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500kV输电线路实行状态检修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线路检修的运行效率。文章对500kV输电线路实时状态检修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状态检修的主要内容,并对状态检修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500KV;线路检修;技术分析
1 500KV输电线路检修重要性
电网输电线路的分布直接受到风、雪、雨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山多环境,极易受到洪水以及山地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另外工农业的生产等方式也影响着电网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此,输电线路的运行环境比较恶劣,其运行状态也相对复杂且多变。
首先,传统的电网输电线路检修就以时间为基础的周期性的检修工作,这种检修方式是在输电设备少、科技水平低以及对供电效率要求不高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该方法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现代供电企业发展已经不相适应。对输电线路进行状态检修是电网发展的需求,是实现对电网科学化、高效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也是新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输电线路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检修导致了电网故障率居高不下,而对运行异常状态的出现往往难以得到及时的控制,如得不到及时的检修会引起故障性质发生恶化,从而影响整个电网的输电安全性。对以往输电线路故障的分析,除少数天灾无法避免以外,大多数的故障只要检修措施到位,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其次,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输电线路的检修工作,导致了线路维护费用的不断提高,没有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究与应用上。自电力企业改制以来,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将内部各类科技以及经济指标明细分配到个部门,走出输电线路高维护费用,低能效的阴影,打破传统的线路检修模式,采用科学化、现代化的线路检修维护方式,加大运行检修的科技含量,全面开展对线路设备的预测、积极以及变“线”检修为“点”检修的状态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不仅可以排除传统检修模式的盲目性,而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检修效率。
2 导地线的检修
2.1导地线检修的一般要求
(1)导地线的连接必须使用与之配套的接续管及耐张线夹。连接后的握着强度在架线施工前应进行试件试验,试件不得少于3组(允许接续管与耐张线夹合为一组试件),其试验握着强度对液压及爆压都不得小于导地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2)导地线修补、切断重接后,新部件的强度和参数不得低于原设计要求。①导地线切断重接工作应事先取连接试件做机电性能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在检修施工中应用。②小截面导线采用螺栓式耐张线夹及钳接管连接时,其试件应分别制作。螺栓式耐张线夹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0%。钳接管连接握着强度不得小于导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地线连接握着强度应与导线相对应。
(3)不同材质、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地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
(4)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地线上只允许有一个接续管和三个补修管,当张力放线时不应超过两个补修管,并应满足下列规定:①接续管或补修管与耐张线夹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②接续管或补修管与悬垂线夹的距离不应小于5m。③接续管或补修管与间隔棒的距离不宜小于0.5m。④宜减少因损伤而增加的接续管。
2.2导地线检修的项目
2.2.1打开线夹检查
①线路发生雷害、污闪、导地线覆冰、导地线舞动等异常情况时,应对异常区段内的导地线线夹(悬垂线夹、并沟线夹、T型线夹、间隔棒等)进行重点检查;②线路长期输送大负荷时,应适时打开线夹抽查;③线路运行年限较长或高差较大者,应根据运行情况打开线夹检查(重点抽查)。
2.2.2导线打磨处理线伤
导线在同一处的损伤同时符合下述情况时,可不作补修,只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砂纸磨光:①铝、铝合金绞线单丝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的1/2;②钢芯铝绞线及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截面积为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及以下;③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为4%及以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3单丝缠绕处理导地线损伤
①将受伤处线股处理平整。②导地线缠绕材料应与被修理导地线的材质相适应,缠绕紧密,并将受伤部分全部覆盖,距损伤部位边缘单边长度不得小于50mm。
2.2.4补修预绞丝处理导线损伤
①将受伤处线股处理平整。②补修预绞丝长度不得小于3个节距,并符合GB 2337-1985的规定。③补修预绞丝应与导线接触紧密,其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并应将损伤部位全部覆盖。
2.2.5补修管修补导地线损伤
①将损伤处的线股恢复原绞制状态。②补修管应完全覆盖损伤部位,其中心位于损伤最严重处,两端应超出损伤部位边缘20mm以上。③补修管可采用液压或爆压。
2.2.6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符合下述情况之一时,必须切断重接
①导线损伤的截面积超过采用补修管补修范围的规定时。②连续损伤的截面积没有超过补修管补修的规定,但其损伤长度已超过补修管的补修范围。③金钩、破股使钢芯或内层铝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
2.2.7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
导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3 杆塔的检修的项目内容
3.1混凝土电杆裂纹处理
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打套筒(抽水灌混凝土)、加装抱箍等补强、加固措施或更换处理。
3.2混凝土电杆倾斜处理
①倾斜电杆在扶正处理前必须打好临时拉线;②自立式电杆的倾斜扶正必须将根部开挖后方可处理;③倾斜扶正应采用紧线器具进行微调,严禁采用人(机械)拉大绳的方法。
3.3杆塔防腐处理
①杆塔防腐通常采用涂刷防腐漆的办法,电杆钢圈接头的防腐也可采用环氧树脂、水泥包覆的方法处理;②采用涂刷防腐漆,应严格按照“除锈、底漆、面漆”的工艺程序。
3.4补加、更换塔材
①新更换或补装的铁塔零部件,其螺栓紧固应达到规定的扭矩;②铁塔构件变形未超过规定限度时,可采取冷矫正方法矫正;③更换铁塔主材前,应制定施工技术方案。
3.5拉线检修一般为
调整、补修、更换。①杆塔上有人工作时,严禁调整拉线。②拉线断股未超过修补范围时应采取缠绕方法补修。③杆塔拉线更换时必须事先打好可靠临时拉线、严禁利用临时拉线、非标准拉线代替永久拉线。④更换后拉线的机械强度不得低于原设计标准,并采取防盗措施。
3.6基础检修
①装配式基础、洪水冲刷严重的基础需要加固(或防腐)时,应事先打好杆塔临时拉线。②修补、补强基础时,混凝土中严禁掺入氯盐,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应在同一个基础腿中同时使用。
4 结语
我国的传统输电线路检修维护工作是一个以进行定期的预防性以及一定周期性进行检修的制度模式,具有较强的受制约性。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线路的检修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对输电线路的实时运行状态无法进行控制。而采用了输电线路实时状态检修不仅大大提高输电线路检修的工作效率,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计朝.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
[2]张宏志.项目管理在500kV输电线路状态检修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论文作者:邵振伦,李振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7
标签:地线论文; 线路论文; 损伤论文; 导线论文; 杆塔论文; 状态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