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论文_管海燕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论文_管海燕

管海燕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阳朔镇第二中学 541900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门抽象的课程,而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的生命活力。本文探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内涵、意义、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合作探究 原则 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门抽象的课程,而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小组合作探究是实现这一环节的重要方式。现代课程改革强调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探究则在现代学习方式中占据着显著的位置。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单一、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焕发数学的生命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组合作探究内涵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信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以及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群体意识和初步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义

1.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特征。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有了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这样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出共同学习的兴趣,而有兴趣的学习将事半功倍。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我能学”。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的学习探讨,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总结,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独特性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探究,能有效地把课本知识的间接经验通过自己的探讨而转化为学习的直接经验,使枯燥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共同的问题意识容易激发学生认识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小组合作探究是现代学习探究方式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现代学习方式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现代学习方式中,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合作探究的方式等。而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无疑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它适用于数学学科,几乎可在每一节课中运用。

三、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的原则

1.正确处理学生的独立性与独特性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数学教师在组织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避免教师一出示问题或者某个学生发现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交流讨论的情况。学生没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就不可能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学习探究。小组学习探究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地讨论,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组织讨论,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而且达到了小组讨论的最佳效果。其次,教师应注意避免小组成员盲目听从“优生”的现象发生。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小组讨论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因此教师应注意避免小组成员盲目听从“优生”的现象发生。

2.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指导,放任学生,就很容易让小组合作探究陷入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东张西望、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盲目听从“优生”的境况。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究。在指导方法上,要注意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留给每一位同学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与机会,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进步的目的。

3.积极运用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生理、心理等因素造成了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的差异性。首先,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探究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避免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挖苦、讽刺的现象;教育学生之间要互相理解和支持,给小组成员(尤其是学习探究能力较差的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其次,教师应鼓励小组成员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学习技巧,传授学习经验,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

4.放弃单一,强调互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参与,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到迁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参与小组讨论学习时,要注意呵护学生的想象精神,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牢记自己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只是小组的一员,不要以“传播者”的身份自居,努力做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在合作探讨中产生自豪感。此外,新课改倡导师生共同成长进步,在合作探讨过程中遇到问题在所难免,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不能不懂装懂,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失误。

四、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从组织形式和方式看,合作小组的组成一般按座位就近组合,组际差异较小,小组学习活动由教师统一规定时间,在课堂内进行。但也可由研究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

从学习内容和结果看,主要是共同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或教科书中的某一问题而开展活动。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各小组研究学习的内容不一定相同,可以自行制订研究方案和活动措施。

从人际交往和互动方式看,小组合作一般表现为在教师统一调控下组内互动,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同学交流和沟通大多限于认知范围之内。也可既与组内同学交往,还与同伴一起同其他人员交往,交流也不限于认知领域,还有情感、态度、技能的沟通。教师不再是交际的发动者、调控者,而是学生的伙伴和交往的对象,主要提供咨询和建议。

论文作者:管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4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探究论文_管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