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青海省高原不同海拔急慢性肺动脉高压及急性肺水肿病人的X线动态分析论文_肖涛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中医医院 青海省海东市 810699

为了研究迁居青海高原群体在不同时间,不同海拔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动态变化,以及急性肺水肿的肺部特点;本文对迁居青海高原不同海拔及时期群体发病进行动态X线胸片检测,主要检测表示肺动脉高压的心血管六项指标和急性肺水肿的肺部表现,现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261人,均采用男性,年龄18-50岁,平均34±16岁,汉族223人,回族25人,土族13人。261人中,在海拔2310米观察140人;迁居4900米三个月者140人;迁居5230米一年者60人;迁居4300米20年者61人,共分四组研究分析。

1.2方法

本组观察对象均拍摄1.5米后前位胸片,用图内常用方法[1] 测量心血管径线,并用李杨氏法[2.3]观察肺门及肺野。

1.3X线诊断依据

1.3.1肺野模糊程度

以肺野亮度及肺纹理清晰程度为依据。X线表现:肺野纹理增粗、增多、模糊,肺纹理紊乱,肺野亮度差。

1.3.2肺门模糊

以肺门结构清晰度为依据,肺门可增大或正常,可或不伴有肺动脉高压征。X线表现:不伴有肺动脉高压者,以肺门影增浓,结构模糊为主,无肺门影增大征象;伴有肺动脉高压者,除上述表现外,由于肺动脉段凸度增大及右肺动脉降支横径增宽,肺门影常增大。

1.3.3心脏增大和心缘模糊

X线表现为心脏横径和心室高度呈不同程度增大;心缘模糊,且有长短不等的毛刺,部分心缘欠光滑。

2.结果

2.1 肺门、肺野各项指标 进入不同海拔、时期急性肺水肿(HAPE)肺部改变。见表1.

2.2 六项心血管指标 迁居不同海拔、时间心血管指标比较(x?±s)见表2.

3.结果分析及讨论

3.1 从表1可见:急性肺水肿间质型的“三模糊征”[4],分别在进入4900米三个月及5230米一年者,例数增多,尤以4900米三个月者更突出;而迁居4300米二十年者,发病例数明显减少。实变型急性肺水肿在4900米三个月和5230米一年发病率分别为12.36%和33.33%,混合型则为6.87%及20%。在后二型中,5230米一年者发病率高;而迁居4300米二十年者,急性肺水肿发生率低且大致相等。

3.2 从表2可以看出:表示肺动脉高压的右肺动脉降支横径、肺动脉段凸度、右肺动脉降支与气管横径比值、右心室高度、心脏横径及心胸比率六项指标,在进驻高原4900米半年后均值差异呈显著(P<0.05)和非常显著(P<0.01)改变,且5230米半年及4300米二十年者明显增大;在海拔4300米居住二十年者,上述指标均值虽呈显著和非常显著改变,但其均值均较4900米半年及5230米一年为小。在4900米半年与4300米二十年两组均值中,前者改变显著,说明急进高原高海拔后,急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快,影像特点明显,与海拔梯度升高呈正相关;随迁居高原时间延长,机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性增强和对低氧低压的反应性减低,肺动脉高压各项指标,其均值减小,肺动脉高压由急性演变成慢性病程。

由此可见,初入高原者表现最多,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随居住时间延长而减少,可作为急进高原者机体对低氧环境急性反应的可靠指标,且随海拔升高,缺氧加重而发病率增加。

参考文献:

[1]刘玉清.二尖瓣狭窄 肺动脉高压的X线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1958,6(1):1

[2]李果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X线平片表现的初步探讨[J]. 中华医学杂志,1972,2:92

[3]杨天德.模糊集理论在急性缺氧反应综合判断中的应用[J].生理学报,1982,34(1):1-9

[4]傅宝文,齐海燕.急性高原肺水肿的肺部X线征象分析[J]. 高原医学杂志,1996,1:47

论文作者:肖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4

标签:;  ;  ;  ;  ;  ;  ;  ;  

迁居青海省高原不同海拔急慢性肺动脉高压及急性肺水肿病人的X线动态分析论文_肖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