功,很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创新的能力。这样往往会造成企业出现技术创新与市场现实脱节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铱星计划的失败正是这两者脱节的结果。

在技术与市场之间

铱星计划失败了,无线通讯市场淘汰了先进的卫星电话,较早发展的、技术上相对落后的移动电话欣欣向荣,市场不断扩大。这与我们所熟知的市场淘汰落后技术的常识相悖,市场错了吗?没有,市场竞争是在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基础上进行的,尽管结果有些无情。消费者错了吗?没有,消费者是在自由、自主的情形下作出选择的,尽管不符合先进淘汰落后的常理。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技术上的先进不一定能保证商业上的成功。

由此我们看出铱星的失败不是技术的失败,而是技术专家无视经济规律的结果,归根结底应是经济选择技术而不是技术选择经济。同时也是这个建立在跨国家、组织、技术和多个管理层面的、巨型的、复杂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失败。是创新过程中诸多不利的风险因素集合产生的结果。

通过“铱星现象”我们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训:

一是建立一个科学的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营体系是重要的。铱星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管理层和运营方面的失误导致的。今天我们处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主流。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尤其在不断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领域里,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由不同的企业、部门、人员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科技创新的管理体系,这确实值得企业的经营者深入思考,我们认为一个良好的创新管理体系必须符合两个原则:(1)这个创新管理体系必须能够鼓励技术创新。(2)这个创新管理体系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控制技术的创新方向。因为有些技术创新本身虽然先进,但是却不符合实际情况,对于这类创新,良好的管理体系必须能够有效的进行抑制,才能保证企业正常的运营。

同时创新产品的诞生,也必须有研制、设计、生产、工艺、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服务等多个部门和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合作成功。协调创新产品的整个运营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对于整个营运体系的协调关键是与市场接轨,把是否适合市场需要作为检验整个体系的标准。因为检验创新产品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市场,而不是其他。

二是开发的新产品必须要符合市场的要求。任何企业的目标都是利润的最大化,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途径之一是通过产品的推陈出新,利用新产品的优势去击败对手,抢占市场份额,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新产品如何抢占市场份额呢?我们认为惟一的办法就是使这种产品比其他同类产品更能适合市场的需求,更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顺便提及一下,我们强调新产品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并不一定要求其采用各种尖端技术,我们主张进行技术创新并将其用于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但是新技术也必须符合实际情况,技术太先进而与实际情况不符,那么用这样的技术创造出来的产品就不会满足市场的需求,自然就不会有很大的竞争力。铱星计划的失败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是投资商对一个项目进行市场调研与评估时应该保持冷静,要动态地进行分析思考项目的可行性,动态地进行市场需求的调研考查。如本例中在设计之初,铱星计划就其项目本身来说是极其先进的。而且在当时的市场调研报告中表明其市场需求也是很大的(当时的调研报告称铱星手机将拥有几百万用户,80%在亚洲,亚洲用户的相当一部分又在中国,按这个预期,投资回报是相当高的),但是如果对这个在当时看来可行的市场需求进行动态考虑的话,就会发现漏洞。铱星的市场调研报告是在其投产前预测的,而从铱星的设计到其投产运营的几年里,移动电话迅猛发展,GSM等蜂窝式移动电话已经占领了移动电话的大片市场,显然设计之初的预期在这时是过时的。

标签:;  ;  ;  ;  ;  ;  ;  ;  

在铱坠机现场_铱星公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